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励志格言解读背景 正文

励志格言解读背景

时间:2025-05-06 12:55:1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郑伯3如4晋,子大叔5相6,见范献子7,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8,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9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10,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11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郑伯,郑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时郑国正卿。

相,辅也。

范献子,范鞅,谥号献(献,音贤)。春秋后期晋国外交家。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侪,音柴,辈也。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

宣子,赵盾,谥宣。

《列女传》刘向: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1。

当穆公2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4,随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7。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8,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颂曰:

漆室之女,计虑甚妙,

维鲁且乱,倚柱而啸,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穆公,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邻人女奔。私奔。

随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请也。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转输,役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出处考究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更多爱国名言推荐阅读: 

1.

2.

3.

4.

5.

6.爱国名言名句

7.爱国名言警句

8.

2、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罗素

3、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拉普拉斯

4、初等数学是近代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创造之一,它的特点是通过直接的途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了。——Whitehead

5、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6、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伦琴

7、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8、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9、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高斯

10、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其价值不止是由于他是一种有力地工具,同时还在于数学自身地完美。在数学内部或外部地展开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地智能活力地美学体现。——普林希姆

11、数学是一种演绎的东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平时的训练很重要,要站在一个高的地点来看,改变情况,改变条件,或者更高一层来看,就是个新东西。——李信明

12、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

13、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克莱因

14、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15、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16、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17、数学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学受到尊重,一个理由是因为他的命题是绝对可靠和无可争辩的,而其它的科学经常处于被新发现的事实****的危险。。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另一个理由就是数学使得自然科学实现定理化,给予自然科学某种程度的可靠性。——爱因斯坦

18、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19、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20、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罗巴切夫斯基

21、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22、人脑是这样一台计算机,它在一个相当低的准确水平上,非常可靠地进行工作。——冯·诺伊曼

23、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托尔斯泰

24、一道好题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产生其他一些好题。——波利亚

25、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2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27、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高斯

28、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29、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30、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模式或定律。——波利亚

31、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努瓦列斯

32、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

33、解题是一种实践性的技能,就像游泳、滑雪或弹钢琴一样,只能通过模仿、练习和钻研来学到它。——波利亚

3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35、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观察,能够导致一般性的数学结果,也可以启发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波利亚

36、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37、数学被人看作是一门论证科学。然而这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以最后确定的形式出现的定型的数学,好像是仅仅含证明的纯论证性的材料。然而,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推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做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波利亚

38、推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价值不大的,另一种是有价值的。推广之后冲淡了是不好的,推广之后提炼了是好的。用水把酒精冲淡了是容易的,但这没有价值了;从好的东西中再提炼出更加纯净的精制品是不容易的,但却有价值。——波利亚

39、数学的题目一定要做,但学数学并非单单解题,题目太多,没有思考,便没有意义:题目要想,想完之后要想怎么改。——李信明

40、特殊化与一般化是有用的辅助问题的重要源泉。——波利亚

41、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埃博

42、人具上资而意理疏莽,即上资无用;人具中才而心思缜密,即中才有用;能通几何之学,缜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徐光启

43、学习数学是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如所知,星球与地层、热与电、变异与存在的规律,无不涉及数学真理。如果说语言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心声,那么数学就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智慧,并且反复地重复着事物如何变异为存在地故事。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而生活在上帝地大家庭中。正如文学诱导人们地情感与了解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地想象与推理。——Chancellor,W.E

44、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WilliamF.Lucas)

45、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46、当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我们应该能够立即看出,是否首先研究某一些其他问题更有利些,这些其他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研究。——笛卡尔

47、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

48、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提出的问题,环视一下四周,找一个适宜的有关的问题。辅助问题可能提供方法的帮助。它可能提示解的方法、解的轮廓,或是提示我们应从哪一个方向着手工作等等。——波利亚

49、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50、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51、我解决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日后用以解决其他问题的法则。——笛卡尔

52、思维的经济原则在数学中得到了高度的发挥。数学是各门科学在高度发展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一门科学,各门自然学科都频繁的求助于它。——马赫

53、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傅立叶

名词释义

词目:座右铭

拼音:zuò yòu míng

详细解释

1、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白居易《<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2、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面对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轻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来无敌手,得道功成不强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戒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牅皆格言也。”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种,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欹器”的酒器。

座右铭是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历史沿革

见於史籍、经籍记载最早的“座右铭”,大概就是“金人铭”(参见三缄其口)和周武王为了警戒自己而镂刻於身边随处可见物件上的铭文了。

《太公金匮》记载:武王问师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师尚父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尧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舜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居民上,栗栗(音栗)如不满日。汤居民上,翼翼惧不敢息。吾闻: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武王曰:吾随师尚父之言。因为慎书铭,随身自诫,书冠曰:宠以著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书履曰:行必虑正,无怀侥幸。书剑曰:当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书镜曰:以镜自照,则知吉凶。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诫,随之以身,几之书曰(几,古人坐时依靠之物,其形状类似于今之茶几):安无忘危,有无忘亡,孰惟二者,必後无凶。杖之书曰:辅人无苟,扶人无咎。门之书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户之书曰:出畏之,人惧之也。牖之书曰:窥望审,且念所得,可思所忘。钥之书曰:昬慎守,深察讹也。研之书曰:石墨相著,邪心谗言,无得污白。书锋曰:忍之须臾,乃全汝躯。书刀曰:刀利皑皑,无为汝开。书井曰:源泉滑滑(音汩),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弩之戟为翼,弩之书:见奔远行,在才者与任武者也。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三军劝者,赏之;杀一人而千人恐者,杀之;杀二人而万人动者,杀之;杀三人而军振者,杀之;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上。武王曰:请著金版。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器物的铭文,发展到以物寓意之“爵”(酒爵,器型似雀,取其鸣“喈喈”,谐音“节”,节制饮酒之意)、欹器等,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关文献

《座右铭》汉崔瑷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背景: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哥哥因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作者表达了洁身自好的思想

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①自题;

②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

③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

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相关说法

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说法之一

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说法之二

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见到这种器皿,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向庙里管香火的人打听。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孔子于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他指着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会像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

说法之三

东汉崔瑗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后来,朝廷赦免,才回到家乡。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戒。后来,人们就叫做“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