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作文(一)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数学公式奇妙而神奇,应用题贴近生活,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而数学思考题则可以挖掘出你的智慧。“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她的美丽与神秘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数学的奥妙。绕人的语文,杂乱的英语,而数学!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的心扉,像在喧闹的城市里,耳边蓦地响起的天籁之音,像在百花齐放的花丛中悄然绽放的百合,让人们在炙热的阳光下感受到一缕来自数学的清凉。它引领着我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在科学长廊中徜徉。
那一个个奇妙的'数字,那一个个有趣的符号,都帮助我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它们又是细心和认真的考验,让我随时随地迎接挑战。奠定基础,才能让美丽的科学之花慢慢开放。口算、递等式、速算和巧算就像是地基,只有把它建牢固了,上面就可以盖上高楼大厦了;反之,如果地基不牢,楼没盖多高,就会出事故。在做计算题时,要用细心加上做题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开心。相比之下,应用题就要更生动活泼一些了。应用题,仿佛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场景。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当然是快乐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仍然是掌握好基础知识,然后再灵活运用。我的数学老师说过: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句话在这一道道应用题上,体现出来了。应用题巧妙地将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也在以它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生活里处处都有数学。从你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进入梦乡的这段时间,无非是一个体验、探索数学的过程: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上课的时间等等。在应用题的基础上,思考题则更加具有挑战性。
数学学习顺口溜(二)
解应用题先别慌,反复读题头一桩,
条件、问题、关系句,一字不漏正反想。
线段图,是拐杖,
用方程,切莫忘,化难为易它最强。
分数题,单位一,量率对应细分析,
三类九种基本题,你要牢牢记心里。
工程题、行程题相互沟通正、反比,
假设法、不变量、单位一要统一,
算完题,要检验,符合题意再答案。
小学数学小故事(三)
1、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2、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3年级的同学们,大家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了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一:数的整除知识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二:关于数学的名人名言
1、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2、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3、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4、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5、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7、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8、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9、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10、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三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的资料三: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资料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 “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