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少。
(1)结合语段①②,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3分)
(2)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9分)
参考答案:
19、【参考答案】
(1)严以律己(2)宽以待人(3)不计教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 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的意思,(1分)孔子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2分)孟子也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2分)联系现实(4分):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每个人都应加强自我反思,多问问自己的良心。
(它与反躬自问(省)、严于律己、闭门思过等含义相近。)
【译文】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怨恨因此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而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参考答案:
9.(1)B 孟子意在说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时雨化之等五种,而非告诉人们要接受这五种教育才能成为君子。
(2)①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类似;(1分)②不屑之教即用轻视的态度来教育对方,(1分)这种激将法或许有伤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让受教育者由于羞愧而奋发向上,(1分)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1)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突出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尊重人民的意愿)(顺民的思想)(意思对即可)(2分)
(2)同:尊重人民的意志(众人的好恶)是判断一个人的优劣的依据之一(2分)但还应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观察)(2分)。
参考译文:
①(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
②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③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