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Crites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人对作出职业决策所需条件的知晓程度以及选择的现实性和一致性程度。职业成熟度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等因素。那么现在就来测试你的职业成熟度。
DAVID负责的一个项目需要和另一个部门合作完成,而和他直接合作的是一个年轻女孩。每次意见不和的时候,那个女孩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在办公室对他大发脾气。DAVID一直告诫自己要忍耐,但是情况越来越糟糕。如果你是DAVID会怎么办?
A、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时,严厉告诫她,让她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
B、找个机会和她单独谈一下,要她以后注意分寸。
C、不和她计较,如果还遇见这种情况,冷静的和她一起讨论、分析。
A、职业成熟度不高。
有意发脾气无非期望两个效果,一是强势解决工作分歧,一是较真儿。解决分歧,说服和沟通最有效;冷静平和才会彰显出你的成熟和分量。
B、职业成熟度还不错
性格较急的人发脾气是习惯,期望一次沟通就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解决习惯问题的办法是尽量用你的情绪来带动她。
C、职业成熟度还是蛮高的。
你明白一味的争吵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你也明白企业是组织,团队合作重于一切。
测试你是不是一个有心机的人
没心机的人就像扛着榆木脑袋的木偶一样,生活任凭别人的安排和摆布。心机不是害人之心,不是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点的阴霾,这样的人才是纯粹的人。相反,专门玩弄权术,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最终自食恶果。想知道自己的心机有多重吗?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测试看看吧。
有一天,你的朋友对你讲了一个笑话,这时候,你会是怎么样笑呢?
A、冷笑,呵呵
B、用手捂住嘴巴笑
C、没心没肺的大笑
D、噗嗤的笑
测试结果
A你是一个心机非常重的人,总是在暗中操控着别人帮自己达到想要的目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狠角色。
B你有心机,但是不会用在自己的朋友身上,通常都是把这份心机用在别人的身上。
C你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不会耍些阴谋诡计,因此,和你相处的人,都非常喜欢你这种性格。
D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毫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因此在别人眼里你可是一个大好人哦。
测试你的不成熟一面
在一些事情上您会表现得非常成熟,而另一些事情上则比较幼稚,这可能和您的个性及经历有关,赶紧来参加测试,看一看你的那一面不够成熟。
假设你是一个卖鞋的售货员,来店里买鞋的人有三个,这三个人都不好伺候,他们分别是A脚臭的男人,B脾气不好的妇女,C挑剔而吝啬的老人,这三个人,你最不愿意为谁服务?
下面有六种排序方式,你最不愿意服务的人排在最前面,相对起来,你比较能接受的顾客依次排在后面。请选择其中最接近你的想法的排序。选择好之前请不要偷看答案。
1A—2B—3C:你的社交能力不够成熟。
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要平等,所以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你会感到十分恼火,甚至心理失衡。也正是因为过度求平等,你总会在付出的同时想象自己能够凭借付出得到什么,这种想法真的很不成熟,如果付出仅仅是为了得到,反而收获无法让你感到如意。
1A—2C—3B:你的恋爱方式不够成熟。
恋爱时,你会计较太多,忍不住要掌控对方,又要了解对方的全部秘密,侵占对方全部的私人空间,导致跟你恋爱的人会有强烈的束缚感。这种恋爱方式的确不够成熟,跟你恋爱的人就像是你的小孩一样,处处受你管制。
1B—2A—3C:你的工作表现不够成熟。
对待工作,你懒懒散散,经常会偷工减料地干活,不该做的事情,绝对不会多事,该你做的事,你也常常以敷衍的态度完成。如此散漫的工作方式真的有失成熟,更不可能有机会得到晋升机会了。
1B—2C—3A:你的生活方式不够成熟。
你总把时间消耗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再不然就是一门心思只想赚钱,还没有步入中年,就扛上中年人才应该承担的压力,根本没有机会去体验人生的浪漫,这种生活方式有失成熟。
1C—2B—3A:你的思想观念不够成熟。
你偶尔会犯心胸狭窄的毛病,而且你对他人的信任度很低。并不是你天生就不肯相信别人,而是因为遭遇了一次次的欺骗,你才会变得比较谨慎,但有时候,别人善意的帮助却遭到你的误解。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试着相信别人,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
1C—2A—3B:你的人生观念不够成熟。
你物欲有点强,于是会把人生最重要的任务看成是赚钱,尽管赚钱是十分重要,但如果凡事都是为了赚钱,把目光全部集中在金钱上,人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生活磨平你的什么棱角
大多数人总是觉得自己还年轻,便不甘心对世界认输。有自己的脾气,有死都不放的固执。有一天,岁月磨平了棱角年华腐蚀了心气,才开始在渐渐发现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一间屋子里有三幅画,分别是A静物画,B人物画像,C风景画,你知道这三幅画中的一幅画是出自名家之手,但你无法分辨出来那幅画是名画,仅凭猜测,你认为那幅画出自名家之手呢?
