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丰田喜一郎人生格言 正文

丰田喜一郎人生格言

时间:2025-05-01 16:23:05

丰田生产方式(TPS)就是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麻省理工学院

第一、丰田生产方式的诞生。

自1973年秋石油危机爆发以后,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许多企业都一筹莫展,唯独只有丰田汽车公司的盈利仍保持增长。因此社会上开始密切关注丰田生产方式,开始了对TPS的研究。

只要杜绝浪费,生产效率就有可能提高10倍,这种想法正是现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和“自动化”。在当时的日本汽车工业发展上,许多企业按照美国“大批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这在经济低增长时期是不能适应的。而丰田公司为了让企业发展三年内赶上美国,就从浪费着手,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自动化”与“准时化”两大支柱来强有力的杜绝浪费,其作用体现了在生产方式的效率的提高。准时化: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而“看板”就成了实现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手段。在这方面上可以减少库存“上的浪费。“自动化”,不是单纯的机械自动化,而是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是把人的智慧赋予机器,即当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就会停止运做,等到工作人员把异常排除之后才能重新启动机器。在这过程中发现了生产中存在的弱点,要进一步对设备进行彻底维修或保养。“目视化管理”是通过“自动化”就能实施了。这就杜绝了现场中过量制造的无效劳动,防止生产不合格品的产生,也让企业更好的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第二、丰田生产方式的开展。

根据TPS杜绝浪费的基本思想,就开始了对“准时化”与“自动化”两大支柱的实施。首先,对于工作的问题要时常问自己5个为什么?它有助于我们查明事情因果关系或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根据对“准时化”和“自动化”的研究就能够引导出“均衡化”生产和“目视化管理”的生产手段。然后,彻底分析浪费。提高效率只有和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就要以最少的人员(少人化)生产所需要的数量的产品为生产重心,再把每个操作以及相关组织联系起来,以工厂为整体进行提高。例如,在一条生产线上,10个人1天制造100个产品。如果根据这种现状来考虑,这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1天100个,每个人的生产率是1天10个。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生产线和操作人员的动作,就可以发现,有生产过量的,有停工待料的。从时间和日期看,他们之间的生产效率非常不同。假设对此加以改进可以减少2个人,结果,8个人能生产100件;如果不减少这2个人,1天就可能生产125件。看来,这25件就是生产能力的增加部分。实际上,在此以前每天就有生产125件的能力,只是由于不必要的作业和过量生产的浪费把生产25件的生产能力浪费掉了。这里就很好的发现了浪费的源头,以便减少闲置的人员,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TPS生产是按编组进行的。10个人或者15个人做一项工作,是需要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共同完成的。拿流水作业来说,从原材料直到制成一件产品,也是每个角色通过分工合作才可以完成的。这时,团体协作就更显重要了。彼此协作共同完成了几件产品,比起一个人在这一流水作业中完成几道工序或钻几个孔重要得多。

第三、丰田生产方式的体系

根据本国的国情,追求日式的制造方式。丰田喜一郎先生是在日本的土地上从事工作的,探索日本式的制造方法。对于美国的汽车制造方式在当时的日本是无法适应的,因为没有合适的生产设备。比如,美国的汽车车身的制造都是利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而日本却用手工敲打出来的。这两者相比,区别相差甚远。后来,日本人对冲压床进行的了细致的研究,从汽车车身的质量与制造模具上入手,一步步的找到了合适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设备和手段,为以后制造出许多物美价廉的汽车。只制造有价值的产品,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能制造汽车,但是要制造价格便宜的汽车,而不能不管市场而生产昂贵的汽车。这样的话就没有了消费市场了。因此,丰田企业领导人在深思熟虑的同时,当时的日本政府也为了发展汽车工业,颁布了《汽车制造事业法》着手和扶植日本汽车工业。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丰田研究更加便宜,质量更加优质的汽车提供了缓冲期。我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丰田人仍在考虑要制造有价值的汽车,这就体现了杜绝浪费的精神。他们不会为了效益而一味的乱造汽车。

