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鹏家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孝、友、勤、俭四字,最为立身第一义,必真知力行。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唧子弟从师问业,本有课程,尤当旦暮间察其勤惰验其生熟,使知激昂奋发,有所劝惩,乃不负责成之志。子弟以儒书为世业,毕力从之。力不能则必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其家。否则束手坐困独不悉冻馁乎?思祖宗之勤苦,知稼穑之艰难%必不甘为人下矣。前代举贤,以孝弟、力田列制科使从业其官,皆习知民隐,岂忍贼民以自封殖哉?妇主中馈,皆当躬亲为之。凡朝夕柴米蔬菜,逐一磨算稽查,无令太过、不及。若坐受豢养,是以犬豕自待而败吾家也。
女子六岁以上,岁给吉贝十斤,麻一斤;八岁以上,岁给吉贝二十斤,麻二斤;十岁以上,岁给吉贝三十斤,麻五斤。听其贮为嫁衣妇初归,每岁吉贝三十斤,麻五斤,俱令亲自纺绩,不许雇人。
待客,肴不过五品,汤果不过二品,酒饭随宜。子孙各要布衣蔬食,惟祭祀、宾客之会,方许饮酒食肉。暂穿新衣,免饥寒足矣,敢以恶衣恶食为耻乎?……尺帛半钱不敢浪用,庶几不至于饥寒
亲戚每年馈,多不过二次,每次用银多不过一钱。彼此相期,皆以俭约为贵,过此者拒勿受。其馀庆吊,循俗举行,不在此限。
待客品物,本有常规,如亲友常往来,即一鱼一菜即可相留……今后客至,肴不必求备,酒不必强劝。淡薄能久,宾主相欢,但求适情而已子孙各安分循理,不许博弈、斗殴、健讼及看鸭、私贩盐铁,自取覆亡之祸。
天地财物,得之不以义,其子孙必不能享。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
盖言利少害多。
傲,德也。凡以富贵学问而骄人,皆自作孽耳。即使功德冠古今,亦分内事,何与于人?天道恶盈,惟谦受益,予阅历史外,备尝之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饮食不知节,言语不知谨,皆自贼其身叹夫谁咎?修斋、诵经、供佛、饭僧,皆诞妄之事。而端公圣婆、左道惑众,尤王法所必诛也凡僧道师巫,一切谢绝。不许惑于妇人、世俗之见。
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此先哲格言也。凡男女必须未明而起,一更后方许宴息,无得苟安放逸,终受饥寒。论人惟称其所长,略其所短,切不可扬人之过。非惟自处其厚,亦所以寡怨而弭祸也。
书籍为人家命脉,须置簿登记,依期晒晾,束之高阁,无令散失。子弟立身,非惟颠狂灭义,淫纵伤生,当刻骨痛戒。即嗜好之偏,如广交延誉,避事l闲,溺琴棋,聚宝玩,购字画,乐歌舞,此当丧志之具。彼自谓放达清流_,岂知其为身家之蠹哉。处身固以谦退为贵,若事当勇往而畏缩深藏,则丈夫而妇人矣。
——节录自《从书集成初编》
【注释】
束手:捆住了手,比喻没有办法。坐困:困守一处,找不到出路。
独:副词,难道。馁:饥饿。
稼穑:农业生产。
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力田:努力耕田。制科:由皇帝亲自在殿廷召试的科举考试称制科。
封殖:同封植。本意为栽培、种植、树立,此处可作“聚敛财物”解。
妇主屮馈:指古代妇女在家主持饮食之事。
撙::计划;筹谋。
无:不;不要。
坐:不劳动。
是以犬豕自待:这是把自己当成猪狗看待。
岁:每年。古代指织有W形花纹的绵。
听:听凭;任凭。贮:积存。
会:宴会。
湮剩涸送。
期:来往;约会。
循:沿袭;遵循。
备:齐全。
备尝:经历。
贼:害。
D:责怪;归罪。
诛:铲除。
宴息:安息。
耳祸:息祸;止祸。
做达:放纵豁达。清流:本指流水之清者,此处可作“名士”解。
@(du):姓虫;蛀蚀;败坏。
【译文】
孝顺、友善、勤奋、节俭,是立身处世的第一要义,必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且身体力行。治学贵在推陈出新这种风格,怎能为了猎奇章节词句、追求钱财和功名而读书?
