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人心幼儿教育名言【经典篇】
1. 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李旭)
2. 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鲁迅
4. 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5.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薛灿芝)
6. 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顾欣)
7.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让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元曲)
8. 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9.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10.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 夸美纽斯
激励人心幼儿教育名言【精选篇】
1.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
2. 用爱心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热情培育每一朵稚嫩的花朵。
3. 表里如一,诚实做人,脚踏实地,乐意奉献。
4. 用微笑温暖心灵,用爱心善待孩子。
5.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6. 我会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个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7.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8. 让每位学生成为一个追“梦”人。
9.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10.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11.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12. 给学生阳光,让他更灿烂。
13. 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14. 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15.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16.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7.家庭教育有千谋万法,亲子沟通是第一法,此法不通,万法不灵。
18. 从心灵深处在乎每个学生,润泽每颗心。
19. 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20. 教育孩子并不难,指导家长困难。
激励人心幼儿教育名言【热门篇】
1. 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雪苏)
2.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东方)
3.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4.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5. 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6.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7. 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 杜威
8.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洛克
9. 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吕斌)
10.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11. 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 夸美纽斯
12. 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发展重要的`一个问题。 蒙台梭利
13. 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 杜威
14.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 夸美纽斯
15. 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曲事情上面,只能逢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 夸美纽斯
16.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洛克
17.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洛克
18.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卢梭
19. 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20. 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雪苏)
21.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张石平)
22.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23.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学习进步而赏钱,此举无异于贿赂,是极其错误的。(东方)
24.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东方 )
25. 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既容易受真善美的熏陶,也容易受假丑恶的污染。(张于义)
26. 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张石平)
27. 如果夫妻教子观点不一,会让孩子分不清正误,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养。(赵秀朵)
28.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29. 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蓝天)
30. 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赵秀玲)
一、有条件的爱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人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人生的大事来做,也当这是人生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一代一代的传递着苦难。我们抚养自己的下一代,也给他们制造压力,让他们去承受我们自己承受过的一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生活。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力和痛苦,就无法得到幸福。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又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制造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我们为了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来承受。我们很少问自己的孩子快乐吗,孩子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给父母做的,因为父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等他们长大了,又同样的用自己痛恨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
爱孩子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子成为律师、医生、教授而给他们压力。想成为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以后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二、让孩子天然生长
几十年前,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非是否定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子,让他自己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生长,一旦有朝一日面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手段段往往更残忍。
早在20世纪之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她认为,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自身存在着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人的工作就是要“援助幼小心灵的发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儿童。她将儿童比喻为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植物,认为教育者应保证每个儿童的生命都能够得到开花的.“自由”。然儿,上述重要的儿童观,教育观至今还未能被所有教育者(特别是儿童的父母)认识。我们还需要为此呐喊,因为它关系到今日儿童的幸福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
