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二、《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三、《抉择》
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间大学?选哪一种职业?娶哪一种女子?……等等伤脑筋的事情。一个人抉择力的有无,可以显示其人格成熟与否。
倒是哪些胸无主见的人,不受抉择之苦。因为逢到需要决定的时候,他总是求询别人说:"嘿,你看怎么做?"
大凡能够成大功业的人,都是抉择力甚强的人。他知道事之成败,全在乎已没有人可以代劳,更没有人能代你决定。
在抉择的哪一刻,成败实已露出端倪。
四、《人就这么一辈子》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了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获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地告诉她。因为今日过去便不再来了;这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可珍贵的一辈子,我必须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想不开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样,你总是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五、《如花》
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每个人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愁绪。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爱花的人少了。当人们为着生计奔波的时候,连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谁会倾听花的诉说?
然而,烦躁的都市啊,请不要忘记,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六、《生命》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七、《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陆上飘荡的自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
八、《思想的小鱼》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狭隘而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的地狱,广阔而开朗的心灵,却可以成为他人的天堂。地狱和天堂,只有一层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说:"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在你终于赢得成功的鲜花的时候,难道你不怀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营造成功的华贵的屋宇里,难道你不怀念昔日的木头?
九、《信任》
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因此,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旋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十、《拥有》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彼岸。下面是关于教育格言
1、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2、业精于勤,荒于嬉。
3、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4、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5、说老实话,干良心事。
6、不计得失,努力工作。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人不可以瞧不起自己。
9、修身养性,教书育人。
10、爱生乐教,爱岗敬业。
11、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12、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13、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1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5、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16、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儿女。
17、内存一个爱,外显一个笑。
18、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老师像园丁,浇花要浇心!
21、为人要正直,做事重责任。
22、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23、一心育幼苗,两肩担未来。
24、人以信立世,师以德育人。
25、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
26、以智慧教书,用情感育人。
27、学生的满意,是最大的幸福。
28、奉献人生,付出才会有收获。
29、教育是从黑暗大光明的运动。
30、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31、外国语是人生战斗的一件武器。
32、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33、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34、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育人。
35、认认真真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36、言而有信为人,脚踏实地做事。
37、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38、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3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0、热心对待工作,真心呵护幼儿。
41、倾听童声,学会微笑,善待学生。
42、以德正身堪为人师才称其爱岗敬业。
43、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深度。
44、育英才甘为人梯,执教鞭两袖清风。
45、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46、昂扬振奋的精神,豁达开朗的`心胸。
47、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48、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
49、牵着孩子们的手,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50、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我常常拿“境由心造”指点人生。哪知前不久参访普宁寺,让我看清自己,境由心造的功夫差远了。
我应邀参加承德的一个会议,会后参访普宁寺。刚到普宁寺山门外,摊贩的叫卖声就不绝于耳,好一番喧嚣和嘈杂。我的心开始没有了沉静,就想赶紧走进山门,躲开这喧嚣和嘈杂。哪知走进山门,依然没有宁静。整个寺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天王殿是走进山门第一殿,殿门内外挤满了人。我未及礼拜布袋和尚,便径奔大雄宝殿。大殿下的香炉旁围满了香客,香客们排队上香,大把的香来不及燃尽,工作人员就得与香灰一同清理了。即便如此,后面的香客也还是要等待。殿门前礼佛的人一样地排队等待,甚至有些拥挤。眼见殿前涌动的人流,仰望空中弥漫的烟雾,我心中更加没有了清净,甚至忽然烦乱起来:佛门圣地,如此境况,哪里还有清净?哪里还有遁世的美妙?
就是怀着这样一颗纷乱的心,我拾阶而上,走近佛陀。蓦地,大殿里喇嘛们静坐的身影跃入眼帘。原来每天8点到10点,正是喇嘛们上殿诵经的时间。悠扬绵长的诵经声中,只见喇嘛们一点不为外面的喧嚣所动,那样的安详沉静。
这份安详沉静感染了我,让我忽然想到了“风动幡动”的故事。当年广州的法性寺,印宗禅师正在讲经。这天,寺前广场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看到飘扬的幡旗,有两个和尚议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争论不休。慧能大师见此情形便开口说道:“我看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二位的心动了。”
我刚才心中的纷乱,不也是自己心动的缘故吗?一念至此,我的心方慢慢沉静下来,肃立佛像面前良久,嘈杂喧嚣没有了,纷乱没有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还是身边的人,境还是身外的境,心中却有了一分宁静,一分禅境,一分美妙。果然境由心造!
很多时日里,我们常常把境由心造挂在嘴上。果真遇到外境的变化,或成败得失,或毁誉荣辱,或悲欢离合,甚至哪怕一丁点鸡毛蒜皮,一丁点风吹草动,自己的心就会起伏动荡,就安守不住了。不能否认,我们生活在尘世,面对繁杂的世事,人的心境会受到外境的影响,这便是所谓心随境转。但是,人不应甘当外境的奴隶,而应学做心境的主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性,逐步学会不让外境牵着鼻子走,逐步学会主宰自己的心,并且由此促成人生的积极转化,这便是所谓境随心转。看来,由心随境转到境随心转,不经一番修习的心路历程,甚至是艰难而漫长的心路历程,光是表面功夫是远远不行的。
经历艰难漫长的修习历程之后,或许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心做主了。这时候,就有了一颗宁静心,一颗清净心,一颗智慧心,一颗平常心。以这样的心入世,面对周围的一切,心灵就会多一分安宁,多一分沉静,多一分淡定,人生也就多一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