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路上,脚步总是沉沉的。
父亲也算高寿了,风风雨雨85载,费尽了心血,耗尽了精力,终于带着对儿孙的深深眷恋走了。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一身以教书为职业。他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他在三尺讲台整整站立了四十个春秋。一丝不苟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他真切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对于求教的学生,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耐心。谁有了困难,他都是慷慨解囊,尽力帮助。他把两个孤儿学生一直抚养到大学毕业。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没能听他讲过一堂课,但是从他的同事和学生的叙述中,都分明看见我的父亲,是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的人民教师!
父亲是文化革命前的人民代表,这个荣誉,他非常珍惜。
父亲为人是那样平凡和低调,生活是那么简单。他辛劳了一辈子,唯一享受的现代化生活就是一台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
父亲是一个坦荡正直无私的人,说话从不拐弯角,也不会阿谀奉承哪个当权者。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对我疼爱有加,也许我在家是排行老幺的缘故吧。我小时候身体多病,他经常四处寻医问药。
父亲用他朴实的人生抒写了他的生命轨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留下万贯家产,却给了我们热爱生活、奋斗人生的精神。
父亲经常教导我的人生格言是:“人从心发,树从根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年来,我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心中对父亲的.思念仍挥之不去,经常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有时候,父亲会不经意的走进我的梦中,梦中的感觉模糊而幸福。
父亲,我感谢您。是您教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化给我们的善良、正直、朴实、勇敢、勤奋的健康品质,使我们能够坚实地立足于这个社会,然后脚踏实地的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具有深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人!
在您面前,我不敢说我实现了您的期望,但至少,让我像你那样,学会了坚韧、勤劳、感恩,质朴、忠厚、宽容和清廉。
怀念父亲,感恩父亲。
我父亲是在今年的9月17日晚病逝的,享年70岁。在父亲去世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感觉日子像停摆了一样,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占据着心境。在这长长的思念中,父亲的音容笑貌很沉重、很清晰地映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父亲在1945年清明节这天出生,也因此而得乳名。父亲为人、为官的一生很像他的名字,清明廉洁,光明磊落。父亲自幼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七个,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奶奶46岁离世,父亲与爷爷、叔叔、姑姑们相依为命。爷爷以种地为生,偶尔做些盆盆瓮瓮的营生,维持家用。五十年代父亲高小六年级毕业后,在家务农。村里的长辈们十分器重他,谁家亲人、亲戚来信了,都要沏上一壶好茶请我父亲到他们家里帮着念信、回信。父亲自幼不喜欢打闹玩痞,他与村里的长者交往甚密,常听他们讲些古往今来,天南地北的事情,借来画谱、中药药谱之类的书自学,有时练习硬笔或毛笔书法。父亲16岁就担任了村生产队会计,负责45户人家不足200人的财务工作。
我父亲在担任生产队会计工作7年间。曾在枣园管区46个生产队会计会议上,介绍自己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当时他记录的各类账簿、单据凭证,都放到现场,供大家集体参观学习。我父亲是村里典型的“活算盘”,那时候,晚间生产队记工分算账,哪块地是几亩几分几厘,他基本上不用看土地册子,非常清晰地记在脑子里。到年终决算时,村生产队都是统一在村大队部进行,现场挑选一个人读数字,几个算盘子一块打,打得既快又准的那个人一定是我的父亲。后来,我父亲又在村大队部担任了4年会计。1969年,我父亲加入中共党员。那时他积极发动全村青年早上集中跑步上操,晚上开青年会、团员会学习有关文件,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和方针路线,组织全村青年参加修水库、植树造林、义务劳动。七十年代初,全县选拔50名财贸干部,当时枣园公社有四个指标,经过县财税局干部亲自面试座谈,我父亲被破格提干录取。从1971年5月,离开农村被提干参加工作,到2011年2月底,离开工作岗位,我父亲从政工作整整30年。先后担任过管区书记、官庄小乡的书记、官庄大乡的乡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等职务,期间曾担任3年百脉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职务。2005年,我父亲按照正局级待遇正式退休。
父亲的一生不敢说轰轰烈烈,但是他的为官从政经历和人品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小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小时候,我留有一头浓密的长发,头发自来卷。每天早晨起床时,父亲是第一个把我抱在怀里的那个人,然后就把我放在他膝前的小板凳上,手里拿一把木梳,不紧不慢地为我梳理头发,帮我扎马尾辫。每次梳理扎完头发后,父亲总是笑呵呵地把我扛在肩上出门玩耍,等到家人把早饭准备好了,他再背我回家……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肩背上长大的。至今我依然能回想起他宽广的脊背留给我的温暖,以及他真诚无私的'疼爱……
父亲提干离开农村后,我们很少见面了。甚至在父亲偶尔回家时,我开始惧怕他,躲避他。父亲匆匆来去,就像一阵风,让人捉摸不定,他时而出现在我的面前,转瞬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父亲丢下的一片落叶一样,悄无声息地在他眼前翻滚,悄无声息地在他脚下凋敝……
