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高考
1.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2. 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3.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4. 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我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5. 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赫兹里特
6. 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7.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
8.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9.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10.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11.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12.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3.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14. 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务必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15. 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美国)罗杰斯
高考作文最新名言素材2
1. 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雪莱
2. 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3.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宾诺莎
4.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斯宾诺莎
5.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斯宾诺莎
6.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7.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8. 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印度)泰戈尔
9. 人正因博学才谦逊,正因勇于牺牲才力量无比。——吉卜林
10. 多虚不如少实。——(宋)陈敷
11. 想摘玫瑰花的人务必注意刺。——波斯谚语
12.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13.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14.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15.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高考作文最新名言素材3
1. 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魏征如
2.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兄弟姐妹。谁要是算计兄弟姐妹,等于自我欺骗自我。——(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3. 你在个人生活或工作当中,可能由于诚实而丢掉某些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次应有的回报算不了什么。——(美)艾琳卡瑟拉
4. 一个真认识自我的人,就没法不谦虚。——佚名
5.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6.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7.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8.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9.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英)莎士比亚
10.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皮日休
11.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词更能打动我的心。——(英)莎士比亚
12. 当一个人不仅仅对别人甚至对自我都不会有一丝欺骗的时候,他的这种特性就是真挚。——(俄)柯罗连科
13.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卢梭
14.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克雷洛夫
15.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16.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巴甫洛夫
17.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斯大林
18. 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徐学谟
19. 谨慎的人很少出差错。——谚语
20. 诗人之因此成为诗人,就在于发奋使自我的灵魂摆脱一切与虚伪世界相像的东西……他是纯洁的,他是天真的。——(德)席勒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既来之,则安之。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2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
28.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奇的极光》)
29.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
30.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3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7.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9.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4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9.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6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6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4.《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6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9.安能屈豪志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7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