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天气晴和,白云悠悠。一辆班车在镇政府门前戛然而止,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身着夹克衫的年轻姑娘。她的手里提着一个牛仔包,一口红格子花纹的箱子。双眼不停地搜寻着什么。然后迈开大步走往廖家桥中心完小的路上。
她就是刚从民师毕业的中专生陈香萍老师,今天是她分配到学校工作的第一天。
来到学校大门前,她对门上的廖家桥中心完小这块闪着金光的牌子注视良久,像是在沉思着什么,然后迈步走进了校园。
廖家桥中心完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从学校始建到今天历尽了尘世的沧桑,风雨的洗礼,塑造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园丁,培育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她——陈香萍同志,就是在这所孕育人才的摇篮中茁壮成长,成为今天的模范和榜样,成为了学生最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一、把爱心播撒在孩子理想的心田。
从踏入学校的第一天;从开始接触的第一个班级;从学生突然转向老师;从报考师范院校的哪一天开始。在陈香萍同志的心里,就蕴藏着一种渴望,一种渴求知识、立志甘当人梯的理想在心中生根发芽。
有这样一幅画面,实实让人感动不已:在接手六年级四班的班主任任务后,她每天以饱满的热情面向学生,当时在学校附近开了几间网吧,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经不住那让人产生如痴如幻的诱惑,难免会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她班上的男同学更是如此,特别是张青山为首的几人,他们几乎是每天下了晚自习后都要进入网吧玩游戏,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是通宵达旦,不仅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上课,还把家里给的生活费花的一干二净。
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家庭的经济都比较困难,父母辛苦攒下来的汗水钱,就这样被孩子们肆意挥霍,作为老师,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她感到心痛。
面对这一系列的情况,陈香萍同志在心里反思。思索怎样能使学生自动解除网络游戏之瘾,而远离网吧的最好办法。她除了找那几位同学交谈外,为他们分析现状,并找出许多有关网瘾有害的书籍,同他们一起学习,并与家长联系,走学校到家庭的双向教育的方式。这样,既帮助学生从心里感知,明确目的,明辨事非,分清利弊,又戒队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增强戒除网瘾的自我意识,由此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大力开展《班级抨击网瘾的讨论会》,让学生由抵触变成佩服和信服,学生通过学习后,自觉在自己的座位上贴上“认真学习、拒绝网游”从此解决了学生的网瘾。
古人说:“河水猛涨,弊于堵,利于疏”陈老师一方面利用爱玩电脑同学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自己的电脑知识,为学生传授怎样制作课件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学生的爱好带上正确的轨道。
二、把温馨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动力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级好坏的标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陈老师新接手的六(4)班,由原来的纪律涣散学无兴趣,读无兴趣,争对这样的班级是谁都会有头痛的感觉。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香萍同志坚信,一个班级的优劣,不是天生的,她应该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如何带动全班走向文明,成为全校甚至于全县的文明班级,存在的首要条件“树立威信”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她深深地知道,威信的建立不是靠威严和权威形成的,而是需要一种超常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量,而这种感召力量的具体表现那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具有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是对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产生的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是绝对远离排斥,强压,打骂或变相体罚,那是需要教师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内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丰蕰的育人艺术,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作风习惯,以及上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形成,也只有这样才是“文明班级”促成的坚强基石。
制定了计划,明确了目标,眼下当务之急是应该制定形成文明班级的转化过程,她通过深思熟虑后,心里有了初步的打算。
从此便有这样的一幅图景,呈现在校园,上课时陈老师以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授知识,以和蔼可亲的面容为学生释疑解难,特别是上到有关历史人物的课,她总是事先认真研究教材,查阅各种
学校、家庭、社会三都不可分割的连襟,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光靠找学生谈话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方法的单一,只能触伤学生的自尊,只有通过多方面了解,多种途径去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家庭不失为文明班级形成的最好方法。
陈老师每期都要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或两次家访,特殊情况的学生一个星期也要走访几次。
三、把学生安全视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刚接手六(4)班不久,时值深秋,老天不知是怎么了,竟然是秋雨连绵,山里的溪水,时涨时消,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陈老师班上的学生又是来自于全镇上下各个自然村,其中要过桥的学生就有半数之多,每当此时,陈老师的心总是提得老高,她十分担心学生们放学回家时的安全。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上午天还是阳光灿烂,笑盈盈的,到了下午两点钟以后,那雨就象是银河倒泻,硬是足足地下了两个半小时,校园操坪的积水深达30公分,眼看就快到放学时间了,陈老师的心开始咚咚的跳个不停。
她走进教室,用凝重谦和的眼光看看同学们,把所有的学生按自然村分组,并选出一个较为稳重的人出来当组长,并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而她自己却带领12个学生,因为那12个学生是要过小河的“独木桥”。
雨终于停了下来,学校安排所有班级组合,陈老师带领那12个同学离开学校,向着通往学生家的唯一之路,缓缓前行。眼前一条喷着狂怒的小溪,不!是一条充满狂妄的怒龙,一改往日温婉贤淑的模样,奔腾咆哮,小河上的“独木桥”被浑浊的河水所淹没,她傻眼了,学生们吓哭了。
陈香萍老师一边安慰同学们,一边为他们讲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她知道山里的水势,来得快,去的也快,就这样,她带着学生在岸上等了一个多小时。她仿佛看到了对岸家长渴望的眼神。水开始退了下去,“独木桥”终于浮出了水面。陈老师带着学生慢慢的走上木桥,桥下的河水汹涌,直晃的人头昏眼花。其中一名胆小的女生,吓得直哭。陈老师一把拉住她,蹲在地上,背着女生过桥。身材本来就纤细的她,背着一个和她体重差不多的学生一直走完木桥和前面泥泞的道路。到了开阔地她已经是浑身是汗,累的已经站不起来了。
稍事休息后,站起来又走,靠近村子的时侯,已经是万家灯火之时。她把最后一名同学送进了家门,在家长的百般挽留声中,她又踏上了回程的道路。天黑路滑,眼睛有些近视的她,真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当她回到学校,时针已经指向午夜十一点。
她不顾疲倦打开煤炉,,匆匆的下把面条,凑合着填饱肚子,又伏案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四、把成绩建立在平凡的岗位上。
陈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事间她待人和气,在学生心里她是个好老师,是一个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妈妈”!