每每想起父亲,我都是泪流满面。我时常回忆和惦念父亲给予我们的一丝一豪的关注与疼爱。对待他的关怀与付出,我都看得像金子一般贵重,深埋心底,珍惜至今,难忘、难舍。二十多年前,在老家的我大病一场。当时父亲从单位回来,把我接到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父亲和我讲起了他的经历,试着帮我打开心结。当时,我只对父亲说了一句:“我理解你……”。突然间父亲就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我木讷地站在病床边,紧张地望着父亲……在医院的那一晚,风很大,我常常从睡梦中惊醒,哭泣。等天亮时醒来,正看到父亲坐我床边。他对我说:“夜里风大,你一夜都没睡安生,我就把医院一楼到三楼的所有门窗都关了一遍”。那一夜父亲是一直坐在床边在照看我的。白天父亲从普集大集上,买了好看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本杂志,指着杂志上说“你要记住一句话是书上说的,忧虑催人老,愁思夺人命”,他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病愈出院时,父亲说:“以后你若生病了,可以坐车来找我”。每一个车站在哪,从什么地方下车,父亲都在稿纸上画下来,并嘱咐我记在心里。那一年,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装在衣兜里,沿着父亲画的路线图找到了父亲。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多年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关注和付出是巨大的。我感谢生命中一直有他,人生的恩怨和苦难历练了我的人生;我感谢心中牵挂和惦念的他,丰满着我的人生经历。一路风雨走来,我很少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也很少喊他一声父亲,但却把对父亲的敬重与敬畏深埋心底:多年来,父亲是我精神上奋勉的一面旗帜,他激励我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走出厂矿企业,走进政府机关……,我继承着他的为人处世风格,诚实做人,勤勉工作。并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回报、宽慰着我的父亲。
去年10月,父亲查出肺癌,已是晚期了。期间,我们姊妹四人团结一致,尽心尽力地照顾和陪伴着父亲。重病期间的父亲,是乐观的,即使是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他依然表现得很坚强。他与病友们一起相互鼓励着同癌症抗争着。那天我去中医院看望父亲,他正与济南病友通话,关心询问对方的治疗效果。最后父亲很幽默地鼓励病友说“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就是我的父亲:他仁慈、勇敢、乐观、幽默。父亲为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他开始在家里写了2万多字的回忆录后因体力不支就停下来了。父亲写的一手很潇洒、很漂亮的行楷字和隶书。他在家为孙子、外甥们亲自编写《求学三字经》贴在墙上,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父亲说,这样做只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些念想。
上班期间,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我继母七十大寿,安排全家人在一起照全家福,一起聚餐,并要求我们所有人都要穿戴整齐一些。父亲与继母志同道合,相依相伴生活近40年,继母朴素、勤劳、包容、向善,得到了邻里街坊们的高度赞扬。照全家福前,父亲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把小木梳,很仔细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也正是这张全家福照,成为我靠近父亲、记忆父亲、怀念父亲的唯一载体。它那么沉重地把全家人的爱、团结和包容凝聚在一起……我深深地懂得父亲。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围绕和团聚在父亲周围的孩儿们,一定会像父亲活着时一样更加包容、更加团结、更加友爱,并且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帮扶着走过我们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回报父亲一生的关爱……
9月17日晚,父亲病逝了。人生苦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生死之间路过人间的过客。作为孩儿们,对父亲一生的经历,自不好评说。但是,他廉明、勤政、忠厚、正直、善良、坚忍、坚强;仁慈、淡定、从容、幽默的为人处世情怀和他一生清明从政的经历,都是我们姊妹们学习和继承的榜样与财富。
父亲走了,他什么话都没有留下,但留给我们的是漫长、无尽的悲伤和怀念。在心底我默数着父亲离开的日子,另一种无言的牵挂掏走了我的心,成为心中永远的伤和永远痛。
我敬重难忘的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家人心中。
一晃,父亲离开三年多了,可我还是一直不敢轻易触碰回忆,不敢独处,不敢停留,我怕一不小心,眼泪成河,心痛不止。
父亲刘金玉出生在1952年,自幼家境贫寒,16岁便参加了工作,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从车间组长、班长到车间主任,直到生产厂长。我一直以父亲为骄傲,他是那么正直,那么努力。我的印象中,父亲晚上12点之前很少回家,很多时候就待在工厂里忙碌着,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童年记忆大多模糊,但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同一个画面——一觉醒来,客厅还亮着灯,妈妈独自一个人坐着等父亲回来,安静的房间里,只有时钟在滴答。
记不得具体是哪一年了,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但他并没有太当回事。恰逢厂里效益下滑,为了能让厂子有起色、工人能按时拿到工资,父亲更加努力工作,几乎到了没日没夜的地步,完全不记得自己是一位病人。可即使父亲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仍然没有挽回厂子大势已去的局面。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决定把厂里的废铁卖掉,解决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就在父亲亲自动手清理废铁时,一个不小心,废铁落到脚面上,造成脚部粉碎性骨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父亲不得不辞职时,好多工人都不同意,很多人甚至商量着要以罢工的形式来挽留父亲。那次是我亲眼所见,爸爸特意把一部分工人召集在一起,面色凝重,耐心开导。
关于父亲,还有一件事让我毕生难忘。大学开学前一天的晚上,父亲把我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在外面好好学习。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不能浪费。每周五向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凡事对得起自己一天的三顿饭。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的事情不做。”总共五句话,有嘱托,有关心,有告诫,有希望。其实,父亲在平日里忙得根本顾不上跟我聊天说话,但可以看得出来,这五句话是他深思熟虑过的,饱含了对我深深的爱。这五句话,在我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每每响彻耳边,鞭策我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虚度光阴的人,一个无愧于心的人。对我而言,父亲就是一座大山,不近却可以仰望,不高却可以依靠。
可是父亲,你可知道,你离开后我曾一度是多么伤心绝望,一蹶不振,我没日没夜地思念你,我无法相信你就这么离开了我,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如何继续,我再也没有“爸爸”可以喊了……悲伤是一颗种子,会藏在心底,一有时机就会化成眼泪跑出来……都说不去想就不会痛,可谁能控制那种失去至亲的巨大悲伤?三年过去了,父亲,女儿一想到你,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
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