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为人处世格言300条 正文

为人处世格言300条

时间:2025-04-30 04:18:22

引导语: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那么,孔子有哪些名言名句呢?欢迎阅读!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素质目标

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

(2)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往之道、优良道德传统;

(3)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2、教学难点

(1)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和交往之道;

(2)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三、教学方法

典型事例分析法、讲授、讨论

四、课前准备

1、教师

(1)课件准备。

(2)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

2、学生:

收集诚信、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诚信银行开幕仪式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诚信美德,特成立诚信银行,存、取“诚信元”!活动规则:凡是弘扬诚信美德,如:讲诚信故事、回答有关诚信的问题、主动认识自己不诚信的过去等等皆可获得一个诚信元。记录你的诚信表现,最后评选诚信明星。

(二)解密诚信银行

1、说文解字话“诚信”(诚信的古体字)——理解诚信字面上的意思。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信是立业之本、为人之本,是企业和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2、诚信故事大展示

要求:发挥集体智慧,以小组为单位搜索诚信正反面故事,争取第一枚诚信元。

教师:“狼来了”的故事妇孺皆知,小男孩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的美德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

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讲信用。

(三)与诚信有关的小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2.小珊迪的故事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晚上,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四)体验诚信,诚信是金

1、诚信是立身之本

活动:银行招聘启示录

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丢进了水里。 现在,这位年轻人带着他剩下的六个背包,来到了某银行应聘,假如你就是负责招聘的该银行的主管,你想不想让他成为你们单位的一员?(学生扮演负责招聘的银行的主管和年轻人对话表演)

教师:为什么年轻人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条件,却还是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小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立身之本,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2、诚信是交往之道

(1)游戏:两人一组,同向站立,前面的人向后倾倒,后面的人给予支撑。

设问:

A、如果你是前面的人,你的身体敢向后倾倒吗?为什么?

B、如果可以选择,你将选谁做游戏伙伴?为什么?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诚信故事。

(2)诚信银行大赢家:诚信的榜样

诚信超人——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 有限,一次,一个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有富裕的厂商替李嘉诚作担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而是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被他的诚信所深深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的的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更加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以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设问:

(1)为什么外商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还会和李嘉诚签订合同并预付货款呢?

(2)李嘉诚为什么会在以后获得巨大成功呢?

教师:具有诚信品德,坚持诚信做事,才会获得信任和尊重,才能形成交往和合作,才能享有信誉和成功。诚信是交往之道。实事求是、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又一基本要求。

3、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

案例一: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经历了300多年的时代变迁和风风雨雨,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始终不变。这使同仁堂数百年不衰,并获得“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案例二: 2001年中秋节前,著名老字号南京冠生园用上一年的陈陷做月饼,坑害消费者事件被曝光。‘南京冠生园事件’影响了6成多消费者购买月饼的意愿;有14%的消费者表示该年不会买月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马谋超研究员说,这一事件还可能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一夜间冠生园的声誉扫地,不久便被迫申请破产。

设问: 同是百年老店,为什么同仁堂会名扬四海、生意兴隆,而冠生园会声誉扫地、申请破产呢?

教师: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

4、诚信大考验,赢取“诚信元”

如果你遇到了如下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每组派代表抽取情景,大家讨论,一人记录。

情景一: 一天,小明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皮包,发现里面有身份证、支票夹、人民币2000元。他不加思索的按照身份证上的联络方式将皮包完璧归赵,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给他的奖金。又一天,小明在本班门口发现地上有一支笔。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情景二:在生物课上,你的同伴打破了实验器具,他让你帮忙隐瞒,老师问你时,你会怎么说?

情景三:你的好朋友小明父母离异了。他只把此事告诉了你,并说不想让第三个人知道。另一好友小刚却问到了此事,你对小刚说:

情景四:若干年后,你成了一名内科医生。一位胃癌病人向作为主治医生的你询问病情,你会怎么做?

教师:在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需要善意的隐瞒和欺骗这和诚信待人并不矛盾,因为诚信的本质是善,善意的谎言是诚信的特殊表现。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5、评选诚信之星——获得最多“诚信元”组获胜,并发表获胜感言。

(五)班主任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道诚实守信是人的高尚品性,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社会立足的通行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在学习中不作弊,不抄作业、工作和生活中,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六、课外拓展

课后合作完成一份“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书。

七、教学评价

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诚信是人的一张脸,他写着你的品德和操行。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板书设计:

诚信银行卡

支出 换取

1、实事求是 1、立身之本

2、对人守信 2、交往之道

3、对事负责 3、社会公德

4、讲求智慧 4、民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