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国的名言【1】
1、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2、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4、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5、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6、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7、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9、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10、味苦的东西,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11、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1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13、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14、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5、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16、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17、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8、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19、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20、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21、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2、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4、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26、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27、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8、对小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关于家国的名言【2】
1.以为,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2.临患不忘国,忠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苟利国,不求富贵。——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烈士之爱国也如。——葛洪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9.王师北定中原日,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关于家国的名言【3】
一: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
二:舒适,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标榜。
三:一家有一家风骨。——费经虞
四: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五: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三国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家的名言
六:每个人的家对他自我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七: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八:每个人的家对他自我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E?
九: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张履祥
十: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十一: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十二: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海涅
十三:家庭是礼貌的核心。――杜兰特
十四:汉?韩婴《韩诗外传》。治:此指雕琢。犹:如同。这两句大意是:纵使家里有价值千金的璞玉.不会雕琢。也仍然是贫穷的。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美玉藏在石中,不经雕琢,就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来,因而说~。这两句与咱们此刻常说的“拿着金碗讨饭”意思相近,可供引用说明:即使有丰富的原材料,没有先进的加工工业,也变不成产品,虽具备某种优势,但不善于利用一些条件发挥出这种优势来,就等于不具备这种优势。
十五:家有水义之财,测伤本。――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战国策》
十六:家赀愈巨,忧虑愈多。――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佩里安德
十七: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萧伯纳
十八: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唐代文学家耿?家名言
十九: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清朝学士胡达源家的名言
二十:家是姑娘的监狱,女生的教养院。——萧伯纳
二十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
二十二: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法国作家莫罗阿家名言
二十三: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周希陶
二十四:家私不论尊卑。――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二十五: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二十六: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二十七: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三毛
二十八: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陆九渊
二十九: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兄弟姐妹。――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家的名言
三十: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法夸尔
三十一: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三十二: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米南德
三十三: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戴圣
三十四: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英国作家珍妮?奥斯丁
三十五: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近溪
三十六:一个人的杯具,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杯具,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台湾作家柏杨家的名言
三十七: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孟德斯鸠
三十八: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耿湋
三十九: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
四十: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福莱
四十一: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美国作家爱默生
四十二: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晚清官员郭嵩焘《郭嵩焘
四十三: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美国生物化学家穆尔家名言
四十四: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四十五: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山阴金先生
四十六: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愉悦。——居里夫人
四十七:保护咱们的家园,让地球充满绿色。
四十八: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
四十九: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五十: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我的家。——狄更斯
五十一:治家之道,与其失之于宽,不如宁过于严。——《古今图书集成》
五十二: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
五十三:家庭是礼貌的核心。——杜兰特
五十四: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五十五: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
五十六: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英国作家罗伯特
五十七: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莫罗阿
五十八: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郭嵩焘
五十九: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刘基
六十:家赀愈巨,忧虑愈多。——佩里安德
六十一:家居的愉悦,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英国作家塞?约翰生
六十二:治家之道,与其失之于宽,不如宁过于严。――《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
六十三: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美国作家法夸尔
六十四:家私不论尊卑。——冯梦龙
六十五: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
六十六:家有水义之财,测伤本。——刘向
六十七: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珍妮·奥斯丁
六十八: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六十九: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胡达源
1、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2、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
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4、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代学者 王永彬
5、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6、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 托·卡莱尔
7、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8、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9、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性理精义》
10、至乐蜞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法国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
1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12、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13、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清代学者 王晫 《今世说》
1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现代小说家 赵树理
1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
1、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南宋名臣儒家学者真德秀
2、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南宋词人,书法家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3、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代诗人孟郊
4、百学须先立志。——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5、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唐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
6、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石友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8、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
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代文学家王守仁
10、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11、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名孙文
1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
13、呵,青年人理想多么崇高,立志追求真理,无论是生还是死,呵!莫回首,莫泄气。——罗·布里奇斯
14、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15、大约胸襟高,立志主,则命意自高。——清代作家方东树
1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代文学家王阳明
17、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中国法学家沈钧儒
18、立志没有所谓过迟。——波多维斯
19、如果想定了就不要再犹豫。你以后可以安心学画。我从十四岁那年下决心搞中国画,以后从来没有动摇过。——潘天寿
20、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
21、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作家。——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22、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明代学者薛应旆《薛方山纪述》
23、机智是一种光彩夺目的东西,每个人都赞美它,大多数人都立志得到它,所有的人都怕它,但是几乎没有人爱它,除了他们本身的机智。——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
24、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辞。——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
25、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明末清初文人陈确
26、像我的名字一样,立志做中国慈善事业的光荣榜样和道德标杆。——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
27、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明代文学家王守仁
28、一人立志,万夫莫敌。——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29、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宋代文学家胡宏
30、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3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32、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
33、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
34、义之所在,纵刀据斧钺加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何功伟
35、莫教桑麻困后人,浮云富贵不如贫,男儿志在安天下,破旧山河再造新。——杨超
36、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北宋文学家苏轼
37、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38、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宋代诗人刘兼
39、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40、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唐代法学家吕温
41、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
42、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43、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44、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凌慧。——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
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