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欧洲人饮食文化格言 正文

欧洲人饮食文化格言

时间:2025-04-29 07:29:59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知识、信仰、艺术、习俗等等,以及人类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通过学习获得的实践能力和行为习惯。本

【关键词】差异;饮食;文化

饮食,在远古时代以来就在人类的生活中占首要地位,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回首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结构,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风情形成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特点。西方的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本文试图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更好地展现西方饮食文化特点,从而有效的增加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推动我国饮食文化特点向全世界各国传播。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

1、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影响了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对食物口感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人们还注重食物的外观;西方人的饮食都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重视原料的新鲜程度,以及食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所以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例如:蔬菜沙拉或搭配汉堡、三明治等食用。因此,西方人强调饮食对人体的健康是在满足饥饿感的基础上能否给人体带来必须的营养成分。

2、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米饭或面食作为主食,人们的日常饮食主要以素食为主,蔬菜类菜品占主导地位,肉类和鱼类经常在节假日等聚会或筵席时使用。“据西方的植物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饮食对象中,像黄瓜、白菜、豆角等绿色蔬菜是首要的选择目标。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的主食以各种形式的面包为主,肉类食物相对而言占有及其西方人在饮食对象这方面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人在这方面就很看重所吃的食物是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由于肉类食物的营养含量最高,所以,西方人都特别喜欢吃肉食,例如:牛排、猪排、火鸡等肉类食物。

3、饮食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的用餐方式一直以来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每个人都围着圆桌团团而坐,共同享用一桌美食。像这样的用餐方式通常被人们称为“合餐制”。合餐制的用餐方式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亲切的感受,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美味的菜肴。相对中国而言,“西方流行自助餐,这样更有利于相互了解。”在西方国家中,无论是在家人之间举行的聚餐还是商务人士举行的晚宴等重要用餐仪式,西方人更喜欢用自助餐的形式来享用美味。人们在这种用餐方式下不但有利于自己可以随意吃到喜爱的食物,还可以让人们边用餐边和不同的人们进行交谈,同时也把西方人向往追求自由、强调自我尊重的原则发挥的.恰到好处。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饮食风俗的差异

饮食风俗的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等等。日常食俗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每天的饮食内容。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以米和面作为日常生活的主食,菜类以蔬菜类为主要食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喝酒或喝茶。在节日食俗方面,我国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都设成相应的节日。在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相应的食物来庆祝。例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主要是煮汤圆吃。西方人的日常食俗主要是以三明治和汉堡为主,以牛肉、猪肉等为主要菜类,人们除了喝酒之外,咖啡是必不可少的。西方人的节日食俗相对中国的节日食俗而言,没有那么讲究,在大部分西方人的心中,圣诞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人生礼俗方面,西方人的宗教意识比较高,人们会举行宗教仪式并且举行盛大的晚餐,例如:烤火鸡、烤乳猪等食物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福,寄托健康、快乐的心愿。

2、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突出,总体来说东、西两部分地区的反差很大。沙漠和草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而东南部主要是临近海洋。因此中国的气候环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异,所以中国人利用这个特点在海边以鱼类、海鲜为主,山区以野果和山珍为主。我们以米、面为主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由此看来,中国人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素食为主的饮食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主要由陆地与海湾交错而成,因此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由于受气候影响,西方国家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以及利用开发海洋资源,这也使得他们养成了肉类食物作为主食的饮食文化。

3、宗教信仰的差异

古代中国在最初的时期是没有本国宗教的,所以我们的宗教意识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后来我国开始有了宗教,即佛教和道教。在佛教刚刚被传入的时期,佛教的僧侣们的饮食和普通民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慢慢发展,统治者开始限制僧侣们的饮食,禁止僧侣们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宗教,道教在饮食方面和佛教的规定一样,也禁止信奉者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特别深远,大部分西方人都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教规对人们的日常饮食也有明确的规定。通常古代的基督教徒们的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不吃肉类食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基督教徒们在饮食方面基本上没有禁止吃的食物了。但是血类的食物还是禁止食用的,肉类食物必须是已经被屠宰完成后才可以食用。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西方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彼此间互相吸收。这不仅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西式特色,也为西方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中国的民族特色。目前,在中国的餐饮市场上,西餐所占的比重正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着接受这些西式食物。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不但带来了甜点、咖啡、沙拉等西式食品,也带来了许多先进的制作工艺和健康的饮食方法,这些都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鲜活力。由此看来,中西方各国的饮食文化在彼此的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各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饮食也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喜爱之情,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四、结论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在中西方各个国家间的往来交际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不同方面产生的差异,并且对此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但使人们在接触到类似问题时,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还能让人们更好的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表现方式,而且能够增长中西方各国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中西方各国人民在交际时,避免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造成不恰当的行为举止而产生的误解和尴尬场面。

第1条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2条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第3条 视顾客为老板,把老板当顾客。

第4条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第5条 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第6条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没有最好,只做更好!

第7条 宁愿自我麻烦千遍,不愿用户半点不便。

第8条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9条 服务注重细节,细节决定质量。

第10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11条 粮食打进仓,莫忘灾与荒。

第12条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第13条 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第14条 话语轻一点,效率高一点,肚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动作快一点!

第15条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第16条 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第17条 多做一点点,细心一点点,努力一点点,事业成功新起点。

第18条 做事勤一点,心情好一点,工作细一点,脑筋活一点,脾气小一点。

第19条 柴无一根,米无一粒。

第20条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第21条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第22条 请量肚为入,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第23条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第24条 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第25条 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第26条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第27条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咱们在何处,而在于咱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第28条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第29条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

第30条 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第31条 性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性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第32条 不断认识自我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第33条 客人来到餐厅时要让客人感到有一种家的感觉,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第34条 周到细心,客人满意。

第35条 客人的满意是咱们事业的动力。

第36条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第37条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第38条 商如行船,客如流水。

第39条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40条 说了不算,做了不算,做好了才算。

第41条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第42条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第43条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第44条 创新理念:日有所思,周有所做,月有所进,年有所破。

第45条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第46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客朋友们,饮食文化是我们中国重要的旅游文化元素之一。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呈现出极大特点。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的八大菜系。

各位游客,您知道清炖蟹粉狮子头是八大菜系中的哪一个菜系的名菜吗?对,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淮扬菜的.代表作。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始于春秋,盛于明清,有 东南第一味 的美誉。关于清炖蟹粉狮子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隋炀帝有次到扬州观看琼花,同时饱览了扬州的四大名景,便让御厨以四景为题,做出四道菜来,以纪念这次扬州之游。其中有一道为葵花斩肉。隋炀帝品尝后,龙颜大悦,非常赞赏。

到了唐代,韦陟宴客时,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烹制后的肉眼给你一种毛毛糙糙的感觉,有如雄狮之头。所以,韦陟为纪念今日盛会,便将‘葵花斩肉’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一名,便流传至今。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都说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品味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