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礼记学习有关格言 正文

礼记学习有关格言

时间:2025-05-15 04:27:22

No.1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No.2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No.3 人生是没有毕业的学校。——黎凯

No.4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No.5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No.6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No.7 我身上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

No.8 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No.9 爱惜才华吧,保护那些才华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养他们吧。——卢梭:《科学与艺术》

No.10.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小塞涅卡

No.11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No.12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No.13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No.14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No.15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No.16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No.17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No.18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No.19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No.20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No.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22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No.23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No.24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No.25 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No.26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

No.27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培根

No.28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鲁迅

No.29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No.30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No.31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西塞罗

No.32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No.33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No.34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巴尔扎克

No.35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No.36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No.37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No.38 没有比时间更容易虚掷,更值得珍惜的事,倘若没有时间,我们在世上将一事无成。——门捷列夫

No.3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No.4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No.4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No.42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No.4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No.44 金钱宝贵,生命更宝贵,时间最宝贵。——苏活诺夫

No.45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No.46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No.47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拉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No.48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No.4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No.50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6、“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7、仁者莫大于爱人。

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择不食之地而葬 。

1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4、其德薄者其志轻。

15、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

16、“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7、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8、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

1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

20、仁者义之本也

21、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22、择师不可不慎也。

2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5、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8、学然后知不足。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3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33、古之建国,教学为先 。

3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5、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3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8、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9、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40、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4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42、量入以为出。

4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4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

4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8、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4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50、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