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室很整洁,快来看看吧!
从后门跨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黑板。黑板上整齐地写着“每周一诗”、“格言警句”、“成语精 选”和“本周目标”。黑板上方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雨天,我们就朝着这面国旗敬礼。国旗两侧各有一个音响,北边的音响上还有一块大屏幕。黑板前还有一 个讲台,讲台的左上角放着一盒粉笔和一把不常用的教棒。
收回目光,讲台正前方是一排桌椅,是同学们上课用的。教室两旁各有一组,那两组边 上各有两扇窗户,只不过北面的窗要比南面的窗较大一点儿。我平时就坐在最北一组的`第三列第二行那里读书、习字、听课。在我座位的最西面,有一个图书角,那 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因为我喜欢看书,我常常去图书角那儿借书。在图书的右面,是一块颜色鲜艳,内容丰富多彩的绿板报,上面有许多同学们的小制作,其中还有 我的作品呢!
我抬头望去,四个电扇,平均分布在教室两边;教室顶上还有八盏灯,有两盏灯照着黑板,东西两面各有三盏灯。
难道我们的教室不够整洁,不够美吗?快来看看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划出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汇报情况:(一)海水
1、“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3、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1、刚才哪个小组去海底潜水的?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2、海滩有人去了么?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3、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三、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五、布置作业
(略)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感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2.随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的意思。
3.感悟把一种事物写具体和生动的方法。
4.体会西沙群岛是个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拣”、“栖息”“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句的意思。
2.感悟作者是怎样把一种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的。
教学准备:
师:词语卡片及相关课件。
生: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紧扣主题,激情导入。
1、导语。
2、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配乐范读,边听老师背诵边思考:作者按照地点的变换都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2自由读,汇报。
①老师配合学生回答板画。
②试着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
③出示词卡教具(海水、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海鸟):请你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④总结学法。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欣赏海面风景。
1、以问激读,理解段意:
①、读课文找一找,哪个段落写了海水?这里海水有哪些颜色?
②、课文又用了哪些词来描写海水的呢?
③、这些海水的形态怎么样啊?
④、那海水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美丽的色彩呢?
⑤、板画海底,帮助学生理解原因:
⑥、幻灯片出示海水图:
这就是西沙群岛的海水,难怪作者会说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配乐诵读,积累语言:
①看到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你最想说什么呀?
②配乐想象,指名读 。
③那就让我们带着向往之情来赞美西沙群岛瑰丽无比的海水吧.
(二)领略海底物产。
1、自主默读:
海底都有些什么吧?默读第3、4自然段,并完成练习一:
西沙群岛的海底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到处都是(懒洋洋)的海参,
全身披甲的龙虾样子挺(威武),
(成群结队)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幻灯片出示)
2、个性阅读:
对于一个从未见过海洋生物的人来说, 如果只看到这样四句话,你能想象这些动物的样子来吗?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呢?
①你最喜欢什么?
②读描写的句子,有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生动和具体?
③相机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3领悟把一种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①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能把西沙群岛的海水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形象呢?
②提示方法:
这段话总共有几句?都是围绕啊一句来写的?其它的句子能去掉吗?
③总结写法:
(三)迁移学法、认识海鸟。
默读五六自然段,自学完成练习二:
通过自学我知道第六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来写的。从(树林)多、(鸟蛋)多和(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西沙群岛(海鸟)多。(幻灯片出示)
四、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1、寻找中心句:
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围绕课文中哪一句话来写?
2、风景优美、特产丰富用课题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富饶。
3.配乐赏图,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五.延伸主题、升华感情。
1、结语。
2、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言佳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六、布置作业、深化积累。
继续积累描写祖国大好壮丽河山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段有关西沙群岛的录相,你们想看吗?
2、那就请你仔细观察,看完后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哦?(美丽、可爱)
3、你想当西沙群岛的小导游来为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西沙群岛吗?要当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读懂,你行吗?
二、积累语言
1、提自学要求:
⑴朗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重点阅读,再用波浪线画下感受最深的词句。
⑵三人小组交流:有感情地把你画下的词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说说你为什么画下这些词句。
2、学生按要求自学、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理解:
⑴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①为什么喜欢?(写出颜色多,写出海面美)
②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⑵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为什么喜欢?(把珊瑚多、美写具体)
②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来表现珊瑚多种多样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③能读出鱼多、各种各样的感觉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⑶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为什么喜欢?(具体写出鱼多,美,可爱)
②各种各样的鱼儿成群结队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多美呀!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练读→指名读→评读)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种美,好吗?(齐读)
⑷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⑸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三、拓展语言
1、瞧,同学们把课文中的语言都掌握了,但要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光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是不够。你想想,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作者具体描写了吗?海底岩石上那各种各样的珊瑚,作者全都介绍到了吗?成群结队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还有其他的模样吗?你能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更具体地来介绍西沙群岛吗?
