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出自课文的成语格言警句 正文

出自课文的成语格言警句

时间:2025-05-04 13:30:46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的诗词文章经典名言名句:

人生乐在相知心。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因循二字,误尽一生;鼓舞精神。

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而佐。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

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能,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引用诗词汇集)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崔颢)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留别王侍御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七绝(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日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辛亥元夕

(元朝诗人何中)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伤仲永

1、作者,字,号,世称,(朝代)家,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伤仲永》选自

2、对黑体字理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指: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注音)( )仲永环谒( )(注音)()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 )(注音)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  )远矣。卒(  )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 )夫( )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其他原因吗?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

说明了什么道理?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

,仲永的

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木兰诗

1、作者(朝代) ,文章选自,这诗歌是  (朝代)

北方的一首民歌

2、对黑体字翻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织,不闻机杼( )(注音)声,惟( )

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帖: )(注音),可汗( )大点兵(  )。军书( )十二(  )卷,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 )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注音),南市买辔( )(注音)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 ),暮( )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溅: )(注音)。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 )飞。朔( )(注音)气(  )传金柝( )(注音),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  )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  ,意思是:

,意思是:

4、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

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

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

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

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5、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7、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反而要还故乡呢?

8、该文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吗?

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概括吗?

9、该文故事性很强,如果按照情节概括的话,高潮和结局部分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吗?

10、你心目中的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你还知道古代其他有名的女性吗?

11、你能说说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吗?(最起码两句)

孙权劝学

1、作者,字,(朝代)家,家

2、文章选自,这是一部史,记载了从到共年的史事。

3、孙权,字  三国时  的创建者。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感叹:生子当如  ,孙权读书治国的才能可见一斑。

4、对黑体字解释:

初(),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文章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6、文章出了两个成语:,意思是:

,意思是:

7、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8、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9、文中的经具体是指:

1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  ,作用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学的

11、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   (用原文词语填空)

12、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同学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是校园里的势利眼。请你联系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失事,谈谈你的看法。

13、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