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曾文正公的十六字人生格言 正文

曾文正公的十六字人生格言

时间:2025-05-09 02:36:20

敬业与乐业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2)里头“敬业乐群(3)”和《老子》(4)里头“安其居,乐其业(5)”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6)。

本题主眼(7),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8)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9)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10),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11)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12)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13)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14)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15)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16),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17)。”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18)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19)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20)。”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21)。”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22)、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23)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24)、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25),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6)。”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7)。”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28)。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注释

(1)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中华书局1936年版)。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3)敬业乐群:专心致志于学业或事业,与人相处得很好。

(4)《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的经典,相传是春秋时老聃(dān)所著。

(5)安其居,乐其业:使人民安居乐业。

(6)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

(7)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8)朱子:朱熹(1130—1200),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9)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10)旁骛(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骛,追求。

(11)因:凭借,根据。

(12)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

(13)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

(14)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15)《庄子》:战国时的思想家周庄所著,又名《南华经》。

(16)佝偻(gōu lóu)丈人承蜩(tiáo)的故事: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出自《庄子·达生》。痀偻,驼背。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承蜩,粘取蝉,捕蝉。

(17)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虽然天地这样大,万物这样多,但是我只注意蝉的翅膀。这是驼背老人对孔子说的话。

(18)曾文正:即清代军政大臣曾国藩,”文正“是他的谥号。

(19)亵渎(xiè dú):轻慢,不尊重。

(20)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语出《庄子·达生》。意思是: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精神便会集中(凝)起来。

(21)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语出《中庸》。意思是:按与他平素所处的地位,做他所当做的事,而且不祈求本分以外的事情。

(22)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23)打算盘:合计,盘算。

(24)层累:层层叠叠,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25)骈进:并进。

(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他这个人啊,用功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如此而已。云尔,语助词,相当于”罢了“。

(28)强聒(qiǎng guō)不舍:硬要啰嗦个不停。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1、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向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2、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尤其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3、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4、是故既吉矣择优吝而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而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个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5、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

6、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 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7、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8、而诸弟亦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做官,则遂感于侮人;勿谓既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9、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10、然使身不加修,学不加进,而滥受天恩,突厥愧悚。

11、廉俸若月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旷,断不畜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若儿子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绝不肯以做官发财,绝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12、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其肢,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13、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人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至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士宦起见。

14、季弟书中言,每思留心于言行之差错,以时时儆惕。予观此语,欣慰之至。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人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

15、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枟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16、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自省,决然去之。

17、季弟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而。

18、以后宜收拾完整,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

19、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样子,至要至要。

20、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1、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2、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如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23、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24、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若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己阅未阅矣。

25、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26、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是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有理。” 《传》称:“骄奢淫佚,宠禄过也。”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共戒之。至嘱至嘱。

27、用绅士不比用官,彼本无任事之责,又有避嫌之念,谁肯挺身出力以急共者?贵在奖之以好言,优之以廪给,见一善者则痛誉之,见一不善者则浑藏而不露一字,久久善者劝,而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

2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而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9、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之。

30、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3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32、凡人为一事,以专求精,以分而散。

33、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4、精神愈用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而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35、后辈子侄总以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难改,不可不慎。

36、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37、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3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

39、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佚教之积习,余无他嘱。

40、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41、家中万事,余俱放心。惟子侄教一勤字,一谦字。谦者,骄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骄、奢、淫、佚”四字,惟首位二字尤宜切戒。

42、时事日非,吾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字为主,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3、予阅历多年,见事之成功与否,人之得名与否,盖有命焉,不尽关人事也。

44、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45、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不晚起床)为第一义

46、又曾以为学四事勖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大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若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

47、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逊为第二义。

48、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心儆戒。

49、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主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而不惧,确乎不拔。

50、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并用,不可偏废,太柔则糜,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51、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52、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53、吾辈现力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54、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55、不特吾之言当细心寻绎,凡外间有逆耳之言,皆当平心考究一番。故古人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56、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

57、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58、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59、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60、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

61、余中厅悬人本堂匾,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62、余蒙先人余荫黍居高位,与诸弟及子侄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63、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64、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起日厚,而诸子侄争相濯磨(互相学习)矣。

65、因思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讲求养生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匾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有七年矣。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

66、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67、吾兄弟处此时世,居此重名,总以钱少产薄为妙。一则平日免于觊觎,仓促免于抢掠;二则子弟略见窘状,不至于一味奢侈。

68、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气。

69、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70、弟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决....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

71、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共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72、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73、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搓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其不可荼然自馁也。

74、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决而已。

朱子常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始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诀法冬藏之德,以悔字诀启春生之机,庶可挽回一二乎?

75、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识,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2、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3、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

4、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5、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6、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7、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8、 曾国藩

9、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10、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

11、 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12、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13、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14、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15、 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

16、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第 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曾国藩

17、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

18、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19、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 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 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 下古今 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 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

20、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

21、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训》

22、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2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曾国藩

24、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

25、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 《诫子书》

26、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27、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28、 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

29、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曾国藩

30、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

31、 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

32、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曾国藩

33、 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 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曾国藩 《曾国 藩家书 》

34、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

35、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36、 人生莫惧少年贫。 ——曾国藩

37、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曾国藩

38、 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曾国藩

39、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0、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

41、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

42、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

43、 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4、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5、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

46、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曾国藩

47、 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曾国藩

48、 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 ——曾国藩 《战天京》

49、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

50、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