2、提拓展想象要求:
⑴仔细观察课件中贝壳的颜色和形状,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⑵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进行介绍。
3、指名汇报交流。
四、运用语言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训练,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西沙小导游!准备好了吗?
2、提导游介绍要求:
⑴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中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结合影片画面配上导游词。
⑵导游词可以是文中优美词句的重新组合,也可以联系所查到的
⑵介绍时尽量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
3、学生独立操作课件,练习说话。
4、小导游上台介绍。(2~3名)
5、还有好多的同学都想来当西沙的小导游,这样吧,我们的教室有你的好朋友,有你的爸爸妈妈,还有许多听课的老师,你就把他们请到你的电脑前,当他们的小导游,为他们介绍西沙群岛,好吗?
四、小结
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仿佛真的置身西沙群岛之中,特别是那美丽的海底世界更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向爸爸妈妈介绍你了解的西沙群岛。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决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我们的教室打扮打扮。
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有设计格言的、有设计刊头的、有设计字的、有设计板报的、有设计版块内容的……经过同学们的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整个教室处处都能激人上进,令人奋发。
教室的门上贴着三句话:今天你发言了吗?今天你练字了吗?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三句话,提醒学生每天自问自省。
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有学校统一设计的八个大字:振兴中华、立志成才,以提醒学生要志存高远。教室左右的墙壁上分别悬挂着王守仁、孔子、笛卡尔、松苏内吉的格言。其中,王守仁的格言是: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是在告诉学生,做人重要的不是不犯错,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改过。如果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能改正,那是很可贵的品质。孔子的格言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告诉学生要以公道的态度对待自己怨恨的人,把恩惠施与对自己有恩的人。也就是说对待自己的敌人不要自私。对待恩人要感恩图报。笛卡尔的格言是: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这句格言是说高尚的人有许多值得我们领略的思想和品格,我们如果有一本好书,而且认真去领略他的思想,就像是在了解高尚人的思想,学习高尚人的品格,所以读好书和高尚的人谈话是差不多的,目的都是更加完善自我。是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伴自己成长。松苏内吉的格言是: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这句格言在提醒同学们,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而且是最为捷径的方式!教育同学们要有礼貌。
教室的前门的`后面,是我读书,我快乐版块。上面是向同学们推荐的一些好书。前门的旁边是我努力、我进取、我最棒版块。上边记录着每周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单。时刻提醒同学们,努力、进取就会有收获,就能够上到荣誉榜上,就能够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前面黑板的右边是每日一诗和每日五词版块,左边是每日格言版块。每天都有同学给大家抄写一首古诗、五个词语、一句格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
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板报,令许多同学驻足观看。板报的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的设计简单、大方、美观。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韩至信同学精心设计的“让书香溢满心田”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提醒同学们要多读书,和书交朋友,让书陪伴自己成长。后面黑板的两侧是我们比一比,谁最棒版块。这个版块是提醒同学们,认真书写自己的人生,力争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相同的一张白纸,预示着每个人都走统一起跑线上。这张白纸不是普通意义的白纸,而是每位同学的展示台,优异的表现,都会在展示台上显示出来,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优异的表现,来为自己的这个展示台,添光加彩。
教室四周,到处都张贴着同学们心设计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时时刻刻都环绕在学生四周,都在提醒学生要自信、要自立、要有礼貌、要有毅力……教室中间的窗户上,设计的是“我能行,我最棒!”版块。这个版块是展示同学们优秀作品的。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小报设计、有书法作品、有学期初的目标、有学期中的总结、有考卷的质量分析……通过作品展示,让同学们有自信,明白任何事情只要相信自己行,就能够做得很好。时刻提醒同学们,我能行,我最棒!
教室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同学们辛勤的耕耘。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无不时时刻刻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抬眼都是格言、警句,低头都是目标、要求,时刻提醒我们,要进取、要努力、要上进。这样的教室,充满活力,这样的教室,充满挑战。这样的教室,充满创新。在这样的教室中学习,很快乐,很幸福。
我喜欢,学生更喜欢。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附加说明:(让书香溢满心田七个字,韩至信、王英凡 陈昭蓉 王杉杉分别进行设计,各有特色令人称奇。上面悬挂的是韩至信同学的设计。下面照片中,黄色字体是王英凡的设计,七彩字体是王涵和王杉杉的设计。我能行,我最棒!是谢婉婷的设计。比一比,谁最棒,是马萌萌的设计。我努力,我进取!我最棒!是刘梦琪 马坚同学的设计。我读书,我快乐。是王靖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