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谚语歇后语教案 正文

格言谚语歇后语教案

时间:2025-05-09 06:39:22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培养学生运用歇后语进行说话、写作的能力,体会运用歇后语的妙处。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用白卡纸标上组号,准备好12生肖的头饰。

2.收集歇后语,将常用的歇后语整理或打印出来。

3.《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的试卷l张。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进行比赛。

2.说出以组号打头的歇后语(至少3条,满分为3分)。如: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以12生肖为内容的歇后语。

戴头饰的12生肖表演者说前半部分,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再说出含有12生肖的歇后语3条,满分为3分。

包含12生肖的歇后语: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3)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4)(兔)子尾巴——长不了。

(5)(龙)王跳海——回老家。

(6)打(蛇)七寸——找要害。

(7)(马)尾搓绳——不合股。

(8)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9)(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10)(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1)(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12)(猪)八戒照相——里外不是人。

4.《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知多少。

写出含有《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满分为10分。《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括号中内容供参考)

(1)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2)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4)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5)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6)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7)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8)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9)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0)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5.给歇后语编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任选一条歇后语进行口头编写,要编得合理,最好能体现出歇后语幽默的特点。准备时间3分钟。一组的一个同学讲完后,由本组或其他组的同学评论并根据质量打分,满分为10分。

6.歇后语大连环。

要求:主持人给每组出10道题,主持人说歇前部分,学生开火车说歇后部分,如果前面同学答不出,后面同学可接上,说出一个得1分,累计总得分。

歇后语大连杯竞赛内容:(以一组为例)

(1)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马尾巴串豆腐(别提了)。

(3)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4)火烧眉毛(先顾眼前)。

(5)水仙不开花(装蒜)。

(6)老牛拉破车(慢吞吞)。

(7)耗子啃书(咬文嚼字)。

(8)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9)乌龟碰石头(硬碰硬)。

(1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7.统计总分,评出名次,进行总结、发奖。

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课主持人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都应用上歇后语,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二是给学生作了歇后语在日常言语交流中灵活运用的示范。

2.上本课前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歇后语的资料,使他们有一定的积累,有条件的还可将这些歇后语打印成文,供学生课外阅览、鉴赏。

3.12生肖的表演事先应作适当指导,便于学生根据表演者的.动作来猜歇后语。

4.竞赛过程中各组自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不指名,但要鼓励学生人人积极参与。

资料附录

1.歇后语的构成方式:

(1)一种是把人们都已熟悉的成语拆开。例:梧桐叶落——归根。

(2)利用词的意义上的关联构成双关语。例: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裁缝丢了剪子——剩吃(尺)。

(3)直取其意构成的歇后语。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4)利用成语典故构成的歇后语。例:抱着琵琶进磨房——对牛弹琴;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扩展设计

歇后语的运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和谚语、格言、俗语等都是劳动人民口语的“集锦”。因此可鼓励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也可以在师生对话、小品表演、办手抄报、游戏等形式或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熟悉并乐于接受这一“语言瑰宝”,使歇后语活动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采。谚语、格言等活动课也有类似之处,可参照设计。

【中秋节的谚语歇后语】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中秋简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花好月圆过中秋!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歇后语和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分享了谚语和歇后语,一起来看看吧!

谚语:

1、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2、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4、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7、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8、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9、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0、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11、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12、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13、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14、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15、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16、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1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8、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19、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20、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1、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22、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23、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2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5、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6、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7、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28、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29、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30、不见兔子不撒鹰。

歇后语:

1、阿斗的江山——白送

2、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3、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4、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5、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6、阿哥吃面——瞎抓

7、阿婆留胡子——反常

8、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9、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10、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11、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12、挨刀的鸭子——乱窜

13、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14、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15、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16、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17、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18、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19、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20、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21、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22、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23、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24、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25、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26、矮子过河——安(淹)心

27、矮子看戏——听声

28、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29、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30、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31、矮子婆娘——见识低

32、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33、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34、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35、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36、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37、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38、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39、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40、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