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论语有关治国的格言 正文

论语有关治国的格言

时间:2025-05-02 11:57:32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3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3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3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4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4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4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4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4、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45、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4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47、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4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50、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吕坤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6、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2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1、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2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29、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3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3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3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4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41、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

4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4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4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4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5、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6、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15、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 )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3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3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