多年来,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治学严谨,遵循常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积极致力于教法的改进和创新,推行素质教育,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在县优质课比赛中,以《我们家的猫》荣获县一等奖。《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经验谈》一文在第二届“赵树理文化奖”
2009年9月,陈香萍同志被推荐为廖家桥小学教导主任,岗位的变化,没有改变陈香萍同志那颗献身教育的赤诚之心。陈香萍同志自担任廖家桥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一职以来,这又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为了搞好工作,面对新的岗位,她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老前辈们取经,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天的日常工作。并将每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把处理好的事物作为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之鉴,把未完成的任务和亟待完成的事物,首先分析问题的本身,再积极寻求一条可循的解决方法,直到完全解决问题为止。她经常对自己说,教导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决不允许出现半点马虎和纰漏,应该对工作负责,对老师和学生负责。
岗位的变化,使陈香萍同志比以前更忙了。从那时起,每天第一个先到学校的是她,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也是她。她常说,教导工作事多烦杂,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决不能出半点乱子,否则将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
在合格校建设期间,她一方面抓教学常规管理,另一方面担负起合格校建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忙到夜里11点多钟,对她来说都是很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为了学校工作和合格校的建设,她明显瘦了,面对家中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她也只能暂时放弃对儿子学业的辅导。
当学校的工作和家里的事产生矛盾时,她总是义无反顾的先完成工作,她从不因事而耽误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不管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冬的来临,陈香萍同志总是以春天般的笑容面对同事,以火热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她这种不辞辛劳,公而忘私。爱岗敬业的精神,真是学校的典范。
陈香萍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工作严谨,态度积极,脚踏实地的战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愧是乡村教育改革中绽开的一朵奇葩。
的确,她的事迹很平常,但就是这种平常,铸就了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火红之心,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一个人民教师的拳拳之心,她的事迹犹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更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自从踏上教育岗位,我一直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身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班里总会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而且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违反纪律,顶撞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学生不仅老师头疼,家长也无可奈何。我们班的赵××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家庭比较有钱,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可谓一家宠爱于一身,这样也造就了他性格偏激、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性格特征。刚开学不久就与同桌发生矛盾,大打出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他大声说“我没错”还不服气。我让他站那先想一想,也是为了让他的心情平和些。同时也找其他学生了解事情原因,原来是同桌把他的书本碰到地上,而地上刚好有水渍,把书本弄得脏兮兮的。了解到情况后,我找到他,先给他搬个凳子让他坐下,看到他脸上一脸的吃惊,我笑笑说:“坐下,我们聊聊。”他看我一改原先的态度还是一脸不信,我把他摁倒凳子上说:“我看过你的成绩,
教育是润物无声渐染,是春风化雨的感化,是顺其自然的发展。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用爱心播种希望,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师德的新篇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望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春雨,我的思绪随之飞舞,不由地想起了我的老师…...
四年级,我们重新分了班,换了班主任。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新老师怎么样?开学第一天,我见到了她——陈老师。她那黑亮的眼睛如一汪秋水;光滑、柔软的黑发似绸缎一般。望着她和蔼可亲的笑容,我悬着的心逐渐放了下来。
因为换了个比较陌生的.环境,本来就不太大胆的我更加不愿意举手发言。很快,到了家访时间。陈老师柔声细语地问:“你上课为什么不愿意举手呢?”我低下了头,红着脸小声说道:“我怕说错了同学们会笑我。”陈老师轻声说道:“不会的,说错了大家也不会笑你的,谁没有说错的时候呢?勇敢一点,以后上课的时候积极发言,好吗?”我轻轻地点了点头。
尽管如此,第二天上课时我还是犹豫不决,心想:“到底要不要举手呢?”我的心里像是有一只小兔子似的“嘭嘭”直跳。有的问题明明我会回答,可手上却像吊了一桶水一样,怎么也举不起来。这时,我看到了陈老师那温柔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她对我微微颌首,露出了甜美而亲切的笑容。这微笑犹如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深处,给予我勇气,赐予我力量。终于,我下定决心,举起了手。“孙洋函希来说。”老师点到了我。我顿时感到所有的视线都像箭一样向我射来,脸“唰”的一下就红了。我慢慢站起身,小声地答出了老师的问题。陈老师说:“回答得很好,请坐。”我坐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看到了老师那赞许的目光。
就这样,在陈老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下,我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又担任了班级主辩手,校会主持人,从一个不爱表现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女孩。我想真诚地对陈老师说一句:“谢谢您!”
雨,仍在飘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的循循善诱、殷殷关爱多像这丝丝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