下面有六种排序方式,最有可能是名画的那一幅排在最前面,相对起来,不那么可能是名画的那一幅依次排在后面。请选择其中最接近你的想法的排序。选择好之前请不要偷看答案。
1A—2B—3C:生活会磨平你清高。
万事不求人,凡事靠自己。原本就是抱着这种态度生活的,但现实生活会让你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你会发现无论大事小事都自己担当,不去求助于人,更不愿得到恩赐和施舍,是几乎不可能的。
1A—2C—3B:生活会磨平你傲娇。
你总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物,于是,你这个人也看不起,那个人也看不上。实际上,生活会让你发现,人生是由小事组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即便有也会有诸多小事相伴。
1B—2A—3C:生活会磨平你任性。
任性,是一头倔强的公牛,横冲直撞,任性,是脱缰的野马,狂傲不羁,任性,是无法束缚的风,随心所欲。但现实生活会让你发现,随心所欲是不可能的,人一定会受到束缚,而且有时候受束缚未必是坏事,真正地随心所欲很可能会铸成难以弥补的错误。
1B—2C—3A:生活会磨平你坚强。
你天生勇敢,不轻易在别人面前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在遇到艰难险阻时,会勇敢面对,勇于战胜,不沮丧,不放弃,永远不灰心。但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难题真的太多,遭遇太多次磨难,不但不会更坚强,反而会变得胆小怕事。
1C—2B—3A:生活会磨平你莽撞。
你办事冲动,个性莽撞。想到什么立刻就会去做,而且很少反省自己的错误。但生活让你发现,莽撞行事不但不能让自己更快地解决问题,反而经常办错事,处理过的问题还要再次重新修正,会更加浪费时间。逐渐,你会改掉这个毛病。
1C—2A—3B:生活会磨平你天真。
你相信真爱,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的确,世界上存在着真爱,但不是你遇上的所有爱都是真爱,世界虽然没有你想象的美好,但也不太差。经历了生活的磨练,你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再单纯天真。
理解你真实的金钱观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财富,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就称之为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财富性格测试开始:倘若过桥一半的时候,你回家的唯一钥匙掉到桥下你会...
A、奋不顾身的下去捡
B、在桥上观望再下去捡
C、捡都不捡就回家了
选A
钱虽好,可掌握不好就会变成贪财如命,会有为了钱误了你的一生的风险。
选B
趋于理智,对你的金钱管理会谨慎一点,常常会想买一个东西而想好久才买,买了不喜欢的会难过好久喔!但长此以往,不利于把握时机。
选C
对金钱比较不在乎,是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用金钱收买不了他的心的!但是要记得,保证自己的生活才是第一位。
你的负面情绪有多重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很大一部分来自负面情绪的困扰。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作出的决定和选择会大不相同。
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只能说出难听的话来,只会带给别人负能量,那你就是悲观的负能量传播大使。具体让测试告诉你答案。
1、你已经很累了,但是你的同事非拉着你去逛街,你会:
去→2
拒绝→3
建议去吃饭→4
2、你觉得怎样的感情会走得更远呢?
越简单越长久→4
相配的才长久→3
不知道→5
3、同学聚会,有个旧同学身材走样的严重,她夸你没什么变化,你会:
有些不好意思→5
很满意→4
无感,因为对方太差,没有比较的意义→6
4、朋友邀请你去看演唱会,你会:
积极参与→5
不会去→6
不知道,看情况→7
5、和朋友聚会,朋友带来一个男生,是你的绝对理想型,你会:
主动搭讪→8
等机会→6
请朋友帮忙→7
6、同事聚在办公室里说笑,拿你开玩笑,惹恼了你,你会:
不开心→7
无所谓→8
赔笑→A
7、你辛苦了几个通宵赶出的方案,被上司宣称是他做的,你会:
无所谓,职场就是这样→8
愤怒直接指出→9
记下这笔账→10
8、你会因为什么得罪人?
