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一)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5.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二)
16.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1.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22.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23.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5.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2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27.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8.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29.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三)
1.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7.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8.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第2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3条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4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5条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6条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第7条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8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9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0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11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12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3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14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第15条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第16条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第17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第18条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第19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20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21条 言必信,行必果。
第22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23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24条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第25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26条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第27条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第28条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第29条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第30条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第31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32条 学而不化,非学也。
第33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34条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第35条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第36条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37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第38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39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40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41条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42条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43条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第44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45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46条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第47条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48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49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第50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51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52条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第53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54条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第55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第56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57条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第58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第59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第60条 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61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62条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63条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第64条 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第65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66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67条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68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69条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第70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71条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学习的古文名言 篇1
1、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1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5、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18、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2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1、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32、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33、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3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35、开卷有益。——赵光义
36、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40、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4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42、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43、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4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6、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9、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学习的古文名言 篇2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