年轻人跟老师修习学业,本来有其科目和进程,而为师的更应当每天观察他们是勤奋还是懒惰,考验他们所学的功课是熟练还是生疏,敦促他们奋发努力学习。这样有所劝勉和惩戒,才不至于辜负责成的志愿。
年轻人以学习儒家经典作为一辈子的学业,而且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它。如果没有这种学习能力,那就必须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参加体力劳动,自食其力,这样才能立其家业。不然的话,就会束手待毙,没有出路。你们难道不知晓寒冷和饥饿吗?想想祖辈如何勤奋艰苦地创业,了解农业生产的艰难闲苦,就必然不会苦心落后于别人了。古人推荐人才,把孝悌、力田等科目列入制科,使得到相应官职的官员都熟悉民间的疾苦和隐秘实情,又怎能容忍那些有不良行为的臣民无休止地聚敛财物呢?
妇女掌管家里伙食之事,都应当亲自动手。凡是早晚所需的柴米蔬菜,都要一项一项地计划、盘算、考核和检耍不使它花费过多或不够。如果坐享其成,让人养着,这就是把自己当做猪狗一样看待,而败坏了我们的家风。
女子六岁以上,每年给上等绵十斤,麻一斤;八岁以上,每年给上等绵二十斤,麻二斤;十岁以上,每年给上等绵三十斤,麻五斤。让她积存起来作为嫁衣。媳妇过门后,每年给上等绵三十斤,麻五斤。都要求她们亲自纺织,不许雇佣e人来干。
招待客人,菜肴不得超过五种,汤和水果不得超过二种。酒和饭需要多少就准备多少。子孙后代自己吃穿要节约,平常穿麻布衣服,吃蔬菜。只有祭祀、招待客人的宴会上,才允许饮酒吃肉。不要经常穿新衣。所吃的、穿的能够免于受冻挨饿就足够了,你们怎能丨大丨为吃得太差、穿得太差而感到羞耻呢?只要做到布帛和钱财一点也不敢浪费,就不至于受冻挨饿了。
每年亲戚之间的赠送,最多不超过两次,每次用银最多不超过一钱。彼此之间的相互往来,都要注重节俭。超过上述规定就要婉言谢绝而不接受。其余的庆贺与吊丧,遵照当地习惯和风俗进行,不受这个规定限制。
待人接物,本来有常规,而如果亲友经常往来,就是只有一份鱼和一份蔬菜,也可以留他们吃饭了。……从今以后来了客人,菜肴不必求全,饮酒也不必过于相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淡薄一点反而能长久保持友情。来宾和卞人双方相欢,只求度、活情。
子孙后代都要各自安分守己,通情达理。不许赌博、打架斗殴、好打官司、看鸭、私贩盐铁,以免自取灭亡之祸。田地财物,如果是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他们的孙子一定不能长久享受。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就是包含利少而害多的意思。
傲慢是不良的德行。凡是因为有了富贵、有了学问而在别人面前横行的人,都是自找苦吃。即使一个人的.功德空前绝后,也是他分内的事,有什么值得向别人炫耀的呢?高傲遭祸,只有谦虚受益,这是客观规律。我除了在史书屮读到过以外,自己还亲身经历过。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饮食不知节制,言语不知谨慎,都是自己害自己,能怪谁呢?修斋、诵经、供佛、饭僧,都是荒诞的事情。而巫师巫婆,左道惑众,这尤其是王法所必须铲除的。凡是和尚、道士、巫师,一概谢绝。不许被妇人迷惑,不许有世俗之见。
观察别人睡觉和起床时间的早晚,就知道他们的兴衰,这是先哲的格言。凡是男女都必须在黎明时就起床,晚上一更之后才允许上床休息,不许苟且偷安,放纵淫逸,否则最终会遭受饥寒。
评论别人时要称赞他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千万不可以宣扬别人的过错,这不仅可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也是减少怨言而止息灾祸的原因。
书籍是读书人的命脉,必须用专门的本子把它们登记好,定期晒晾,整齐地摆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不要让它们分散丢失了。
年轻人立身处世,不只是颠狂有损于义,淫纵有伤于身,应当切记痛戒,就是不良嗜好过了头,像滥交朋友而追求名誉,逃避事情而安于清闲,沉溺于弹琴下棋,收聚珠宝古玩,购买字画,乐于唱歌跳舞,这些也是使人意志消沉的东西。他们自认为是放纵旷达的名士,怎么知道那些是败坏本人及其家庭的不良行为。
立身处世固然以谦虚忍让为贵,然而倘若需要人们勇往直前的时候却畏惧退缩,那么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则像女人一样胆小无能了。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陆游《放翁家训》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2)虑(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答案:
1.(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2)担心(2分)
2.(3分)A
3.(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4.(3分)学习、交友
陆游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 ,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艺术特点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 ,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 ,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 ,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 ,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 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3、陆诗的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 ,对作词心存
鄙视 ,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116] 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