言语→A
行为→B
不知道→9
9、你买衣服一定要买牌子的吗?
是的→C
不是→D
还好→A
10、微博上经常会有人发求助的帖子,你会:
帮转发→C
有时候觉得有点烦→D
无感→B
A、你就是因为在处理事情上太踏实,凡事都亲力亲为,总是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有时候压抑太久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整个人都变得神经兮兮的,任何事情都会往最坏的方面去打算:如果这件事情是其他人完成的,也许结果没有那么糟。你总是觉得自己会嫁不出去,孤独终老,你常常把自己的内心封闭。
B、你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往往一个小细节做得不够好,你就会抓狂。情绪经常暴躁难安,看不清世界的是非黑白,有时候会安慰自己那些小细节也许没关系,不用太纠结,但是你好像有强迫症一样,达不到自己心中的目标就不会善罢甘休。你已经被自己内心的纠结症蒙蔽了,也影响身边的家人还有朋友一起纠结。
C、外表看起来一直很乐天的你,就是为了保持这种虚伪的强颜欢笑,总是搞得自己很累。你是天生的演员,如果你看见你遇上任何挫折,也许只是一时脸沉,但是很快就会反过来安慰你:笑一笑吧,没什么大不了。装得内伤的你就是太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情绪也会时而晴天时而雨,整个人都变得很极端悲观主义。
D、你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面对爱慕异性的主动追求,天真的你,一直都相信男女之间有纯洁的感情,为了不破坏原本的友谊,会嘻嘻哈哈地婉拒对方。可表白的男生并不这么想,既然被拒绝那今后就是陌路人,没必要再做朋友,会怀疑当初他跟自己交朋友的动机。你想太多了,所以难免悲观。
篇一:微博比微信更理性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说:“人生的路,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能伤害你的,也是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路,而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许多人选择了微信、微博这两大社交软件。同样选择多样,我却更钟情微博。
微信用户永远只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兜兜转转,而微博用户却可以在万千人海中收到各色评论,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因此,在我看来,微博的运营方式比微信更真实、更理性,而我们的生活也正是需要这些出现在微博里的不同的声音。
微信正悄无声息地拉低现代人的智商。微信由于自身设计,圈子小、传播快,令朋友圈的每个人都毫不怀疑、毫无顾虑地传播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社会学名著《乌合之众》中说:“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当今这个互联网社群,但也绝不能在其中随波逐流。正是因为“朋友圈”这个暗示,正是因为消息传播的快捷,正是因为“社群”洪流的裹挟,我们自以为尊重信任了朋友,但却偏偏遗忘了思考的力度,质疑的分量,就这样渐渐失去理性,仅剩满地荒唐无力的点赞与片面肯定的评论疯狂滋长。
微博由于平台的更加广大,尽管不安全性增加,但也是为理性的种子提供了沃土。不同于微信的“朋友陷阱”,微博上占多数的是自己不认识的人,摒除了朋友的主观性,反而更能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因此说出的话会更加理性。在二十世纪初,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大洋两岸的国家对彼此认识不清,所以此时外国影片中的中国人永远是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溥满洲”形象。直到二战后,外国人却开始塑造正面积极的形象。正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外国人囿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如微信的小圈子一般。直到国家间交往加深,西方才开始理性审视中国,并树立正面形象。而我们依靠微博的广大的平台,扩大认识的范围,才能收获充分的理性的能量。
的确,只有如微博这种范围广阔的方式,我们才能培养理性,不能像受制于“微商”的人们那样,陷进“朋友怪圈”。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智商的提高,更是为了这个社会能更理性的认识自己。
李叔同说:“明镜止水以澄心,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我期待借助微博这个平台,避开微信的不理智性,提高这个社会的理性程度。
篇二:微信与微博的比较
