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曾国藩治家格言百字文 正文

曾国藩治家格言百字文

时间:2025-04-30 18:51:03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国藩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曾国藩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人生为人处世;—曾国藩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 《诫子书》 盛世创业

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 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人生

莫惧少年贫。 ——曾国藩 天可补,海可移,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 闪点情话网)——曾国藩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 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曾国藩 打掉牙和血吞 ——曾国藩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曾国藩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曾国藩 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 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 ——曾国藩 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 ——曾国藩 《战天京》 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存在争议的一位风云人物。但是曾国藩在修身养性、教育子女上却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1.倔强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则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经历千般历练,万般磨难,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须要有从容面对解决困难的,坚持不懈的'性格。

2.静思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保持平静的心态,遇事冷静全面的考虑,方能成就大事。

3.志识恒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学习应有志识恒。有志则可不与世俗同流,有识则知学海无涯,不可骄傲自满。有恒,则天下无难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别人不能完成的事业。选择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独具慧眼,选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争。不和君子争名,不与小人夺利,不破坏自然规律趋势。

6.端庄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静气”,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面前的静气,是多少岁月的修身养性才能最终磨练而成。以后应磨练自己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的性格。

《曾国藩家训》原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