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最新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
4)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5)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7)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8)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9)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1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
11)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
1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14)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
15)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
16)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
17)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1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
1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孔子
20)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精选
1)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
2)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
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4)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5)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
8)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9)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10)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11)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12)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13)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
1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15)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
16)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17) 夫子莞尔而笑。 ——孔子
18)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19)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
20)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锦集
1)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孔子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3)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
4)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5)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
7)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
9)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
10)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11)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
12)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13)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1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15)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孔子
16)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
17)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18)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
19)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20)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www.lizhidaren.com
1、 其使民也义。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 贤哉,回也。
2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 其使民也义。
3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 放于利而行,多怨。
43、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