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名人
一、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
二、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作者:黑格尔
三、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作者:陶行知
四、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五、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作者:莱辛
六、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害之也。 作者:(清)申涵煜
七、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作者:陶行知
八、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作者:《格言联璧》
九、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作者:杨振宁
十、 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作者:马克吐温
关于教育的
一、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二、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四、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五、智慧可以使一个人即使未受教育仍可活下去。——谚语
六、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七、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八、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九、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詹·拉·洛威尔
十、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十一、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十二、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泰戈尔
十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十四、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十五、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十六、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十七、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十八、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十九、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二十、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热门篇】
一、 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作者:《格言联璧》
二、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作者:培根
三、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作者:马卡连柯
四、 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作者:爱比克泰德
五、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六、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作者:陶行知
七、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作者:《弟子规》
八、 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作者:希特勒
九、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作者:列宁
十、 教育植根于爱。 作者:鲁迅
十一、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作者:柏拉图
十二、 父善教子,教于孩裼。 作者:(宋)林逋
十三、 欲得儿孙贤,无过教及身。一朝千度打,有过更须嗔。 作者:(唐)王梵志
十四、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作者:(元)佚名
十五、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作者:孟子
十六、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作者:赫尔巴特
十七、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作者:马卡连柯
十八、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
十九、 传家有道惟存厚;教子无方只求严。 作者:《格言
二十、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作者:马克思
二十一、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 作者:谚语
二十二、 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难。 作者:《格言对联》
二十三、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作者:叶圣陶
二十四、 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作者:西塞罗
二十五、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作者:陶行知
二十六、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十七、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作者:(清)张履祥
二十八、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作者:爱因斯坦
二十九、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作者:洛克
三十、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作者:狄德罗
感恩父亲诗句1
一头牛在城市的街道上走着
满身的褶皱
如火的阳光下
麦地开垦在大厦的厅堂
烟草的火星里
有汗水在花坛的最深处流淌
这里是红色的天堂
不是南墙脚下的牛棚
麦堆在粮仓中林立
一头没有脚的牛从城市的街头走过
留满了父亲的脚印
感恩父亲诗句2
童年在你严肃的目光下躲闪
丝瓜滕下遥看天际的星
幻想长大勾着臂弯去看海
忙碌是所有的空
你划下规则与信守
幼稚的风捎来儿时忆起的委屈
塘里的鱼菠萝蜜桔子和你
丢落一些的顽皮
饺子包着吃不完的感动
温厚的手随时光柔和起来的目光
透过电话带来一场细细的雨丝
感恩父亲诗句3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感恩父亲诗句4
父亲,虽然你的话不多,
但是我听到了你沉默中想说的话,
看到了你为我的无偿付出,
感受到了你就站在我身后,
永远为我牵挂担心,
永远为我加油打气!
如果说母爱似水,那么父爱就是山;
如果说母爱是包容,那么父爱就是引领;
如果说母爱让我们感到温暖,
那么父爱就让我们变得坚强;
如果说母爱无微不至抚
那么父爱就是沉默无声;
让我们一起用手语感恩之心感谢父爱无声。
感恩父亲诗句5
1、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2、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示添丁》
3、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4、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无父何?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6、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7、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8、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乐》
9、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10、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1、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12、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13、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4、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元稹《估客乐》
15、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古从军》
16、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7、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怨词》
18、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刘驾《唐乐府十首。乐边人》
19、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0、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于濆《宫怨》
21、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贯休《上孙使君》
22、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贯休《行路难》
23、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4、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5、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倅眉》
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小雅·蓼莪》
27、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28、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诗经《小雅·蓼莪》
29、父不父,兄不兄。——贯休《上留田》
30、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元稹《竹部(石首县界)》
感恩父亲诗句6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点评: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感恩父亲诗句7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关于描写父亲节的诗词
感恩父亲诗句8
《观村童戏溪上》
【代】:南宋
【作者】: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
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感恩父亲诗句9
《示儿》
【代】:南宋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感恩父亲诗句10
《北郭闲思》
【代】:唐
【作者】: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感恩父亲诗句11
《汝坟贫女》
【代】:北宋
【作者】:梅尧臣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感恩父亲诗句12
《好了歌》
【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 吾善养浩然之气。 作者:孟子
2.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作者:(清)金缨
3.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作者:(明)钱琦
4.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作者:歌德
5.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作者:葛洪
6.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7.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作者:歌德
8. 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作者:阿诺德
9.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作者:洛克
10.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 作者:(元)欧阳玄
11.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作者:(清)金缨
12. 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作者:雨果
13.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作者:培根
14.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作者:庄子
15.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作者:颜元
16. 礼也者,犹体也。 作者:《太平御览》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作者:(战国)屈原
18.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19.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作者:塞缪尔·约翰逊
20.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作者:(春秋)孔丘
2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作者:《论语》
22.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作者:《养正遗规》
23.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作者:帕斯卡
24.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作者:亚里士多德
25. 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 作者:洛克
26.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作者:卢梭
27. 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作者:狄斯累利
28.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作者:巴尔扎克
29.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作者:《吕氏春秋》(汉)王克
30. 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作者:查里德菲尔
31.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 作者:洛克
32.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作者:老宣
33.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作者:(清)曾国藩
34.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作者:《格言联璧》
35.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洛克
36.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作者:培根
37. 正已而不求于人。 作者:礼记
38.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作者:《格言联璧》
39.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作者:洛克
40.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作者:特赖因
41. 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作者:朱熹
42.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作者:吴兢
43.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作者:奥维德
44.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作者:卢梭
45. 但改吾过,毋议人非。 作者:(清)陈确
46.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作者:孟子
47.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作者:切斯特菲尔德
48.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孟子
49.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作者:(明)吕坤
50. 教养就是习惯于从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而且知道为什么。 作者:范戴克
51.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作者:《增广贤文》
52.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53.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作者:歌德
54.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55.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者:《格言联璧》
56.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57.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作者:(唐)孟郊
58.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
59.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作者:夸美纽斯
60.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作者:(战国)孟轲
61. 习惯十倍于自然。 作者:威灵顿
62.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63. 淡泊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 作者:报摘
64.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作者:包拯
65.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作者:朱熹
66.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67.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作者:《格言壁联》
68.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作者:理查德·斯蒂尔
69.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作者:莎士比亚
70.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作者:张居正
71.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作者: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