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分享10句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
国学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国学经典名句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国学经典名句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国学经典名句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国学经典名句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国学经典名句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国学经典名句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国学经典名句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
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国学经典名句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国学经典名句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张定浩 《既见君子》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高明 《琵琶记》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庄子 《庄子·天下篇》
4、"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 《大宗师》
6、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
7、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舆!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舆?胡蝶之梦为周舆?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张子语录·中》
9、"回首,几多迷茫,岁月刻满了脸庞, 挥手,些许凄凉,相思涌上了心房。 ——流云"
10、儒法道是中华文化长寿基因组合,缺一不可。儒家扬性善,法家抑性恶,道家寡欲治未病。 恰如扁鹊三兄弟:道乃大哥,依直觉看透事物本质,治心,治未病,行帝道;儒仍二哥,依敏锐洞察力治将病,不使生大病,行王道;法家乃三弟扁鹊,对治已病、急病、大病下猛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如乱世用重典,如经济危机时的'凯恩斯主义。法家行霸道。 ——晓南 《中大国学班》
11、学问之要,只得于伦常日用间,事事不轻放过,日积月累,自然造到广大高明田地。 ——刘汋
12、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鬼谷子·权》
13、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包拯
14、“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弃就看不到了。” 《双面情人》
15、俛而读,仰而思。 翻译:低下头来读书,仰起头来思考,才能领悟书中的道理。 ——刘蓉
16、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17、人主病不能广大,人臣病不节俭. ——公孙弘
18、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韩婴
1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庄子 《德充符》
20、“儒佛等是闲名,心性人所同具。” ——马一浮
21、“天得一以清” ——老子 《道德经·三十九》
22、“象服珠冠一笑空,锦袍剑佩千秋壮!” ——曼素恩 《张门才女》
23、“会有四不赴,时有四不出。(邵翁自注:公会、生会、广会、醉会,大寒、大暑、大风、大雨)无贵亦无贱,无固亦无必。里闬闲过从,身安心自逸。”——邵雍《四事吟》
24、“写诗的人不必为大众、小众、中心、边缘操心。只要世界不消亡,
25、吾口不能语轩轾,身不能行崎岖,色不能作昂藏,心不能迷玄异。 ——邹守益 《邹守益集》
26、“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朱熹 《论语集注》
27、跖之狗吠尧,非尧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蒯通
28、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蒯通
29、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趸之致毒;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 ——蒯通
30、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蒯通
31、周者,周代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 《周易》
32、尔,近也;雅,正也。 《尔雅》
3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34、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35、“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 ——范晔 《后汉书》
36、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阙虽殊顾眄如 《南齐书·褚渊传论》
37、“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 ——张溥 《魏特进集》
38、“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滴下如珠落,波回类璧成” ——魏收 《喜雨》
39、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 ——魏收 《庭柏》
40、“循于道之谓备” ——庄子
41、“德成之谓立” ——庄子
42、“行不崖异之谓宽” ——庄子
43、“不同同之之谓大” ——庄子
44、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庄子 《庄子·外篇·天地》
45、“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庄子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