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国学格言同情的教案 正文

国学格言同情的教案

时间:2025-04-27 18:37:36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人应当尊重,拿同学的缺陷、短处起绰号,或取笑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

情感:

1.对取笑他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2.对被取笑的人有同情心。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

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所必须的,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 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拿别人的缺陷、弱点开玩笑。四年级学生取笑他人或给他人起绰号,多数是出于好奇、好玩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 教育,增强他们这方面的意识,使他们懂得:给别人起绰号或拿别人取笑,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培养他们从小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本课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给别人起绰号和取笑别人是不道德的。

由于学生社会经历有限,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不深。一般说,他们被人取笑时,反应不会很强烈,而取笑别人时,也很难意识到别人的痛苦。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被人取笑的窘迫与伤心,由此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 教学的难点。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想一想”栏目,通过让学生设想被人取笑者的心清,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由此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取笑人的行为产生反感。

课文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李刚等同学摘下杨立的帽子,见到杨立得了斑秃,不但不同情,还哈哈大笑。虽然他们是出于好奇,但这是取笑人的行为,是很不应该的。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师生们对这件事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取笑人是错误的,对同学的痛苦要理解、关心和同情。第二层是讲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使杨立倍感温暖,而且改变了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性格。

教法建议

1.取笑人不同于辱骂人。后者很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的不尊重,给人的伤害也能直接再现出来。而取笑人,表面看起来对人的伤害程度不大,但实际上,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深层次的,甚至可以给人的心灵带来永世难忘的创伤。本课的明理必须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 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2. 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主,联系实际也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澄清对与错、是与非,解决学生的模糊认识。至于学生中取笑人、不尊重人的现象,应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领悟,不宜在课上批评指正,以防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人应当尊重,拿同学的缺陷、短处起绰号,或取笑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

情感:

1.对取笑他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2.对被取笑的人有同情心。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

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短处,你有没有碰到过因为自己的缺陷和短处而被别人取笑的“烦恼事”呢?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老师一一概括列出同学们所说的事。)

2.那么,面对别人的缺陷和短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同情还是取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十课—同情还是取笑。

二、讲故事,明白道理。

被人取笑是痛苦的。最近,四(1)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出示幻灯,老师讲故事,学生展开讨论。

师:杨立是新转来的同学,他老是戴着帽子,上课时也不摘。李刚等同学很好奇,他们打算摘下杨立的帽子,看看他头上究竟有什么秘密。这一天课间,李刚见杨立向教室走来,便赶快躲在门后。当杨立跨进教室时,李刚伸手摘下他的帽子,原来杨立的头上是一块块秃斑。“快看杨立的头!哈……哈哈哈……”这时,周围一些同学也跟着笑起来。

问:如果你是杨立,你会怎样?

(四人一组讨论。)

小结:是啊!杨立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非常难过,伤心地哭了。正因为杨立害怕被别人取笑,所以他不但不爱说话,也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李刚取笑杨立,使杨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给他带来了心灵的伤害,这是对杨立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板书:取笑 难过

2.出示幻灯,续讲故事。

师:就在杨立伤心流泪时,陈欣走过来安慰他说:“杨立,别难过,我们去告诉老师。”王平见李刚还在笑,气愤地说:“杨立得了病,你不但不同情,还拿他取笑,真不道德。”

问:为什么这种取笑别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呢?

(四人一组讨论。)

小结:给别人起绰号或拿别人的缺陷和短处取笑,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所以说是不道德的。

3.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看幻灯,自读课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

小结:我们对取笑别人的人应予以批评和制止,应该去安慰被取笑的人,给予他同情和帮助,让他感受到我们集体的温暖。

板书:同情 温暖

4.那么,四(1)班的同学又是怎么做的呢?(看幻灯,继续讲故事。)

师:课后,李刚主动走到杨立面前,深感歉疚地说:“杨立,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我很后悔,请你原谅。”陈欣的爸爸是皮肤科医生,她热情地把杨立带到家里,请爸爸给诊治。她爸爸给杨立开了药方,并建议他最好多晒晒太阳,不要老戴帽子,这样可以恢复得快些。为了让杨立晒太阳,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教室里哪个座位能晒到太阳,就让杨立坐。杨立不再害怕同学们笑话他,也愿意和大家在一起了。通过这件事,四(1)班同学更加团结友爱了。从此,班里再没有发生过取笑、戏弄别人的事情。

三、加深认识,畅谈感受。

在四(1)班这个集体中,有这样一些成员:李刚、杨立、陈欣、王平(出示头像投影和名字),你愿意和哪个成员交朋友,为什么呢?

四、做游戏,辨析是非。

通过“大转盘”的形式,来让同学们完成课后的“说一说”。“想一想”、辨一辨。

(将这七题设在“大转盘”上,同学转到哪一题,就回答哪一题。)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上课时,同学们举了很多被别人取笑的烦恼事,如果在你身边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做?

小结:首先,我们不可以给同学起绰号,拿别人的缺陷和短处来取笑。如果身边发生了取笑别人的事,我们要给予批评和制止。

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春天般的温暖,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没了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分享10句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

国学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国学经典名句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国学经典名句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国学经典名句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国学经典名句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国学经典名句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国学经典名句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国学经典名句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

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国学经典名句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国学经典名句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国学名人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国学经典名句精选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