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 篇3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一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2016关于传统家风家训演讲稿(一)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2016关于传统家风家训演讲稿(二)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2016关于传统家风家训演讲稿(三)
家风是什么?2月14日至19日,记者随机对部分80后、90后和00后进行了采访。80后说,家风是“自己挣钱自己花”,家风是“挣钱、买房、娶媳妇、生孩子”;90后回答,家风就是“男朋友要听我的话”;00后说,家风就是“妈妈每件事都要唠叨很多遍”……从他们的回答之中不难看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个人对家风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家风的含义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这些就建构成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就拿50后的我来说,个人认为:家风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因为“以身作则”是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是最为直观、直接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以身作则”带给子女的是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两种模式对儿女的做事和做人起到了作用。
1988年3月25日,清明节的前夕,父亲走了。十年前,母亲也离我而去。但我依然能够清楚的记得,父亲在病重之时,叫我们讨论“怎样做人”。其实,父母的“以身作则”就用自己的行为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他们的待人处事,工作态度,严于利己,宽于待人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了。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央组织部选派干部开赴东北筹建航校,父亲就是这些干部之中的一员。当时,老航校使用的飞机都是老旧破拼凑而成的飞机,飞行训练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在一次飞行训练的时候,飞机突然空中停车,机械出现了故障,飞行训练科长和父亲为了保住飞机在返回机场的时候,飞机撞物坠地。吉翔科长牺牲,父亲重伤,抢救了三天三夜保住了生命,落下残疾不再适合飞行,组织上安排他转作了后勤油料工作,并曾为空军的建设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父亲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离不开一个人对他的帮助。他曾经讲过: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同学赵家欣作为星光报社的记者,准备去抗日前线采访,问父亲去不去。父亲决定一同前往,之后再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战争、消灭日本鬼子。但父亲的路费不足,他就去姑夫家借钱。姑父听了原委,对父亲说:“人各有志,”当即送给父亲部分路费和一块金表。可以说姑父送给父亲的路费,对他参加八路军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母亲会代替父亲给姑父家寄些钱或物品来做为报答。通过父母的`“以身作则”,使我懂得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人就要做有感恩之心的人。
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全国各地出差,一年也见不到父亲几面。母亲的工作是早出晚归,许多时候,孩子还没有起床,母亲就走出家门上班去了,我们已进入梦乡,母亲才下班回家。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子女说教,我们就是在父母“以身作则”的行为榜样上,学习到了做什么样的事,做个什么样的人。父母是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如:上世纪60年代上映的电影“红鹰展翅”,父亲在这部影片中担任军事顾问,父亲把电影拍摄的钱,分给了他人。母亲也曾经把家里的布票、粮票和现金送给她工作单位中生活困难的同事。在这种父母“以身作则”的家庭环境中,我学会了帮助他人。如:中学一个同学把她母亲给的布票和钱丢失了,我就把家里平时积攒的零钱和布票交给同学让她买布,而避免其母亲对她的责备。我们学农时,一个同学因家庭生活困难,交不起饭费,我和另一个同学共同帮她交上了一个月的饭费,使她能够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学农劳动。我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和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记得在我八岁左右的时候,一次从大院阅览室里拿回家了一小段橡皮筋。当晚被下班回家的父亲发现了,他严厉的对我说,这不是你的东西,不能够归自己所有,并叫我马上送回原处。那时,天已经黑了,我胆子小,又怕独自走夜路,磨磨蹭蹭的就不出家门。父亲却坚持让我把橡皮筋送回阅览室,我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送了回去。我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看到:“父亲在油料部门工作时,他吸烟却从来不用打火机,打火机要烧汽油,他要避免个人使用公家的燃料,避嫌不必要的纷争”。父母在工作中也从不动用公家的一纸一物。这些事情,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依然记忆犹新。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拿,要想获得,个人就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我转业后成为一名国企员工,也曾经手过经费的支出,个人却从没有动用过企业的资金。单位一度经济效益不好,导致发不出工资,直至破产。没有了经济收入,日子还要继续。这段时间,我给私企发过宣传彩页,做过保险业务员,在美容院为客人做足底按摩,也曾上门给一些人做面部美容护理和全身的保健按摩。退休后,又来到社区担任党务工作找些补差。做一个不吃嚼来之食,不喝盗泉之水的人。
清明节记录了春秋时期,晋太子和介子推主仆二人被迫流亡途中的故事,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功成隐退的高风亮节精神,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我借用父亲的同学赵佳欣老先生在26年前,刊登在福建日报上的悼文《鹭岛招魂》来怀念我的父亲、母亲。悼文最后写道:鹭江之水,滔滔东去,魂兮归来,长留故乡,夙愿已偿,叶落归根。赵老先生所写《鹭岛招魂》,源于两个人的友情,源于父亲的遗愿:“一丝不挂来人间,两袖清风去西天。生愧未尽汗马劳,死愿灰施故乡田。”母亲和兄弟回到故乡,将父亲的骨灰撒在了厦门的田地和大海之中,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此时,我也感恩于父母不但给了我生命,又用他们的“以身作则”教会我做一个正直、诚实,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人。
以上是我的演讲,请指正。
【家风家训
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中国人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就让我们穿梭于古代和现实之间,体味家训中传递的家风。
家风教育伴随文明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训了。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样的家风教育至今还在延续着。
在《说苑·反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病重时写下家训,藏于柱中,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拿给他看。这份家训嘱咐儿子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由此看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里,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要清心寡欲,要静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这些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他的儿子,希望这能成为诸葛家风。可能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些教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训家风,影响至今。
颜之推教子“威严而有慈”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要求家人在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对其加以教诲。颜之推还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大意是,对于子女,父母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通过这些语句,颜家家风跃然纸上。
颜之推身历三朝,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
《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这些家训,影响深远,对中华文化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司马光训子节俭朴素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也是被历代人们称道的家训,这是写给他的儿子康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别具一格,首先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大致意思是说,他本来出身贫寒,一代一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相。他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他却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实际上,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干一辈子,家无余财。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司马光,司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认为“侈,恶之大也”。
在《训俭示康》中,他举出历代许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要求他的儿子把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给下一代。
曾国藩家书传家风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说到近代家训,绕不开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的家书在家训方面超过《颜氏家训》。
曾家是望族,曾国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间,曾国藩做了京官,其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了三戒,即“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做官的几十年里,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有两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读书,二是坚持写家信。他的家信体现了他对家风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他要亲属坚持读书:“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劳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他还要家人勤劳节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读《曾国藩家书》,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家常,从读书成才,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甚至到养花养草,无所不谈,在闲聊中展现出曾家家风。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一代代的家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家风家训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家风家训,是中华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千万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不能贪小便宜,那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迟早是要吃大亏的。妈妈还经常给我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以及报纸上登载的新闻,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脚踏实地对我的成长和我的未来是多么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做人和对待身边的人老老实实。我要像妈妈期望的那样,做人就要做个认真踏实的老实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锋那样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码也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风家训,并且把我家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充满正能量!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演讲稿3】
家风家训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满正能量。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告诉了爸妈,爸妈一个劲的赔不是,还让老师尽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负,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一说,爸妈都会马上责备我:“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还要尊敬长辈。教育我们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