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与魏征直谏有关的格言名句 正文

与魏征直谏有关的格言名句

时间:2025-05-06 17:08:57

文言文复习历来是中考复习的一个重难点,下面基于个人一些复习实践,反思如下。

一、贵在调动兴趣

有些老师的文言文复习是一课一课地过堂,从字词句章,到修辞手法、主题中心,面面俱到。教师头脑清醒,学生昏昏沉沉,效果自然不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文言文复习肯定是被动的,也是效率低下的。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初中生来说,一节课能有一两处闪光之处来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那么就有可能在这一节课里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如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这两篇文言文时,我设置如下方式激趣复习:

(1)历史故事激趣。“历史上魏征直谏太宗,太宗喻之为镜子。这两篇课文又是怎样来劝说主公?”学生自然想到“讽谏”“直谏”“规劝”的方式。这样的问题充满趣味,调动了学生,活跃了课堂。学生在回忆知识的同时,串起了文本内容。

(2)数字激趣。看看两篇课文中哪些内容与 “三”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问、三答、三比、三赏”, 《出师表》的“三建议、三责任、三安排”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的兴趣。

客观地说,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哪怕是形式上的稍微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优化复习设计。多一些幽默,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教条;多一点活动,少一些自我表演。

此外还可以运用猜谜法、图示法、名句联想法、情景再现法进行复习。它们有的是借助有趣的谜面、优美的画面或整齐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好奇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贵在方法指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方法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扣住文言文知识点,找出知识规律,事半功倍,既做到有趣,又做到有效。

(1)分类法。面对纷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教会学生使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如将通假字、古今义、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文本的选材、主旨、情感也可以整理归类,如:山水景物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2)勾联法。复习文言文时要善于前后联系、纵横比较,使知识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体系。如复习《曹刿论战》时收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再如分析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之一“政治上取信于民”时就可以勾联起“人和”等。

(3)点面结合法。复习不同于新授,复习时,老师需要浓缩再现课文内容,扣住文本,不求面面俱到,而让学生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放射,扩展开去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曹刿论战》就可以概括为“战前、战时、战后”。

(4)归纳法。(

(5)暗示法。邹忌在文中采用类比、暗示的方法从身边的小事说起,讽谏齐王,属于曲谏。那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又是如何劝告后主?学生通过教师的暗示(曲谏)很自然地想到“直谏”。教师再顺着往下引导学生思考二人的劝谏情感(忧伤—报答忠诚),自然就水到渠成。

(6)对比法。在文言文复习中,各篇文言文之间有同有异,对比法复习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言知识。可以让学生比较主旨、手法,也可以是具体的句子看看角度有什么不同。如《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的一个比较点就是它们的“志”。

三、贵在有所思考

如果说复习仅在于把知识背背、写写,那么学生除了锻炼了记忆力之外,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似乎就没有多大进展。我们复习的本质在于温故而知新,表现为对课文内容的重新审视。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学有所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定要培养学生反思与内省的能力,让思考贯穿复习的始终。

教师怎样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呢?提问题。小到字音字形、词语的解释,大到语段的理解、概括、比较、拓展,还有主观感受等等。方式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都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老师做出正确的点评。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思想内容的复习,学生提了几个问题。如“杜甫这样的胸怀天下的大诗人怎么称呼群童为恶贼?”还有人提出延伸类的题目,如“丧乱指什么?照应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再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的寒士指哪些人?”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既进行了比较,也对文本进行了思考,应该说学生在整合和创新的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生活的习惯,一种反思内省的能力。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昨天不能换回来,明天还不确实,而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今日一天,当明天两天 (耶曼逊)

●明天如有事,今日就去做

●最朦胧的新纪元就是今天(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是给浪费掉的`(意大利)

●要有好的明天,就得从今天做起(苏联)

●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菲律宾)

●对劳动者来说,五十个今天胜过一百个明天(日本)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德国)

●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天(法国)

●要生活呀啊,信我的话,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吧(龙沙)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

●昨日之日不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唐·卢令)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管子)

●今朝有事今日做,明朝可能阻碍多(英国)

●今日之蛋,胜于明日之鸡(土其耳)

●今天事,今天做,太阳决不会为你而再升(法国)

1、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名言名句。

2、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心为心。

3、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4、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5、地洼下,经典语句,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6、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

9、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10、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16、天下安危,唯在为政善恶。

17、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8、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9、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名言名句《魏征名言名句》。

20、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6、山有朽壤而崩,古人不以为患;唯政教有失,乃以为灾。

27、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28、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29、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30、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3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3、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3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着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