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2.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7.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
1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3.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4.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15.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16.多虚不如少实。——陈甫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
18.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19.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1.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2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2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
2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27.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28.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
2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3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33.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34.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5.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3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37.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8.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9.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40.侍亲以得欢为本。
41.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4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43.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44.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45.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4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47.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9.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50.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51.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2.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53.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4.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55.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5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7.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8.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59.甘苦自得。
60.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6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62.处事宜决断。
63.好谈己长只是浅。
64.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6.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6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68.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69.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70.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71.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72.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7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74.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75.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76.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77.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7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
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
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
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