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孔子·做人做事智慧全集》
孔子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不是他在书斋里凭空想象而杜撰的,这些智慧都是他与弟子们从亲身经历、社会生活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孔子的智慧,本源在于他对人情世故、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读后会使你耳目一新,拥有了孔子的智慧,会使你更加精明练达。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范》
《家范》为历代推崇为家教的范本,全书共十九篇,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书中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对我们颇有启发还收集了大量历代治家有方的实例和典范,为后人树立楷模。据史志记载,唐代狄仁杰曾著《家范》十卷,但书已不传。司马光乃取前人旧名,撰成此书,以为家教课本,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卦辞以及节录《大学》、《孝经》、《尚书·尧典》、《诗经思齐》诸篇语录,作为全书之序。正文凡自《治家》至《乳母》共十九篇,杂采史事中可认为后代法则者,其间亦夹有作者自论。作者认为,治家“莫如礼”,齐家的规范应是: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为人父者,要“爱子教之以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为人子者,则应以孝为天经地义,为行动之准则。作者这种节录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以搜集史事为例证,阐发封建大家庭的伦理关系、道德规范以及如何治家的方法,深受封建社会士大夫的推崇,被目为家庭必备之教育课本。全书节目备具,简明扼要,切于实用,并且其大旨归于义理,以敏德为行动之本,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修身治家的规范。为研究古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方式、方法提供了原始材料。清康熙年间,朱轼曾评点此书,可供研究者一并参酌。主要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留余草堂丛书》本;朱氏评点本,见载于《朱文端公藏书》及《洪氏唐石经馆丛书》中。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儒家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1.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2.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7.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
1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3.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4.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15.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16.多虚不如少实。——陈甫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
18.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19.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1.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2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2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
2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27.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28.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
2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3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33.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34.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5.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3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37.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8.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9.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40.侍亲以得欢为本。
41.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4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43.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44.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45.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4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47.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9.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50.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51.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2.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53.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4.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55.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5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7.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8.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59.甘苦自得。
60.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6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62.处事宜决断。
63.好谈己长只是浅。
64.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6.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6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68.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69.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70.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71.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72.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7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74.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75.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76.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77.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7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有关家风家训的格言警句一
1.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2.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3.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4.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5.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6.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7.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8.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9.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10.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2.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13.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4.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15.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16.家有老,万事好,孝为道,需行早。
17.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18.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19.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20.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边吃边玩,不浪费粮食。
有关家风家训的格言警句二
1.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3.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5.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6.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7.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8.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9.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1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11.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12.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13.为人妻,自要先从 “ 三从 ” 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 “ 三从 ” 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 “ 身从情理 ” ?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 “ 心从道理 ” :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 性从天理 ” :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14.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15.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6.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7.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8.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19.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
20.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1.正气在胸人坦荡,清风盈门家安康。
22.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
23.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4.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25.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26.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
2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9.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30.德惠人生,品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