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圆
大约从宋朝开始,中国人在元宵节吃汤圆。明清以后,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汤圆祭祖、祭灶的。顾禄在《清嘉录》(1830)卷十一里记载:“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豇豆沙,芦菔丝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其中汤圆还分大小,有馅而大的称为粉团,是晚上祭祖的供品,无馅较小的食粉圆,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4、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5、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制作前将糯米洗净,放入饭甑蒸熟后,趁热迅速倒进石臼,两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锤,不断使劲地捶捣,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转,使之捣捶受力均匀。捶至粘糊、绵韧状,趁热快速用手捏出小块状,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豆砂糖粉中随心翻弄几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扑鼻,味道极佳。
6、豆腐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7、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赤豆和糯米为1:2.5的比例,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另将糯米淘净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即可食用。
8、姜母鸭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当属闽台一带的姜母鸭,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
厦门人喜欢在冬至吃姜母鸭进补。姜母鸭是用整块老生姜(不用切),去炖正番鸭,据说姜对身体很好,可以暖胃补肾。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用四物(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去炖,或者枸杞、人参炖,枣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枣、红枣都可以,中医认为,枣能补气、补肾。
9、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过去打年糕是全村人的一件大事。每到农历十二月中旬,大家就集聚到一起,各自带来米粉,依照先来后到,按次序统一打制。每次打年糕,事先都要开个会,明确和粉、烧灶、上笼、打制等工序的人员分工,白天黑夜连续地打,直到各户人家年糕打好为止,场面十分壮观。
10、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北方的有些地方,冬至是吃馄饨。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与“混沌”谐音。冬至吃馄饨,有破除混沌,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的寓意。
关于美食的名言1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
2、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陆游
3、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陆游
4、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陆游
5、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杜甫
6、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7、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苏轼
8、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
9、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苏轼
10、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
1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
关于美食的名言2
1、如果你不喜欢黄油,那就用奶酪吧。茱莉亚蔡尔德(Julia Child)
2、吃吧,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多吃蔬菜。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3、烘烤食物的时候,要按照指示来做;烹饪的时候,只需凭自己的口感喜好来做就行。莱科巴尔(Laiko Bahrs)
4、不要吃任何不会腐坏的东西。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5、年龄只是一串数字,它完全无关紧要;当然,除非,你是一瓶葡萄酒。乔安科林斯(Joan Collins)
6、不需要瑜伽,也不需要冥想,在一座充满音乐的小教堂里,你就可以洗去自己的忧伤,这比拼命为自己挣块面包要好得多。M. F. K. 费雪(M.F.K.Fisher)
7、烹饪就像爱一样,要么全心全意投入,要么完全放弃。哈里特冯霍恩(Harriet Von Horne)
8、食谱本身并没有灵魂,不过作为厨师,你要想办法给它创造一个灵魂。托马斯凯勒(Thomas Keller)
9、我烹饪的时候总是酒不离口,有时,也会往菜里倒一点酒。WC菲尔德斯(WC Fields)
10、对美食感兴趣,但对烹饪不感兴趣,这是很荒谬的。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
关于美食的名言3
1、宇宙因生命的存在才显得有意义,而所有生命都需要吸取营养。
2、牲畜吃饲料,人吃饭,可是只有聪明人才懂进餐的艺术。
3、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
4、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5、上帝让人必须吃饭才能生存。因此他用食欲促使人们开饭,并用吃饭带来的快乐作为给人类的奖赏。
6、美食主义是一种判断行为。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符合我们口味的食物,而不选择那些不具有这些性质的食物。
7、不分年代,不分年龄,不分国家,宴席之乐每天都存在;它与其他娱乐形式相得益彰,但生命力远远超出其他娱乐形式。在其他娱乐形式缺失的情况下,它能对我们起到安慰作用。
8、与其他场合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
9、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
10、醉汉和消化不良者都不懂得怎样吃喝的学问。
11、先吃油水大的菜肴再吃清淡的菜肴,这是正确的进餐程序。
12、先喝温和的酒再喝劲大的酒,这是正确的饮酒顺序。
13、认为先喝了一种酒后就不能喝另一种酒,这种观点完全没有道理。人的味觉感受能力很容易饱和,最好的酒如果喝到第三杯也会变得毫无味道。
14、没有奶酪的甜点就像缺一只眼的美女。
15、厨艺需要学习,而人们本能就会把肉烤着吃。
16、厨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准时;这同样也是对客人的要求。
17、为了一个不守时的客人而等待太长的时间,这是对那些守时的客人的不礼貌。
18、如果一个人邀请朋友就餐,而不注意给人家准备吃的,这样的人不配拥有朋友。
19、家庭中咖啡的质量应由女主人负责,酒水的质量应由男主人负责。
20、招待客人就是要保证他在您家里这段时间里的快乐。
wisdom is a good purchase though we pay dear for it . 为了求知识,代价虽高也值得。
the tragedy of the world is that those who are imaginative have but slight experience, and those who are experienced have feeble imaginations. 世界的悲剧就在于有想象力又缺乏经验,而有经验的人又缺乏想象力。
the path to glory is always rugged. 通向光荣的`道路常常是崎岖的。
the on-looker sees most of the game. 旁观者清。
the greatest lesson in life is to know that even fools are right sometimes. 傻瓜有时候也是对的。
the great difficulty in education is to get experience out of ideas. 教育之艰苦在于从意念中获得经验。
stick to it, and you“ll succeed. 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