第四、福特方式的本质。

丰田生产方式同福特方式一样,基本形式是流水作业。把同一品种和型号的零部件凑在一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作法。现在仍是生产现场的常识。福特方式大批量体系的关键就在这点上。丰田方式与此相反,而是“尽量缩小批量,迅速变换模具”。福特方式和丰田方式任何一方都有自身的优点,而且都在日日求新和改革。但是,在日本土地上演化而来的丰田生产方式,“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更加适合低经济增长时代。

第五、低增长中求生存

从1956年到1965年的后半期起,日本进入了高速增长时代。日本大多数企业接受了数量和速度上的经济,让大批量生产方式在许多企业中扎下了效益根来。引进高性能的大型机器,进行大量的生产。当时,经济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推动,许多企业获得了相当好的效益。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提高效益,提高效率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一旦进入低增长期,这些所谓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就要步入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的危机。而丰田公司,一贯坚持彻底杜绝浪费的基本思想,把“准时化”和“自动化”固化成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合理利用“看板”的“目视化管理”的作用,创造出“均衡化”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这时日本企业追求日式发展的一个例子。根据本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发展能力,寻找出最优的发展方式——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始终把浪费看做最大的敌人,把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做无用功,只做有价值的产品。这就体现了丰田人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为实现精益化生产打下坚实的执行基础。

我们的许多企业都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就从杜绝浪费角度来看,企业实行的节能减排政策虽能很大程度的减少浪费,但是生产一线上仍有浪费现象。例如,12月份,纺丝一期的仿杜邦生产的系列,“翻白”数不胜数,每天都要换许多的夹子,但是换上去又“翻白”。这过程中,原料的大量浪费,人员劳动力在做无用功,还有其他的一些浪费。这就说明我们企业的杜绝浪费体系还处于初期阶段。要更加的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就要把杜绝浪费作为发展的敌人,好好研究,好好发展。其实,我认为,“杜绝浪费,更好的发展”,在许多企业是适用的。将来,我们企业真正意义上杜绝了浪费,就有了更强的发展潜力和生存能力。

前言: 我们说丰田公司是日本第一流的企业,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异议吧! 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相比,丰田公司汽车的销售量虽不及 GM、福特和戴姆 勒·克莱斯勒,但就营业利润来讲,它却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有不少经济杂志的专栏和出版物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丰田是如何一步步强大起 来的,其强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虽然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透彻完整地 剖析丰田公司的成功之谜,却并非易事。 本书将焦点放在很少有人提及的金融、财务以及现金周转战略之上,试图揭示丰 田强大的真正原因。 众所周知,丰田公司诞生自丰田自动纺织机制造所(现在的丰田自动纺织机股份 公司), 起初是该企业的一个风险投资项目, 1933 年才开始成为该公司的汽车部。 意识到纺织机制造业逐渐衰退的危机感, 果断地向汽车制造业这一新兴事业发起 挑战的丰田喜一郎,可以说与今天的周转现金经营者有着同样的魄力。1937 年 8 月 28 日,丰田汽车工业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成立后的第一份营业报告显示,当时材料和零部件的调配极度困难,虽然在极力 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材料和零部件费用过高,最终还是出现了财政赤字。 丰田公司运行最为艰难的时期应是 1949 年至 1950 年。 丰田公司至今仍流传着当 时的丰田如何直面经营危机的一段小插曲:面对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作为社长 的丰田喜一郎在某一天早晨闯进了日本银行名古屋分行, 向不曾预约的高梨壮夫 分行长诉说自己的困境,最终,丰田凭借日本银行主导下的银行团协调融资渡过 了难关。 作为协调融资的条件,银行团要求在公司的重组过程中裁减人员,于是丰田汽车 在 1950 年 4 月起的三个月时间里,经历了一场劳动纠纷,这场纠纷最后以丰田 喜一郎的辞职、石田退三的就任告终。 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特殊需要,丰田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 将这一时期的苦难作为经验和教训,此后的丰田遵循石田退三社长提出的"自己 的城池自己坚守"的原则,朝着无贷款经营的目标前进。 然后,丰田集中全部精力存储资金,并将这些资金大胆地投向元町工厂建设等基 础设施之上,逐步确立了现金周转经营模式,成就了今天赫赫有名的丰田。 让我们走进中国一汽丰田公司去探索我们心中的丰田吧!

引导语:《弟子规》是儿童启蒙教育的良师益友,也是是“根深业茂”的生命手册,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谁读?