三、认为打孩子是为孩子好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远远超过关心孩子的心灵。他们弄不清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爱,什么时候需要关怀。当孩子犯有错误或考试不好时,他们常常把对孩子的爱转化成对孩子的恨,这时候,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斥责或打骂。他们认为打孩子足为了孩子好,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斥责和打骂是无益的,因为它把孩子推向了你的对立面,往往使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想方设法找借口,甚至奋起反抗,从而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丢到了一边,结果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斥责和打骂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打击了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也很容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无能的人,甚至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
教育孩子,家长要克服斥责和打骂的倾向。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教育的真谛在于将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以适当的心情,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不至于再犯就可以了。人都是自我塑造的,要想改变孩子,惟一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改变自己。你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就需要怎样去欣赏他、引导他和赞美他。以鼓励代替批评,以引导代替训导,以赞美来启迪孩子的心灵,调动起他的内动力,让他自觉自愿地去克服不足,改正错误,这比你去斥责、埋怨甚至打骂有效得多。
四、认为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误区,任何一个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认可、表扬和鼓励,一旦缺乏这些,孩子的自我价值就难以建立。
孩子的天性是要讨父母喜欢,对于孩子的真实行为父母正面的确认,鼓励和表扬,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的关键。
只有在孩子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而父母却自以为是的夸大其词,让孩子对自己的真实程不了解,认为自己只有三分的成就有十成那么大,进而出面的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时间长了,他对父母根本不信任了。
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关键是怎么表扬,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去表扬。
五、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就该好好学习了
现在很多的家庭条件都好了起来,于是那么爱孩子的爱长就一味的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并且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就肯定会好好学习了。
其实物质条件与孩子的好好学习没有因果关系的,因为孩子的的理性还不发达,完全是凭潜意识做事,他们做事是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他认为学习的痛苦的,是不快乐的,那么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所以父母更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
六、认为成绩是评判好与坏的标准
现在,家长普遍认为“成绩至上”,对孩子其他方面却关注不足。上海市山西中学代表黄水才进行的调查显示,65%的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其次才是“思想品德”,占37%,而对学生行为习惯、个性特长、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关注少之又少。83%的家长认为“好孩子”的首选标准是“学习好”。而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把孩子往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里塞,也并非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背离。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如家长所愿让孩子更快成才。
七、教育是学校的事
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于是家长便把孩子的种种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有管好,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不可否认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如果一个孩子发生了问题,百分之分是家庭发生了问题。
有的家长可能不认同,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孩子是一棵树,那么树冠则是孩子的智能系统,是所有有形能力的集结,如数学、语文、历史、电脑知识等等,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学校负责教给学生的;而树干则是上帝给他的,只要你按人的规律给他吃东西,他就是生长;树根则是他的生命之本,是他的素质系统,包括自信、自尊、进取、好习惯等等,而这一切99%是需要父母给的,他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信任、鼓励、表扬、平等才能成长的。
试想,如果一棵树发生了问题,是他的树冠、树干还是树根发生了问题呢?如果一个充满自信,有着坚定意志、极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学习不好,会不听话吗?
八、用别人的成绩同自己的孩子比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行为,希望用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的孩子取得的好成绩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进而激励孩子,让孩子赶快超过这些对象。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我曾在朋友家见他的六岁的小孩子总是没精打彩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不是他爸爸的儿子,我说谁说的,他说我自己想的,爸爸天天拿对面的哥哥同我比,说哥哥比我听话,考试每次都前三名,每次都是三好生,好容易有一次考试他考了第八名,我回来告诉爸爸,爸爸又拿楼下的小玲同我比,说小玲比我听话,比我懂事,还会谈钢琴。我现在都懒得理他,我想,等我长大了去找我的亲爸爸。
亲爱的家长,你在一次一次的比较中,一次又一次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精神,让孩子永远感觉技不如人,他们没有了自我价值,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可怕呀。
九、认为孩子的天职就是学习,其它等长大了就会
现在很多的家长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学习,其它的事别管,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是对孩子教育极不负责任的,如果孩子从小不被引导去理解别人,关爱别人,长大后会成为生活的旁者,我行我素,极易与周边人无法和谐相处,或与社会无法和谐。
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否则孩子的结果大部分是知识没学会,人也没做好,成为家长永远的心痛。
十、认为什么事孩子一次就应该学会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大部分是高级白领或职来经理人,他们的工作中成人教育让他们觉得错只能犯一次,进而用这样的心态去要求孩子,孩子是没有发育成熟的个体,如果认为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这是可能性是没有的,孩子们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才能把生活技能记住。如果孩子因为太弱小无法反抗就会记在心里,如果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产生逆返心理。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母亲教一个孩子算数,教了三遍孩子还是算错的时候,母亲便大吼“你怎么这么笨,都教你几遍了,不知道你长得什么脑袋。”试想这时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他会想“我笨,我笨”最后你教他十遍也教不会了。
所以我们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你培养的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