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李白的爱国格言和古诗词 正文

李白的爱国格言和古诗词

时间:2025-07-30 07:26:03

在古诗词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一直都是诗词的重要主题。我国诗坛以及词坛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爱国诗人,下面是关于爱国格言和古诗词精选的.内容,欢迎阅读!

爱国格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3、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6、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7、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0、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

11、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6、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吉鸿昌

1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18、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19、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20、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爱国古诗词

1、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7、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8、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1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我

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6、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1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8、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6、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7、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2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9、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3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34、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5、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3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名言名句大全,名言警句)。——杜牧《泊秦淮》

3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0、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41、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李白爱国诗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塞下曲六首·其二》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塞下曲六首·其三》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塞下曲六首·其五》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塞下曲六首·其六》

 

[延伸阅读]

李白有哪些爱国事例?

唐代大诗人李白, 写过许多赞美山河的诗, 至今被人们传诵.李白的诗, 不是单纯写景, 而且饱含着他的爱国感情.

李白少年的时候, 就立志为国效力, 贡献自己的才智.可他性格直爽, 又不愿意巴结权贵, 所以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 有一次还差点被流放到边塞.他宁肯不做官, 宁肯受穷, 也不向那些人屈服.于是, 他把一腔热情都寄托在奇山丽水之间, 把自己化在了祖国美丽的大地上, 用诗来赞美, 来歌颂.比如他写长江三峡的激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写庐山的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钱塘江的潮水: ”浙江八月何如此, 涛似连山喷雪来.”

写秦岭的险要: ”噫吁□,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依绝壁.”

黄河和长江在他的笔下是: ”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在李白的诗中, 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呀! 他正是陶醉在这块土地上, 才誓不改志, 坦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744)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745)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父、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757)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759),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762),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为大家分享了有关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欢迎借鉴!

有关爱国的'格言

1、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1、爱国如饥渴——班固

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4、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1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2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2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2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23、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2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26、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27、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28、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29、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30、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有关爱国的古诗词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4、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5、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6、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7、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1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1、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5、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16、关山万里作雄行。

1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8、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0、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1、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2、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2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26、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27、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