大人读,孩子读?

我读,还是劝人读?

自己不读,焉知其妙;大人不读,焉知其要。故大人先读,知良善,而后训子,代代相传。

《弟子规》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首者,第一也,根本也,人格也。做人,何为根本《论语》云“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孝悌,第一人格。生命是一棵大树,树断根,必枯萎。我连根,立命有根,根深业茂。业者,家业、学业、事业、企业,百业兴盛。我们是树,父母及祖宗是我们的生命树根。孝是心态,树与根连而不断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命不离心,心不离根,人心向祖,连根养根,根深业茂。叁代五代,八代十代,连根愈深,枝叶更加繁茂,花荣果实。《中庸》云“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舜帝至孝,感天动地,五福临门。五福者,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何谓至孝?《弟子规》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今日,求福的人多,得福的人少,何故?命断其根,枯萎凋零,诸事不顺。

何为孝悌?《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一百一十叁件事,由事入理,简要详明,知孝言孝,连根养根,根深业茂。

宋朝宰相赵普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明治维新,日本著名实业家涩泽荣一先生,秉持《论语》,大兴“道德经济”,影响了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等日本的一代企业家。他将自己的演讲汇集成书,名之为《论语与算盘》。故古今中外,《论语》之光,无处不照。或问,何为《论语》精髓?答,孝悌而已。曾国藩云,“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孝悌是生命树根,《弟子规》是“根深业茂”的生命手册。故人人要读,从小就读,老而不衰,代代相传。

《论语》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之趣,深广无涯,故后世弟子复作《弟子规》以明其事,而实其用。《弟子规》总序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开宗明义,直陈细说《论语》之旨。故《弟子规》,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妙法,内圣外王之门径,格物致知之阶梯,破迷开悟之慈航。

孝是信根,信是命根。生命靠信心,失去信心,人还拥有什么?没有信心,人还能做什么《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因为有信,仁为真仁,义为真义,礼为真礼,智为真智。信心,从何而来?孝,树与根连,父子有亲,母子连心,信心自生。有首歌唱道,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日,生命最大的隐患是“缺乏安全感,人生最大的伤害是“怨气。父子不亲,夫妻不和,兄弟相争,祖孙不知,后继无人,怀才不遇,事业不顺,学业不兴,恐惧不安,心浮气躁,焦虑失眠,皆是生命断根的衰相。今天,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心理问题,都从“恐惧”而来。恐惧,从何而来生命断根,人心浮躁,怨天尤人,犯上作乱,天下不安。连根养根,信心生,和气来,根深业茂。《今日弟子规》是连根养根的说明书。

今日弟子,读《弟子规》难,用《弟子规》难,我最初读之,亦感其难。一日,诵读《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言下略悟,知其难在何处。难,难在不曾力行。《弟子规》是靠做才能读懂的生命宝典。

 

《弟子规》概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夫子所作,其中的主要思想来源与孔子的《论语》学而第一,其中还包含了《礼记》中许多规范的行为准则。

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孝悌、瑾信、亲仁、学文

本文宗旨在于教导弟子如何尽本分、保身心、全人格、推人己、善交友、勉学文,使成为文质兼备的彬彬君子。

为了便于讽诵,而以三字成句,言简意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故名思义,当时就是说小孩子学习的规矩,那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学习过,所以不管我们现在是多少岁都应该补上学习,都先当弟子。其实这和之前上课的内容是有谙合的,就是我们随时都要保持一个谦卑的态度,只要是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只要是好的,我就去学习;只要这个人身上的优点是我没有的,那他(她)就是我的`老师。

现在社会进步了,大部分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现在小学到初中,九年都是义务教育,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学费,反而是老师要求着学生学,父母恳求着孩子学。加上现在的教育内容,遵从内心的东西越来越少,竞争高下的东西越来越多。老师为了顺应大流,为了迎合学校和家长的要求,课本知识越压越多,真正为孩子指导做人的道理,为孩子指引人生之路的时间和精力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能让孩子喜爱又尊重的老师是弥足珍贵的。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它,学而时习之嘛,而且是自己实践它,必须是自己做到了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要求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没有做到的时候,何以去要求别人?再说你只要自己尽量往好了做,别人不用要求也会被你感染带动,往好的方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