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后,可获得来自家人好友的点评,或肯定,或鼓励;微博用户在公众页面上发布内容后,可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回应,或研讨,或纠正。两种不同的交流平台,导致了两种相异的评论回应。两种相异的回应,造就两股截然相反的平台风气。
社会体系的形成与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有重要的联系。在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联网的当今,网络已成一个虚拟社会,更有甚者将其形容为“二次元”,即一种与现实分隔开却又存在的生活环境。微信和微博作为拥有数亿使用者的交流平台,亦成为了这虚拟社会中的两处聚居群落,依据定居者的思维方式,凸显出各异的体系。犹如人们常听见“我不喜欢那座城市,我们之间的节奏不合拍。”之类的言语,网民们亦有对微信和微博的不同感情色彩及感情浓度。渐渐的,两个平台因自身特色同使用者的思维差异,而出现风气分化。
喜欢使用微信的拥护者在接受调查时往往表现出一个共通点,即依赖于评论言语的支持性质。这种性质塑造出朋友圈一种近乎“温馨”的气氛,令使用者倍感安心以及在得到肯定态度后的心里膨胀所带来的舒心。人类有趋于安乐的本性,因而此现象不足为奇。相反,微博上的气氛没有这般友好。它既是热烈的,也是冷静的。热于言讨声伐之烈,冷于生人客观中肯情绪之静。微博中的`评论用词大多是不带偏颇,因此总显得“带刺儿”,却让阅读者感到真实。微博的拥护者未必不享安乐,只是更明白“死于安乐”一意吧。
作为在两个平台皆有所涉迹的本人,有愿在此略表感想:每逢打开微信,似能感受到一股沉淀不去的“低龄风”,过于安逸,无忧无虑。然而这却易造成人们思维上的“孩童式轻信”,这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弊大于利;反观微博,点开“新评论”,看到的不少是来自陌生人的回应,有鼓励也不乏批评,风气显得冗杂许多,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也全面客观许多。这种区别大抵源于“流言止于智者”,而智者之智受制于情。面对亲友,我们只愿表达自身亲善性,思维受到固定化。唯有面对陌生人时,才能不受拘束的绽放思维火花。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其光亮在于思想的碰撞。微信并非不好,只是屈于安逸者易沉沦不劳,久而久之,逐渐麻木。我建议,有空上上微博,那里可以发掘我们人类的大智慧,并让你的思想在碰撞中成长。
篇三:理性看待微信与微博
王尔德曾言:“一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取决于我们让它成为什么;一件事情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当网友们在为微信与微博谁更胜一筹而激烈争辩时,我却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两者的利弊。
在我看来,微信是对熟人社会与个人情感的回归,而微博则是对开放社会与多元思想的追求。
微信的方兴未艾,显示了人们在熟人间寻求情感共鸣的需求。于坚曾感叹:“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但现代社会却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因此,当现代化的历史车轮碾过昔日维系宗族情感的宗祠,当冰冷僵硬的水泥建筑吞噬着邻里的温情,现代人迫切需要在这样一个陌生无依的环境里寻求来自亲友的情感慰藉。而微信上来自儿时好友的一个“赞”或是由昔日同窗贴出的一张校园里木棉花怒放的照片,都能让如梁鸿所言的“被现代社会急剧抛弃了”的人们抚平被孤独划破的创伤,重获来自人情交往的感动。他们从微信中获得的,是如顾城叹道的“人都要回家,都要用布把星星盖好,然后把灯碰亮”的回归家园与集体的归宿感。
然而,一味沉迷于微信所营造的隔绝外界的只由熟人筑建的避风港,必然会导致狭窄的眼界与僵化的思想。此时,我们便需要微博上的自由氛围与多元思想。
罗素写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而微博,正是这样一个为不同思想提供自由表达机会的强大平台。微博打破了现实社会中的阶层固化,让各阶层人们在平等氛围中使思想各自交锋,共同沸腾。在微博上,你既可以热心公益,转发一段“冰桶挑战”的视频;也可以针砭时事,与刘瑜探讨《观念的水位》中透露的社会转型动向;还可以尽情吐槽,在“春晚”的微话题里感受言语盛宴的狂欢……而这些无不在传递着自由平等,畅所欲言的现代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使社会前进的催化剂。1780到1820这短短40年间,德国的思想天空群星灿烂,康德,歌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层出不穷。这一切与当时德国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微博所营造的自由氛围实则是现代精神的闪烁,微博上的言语交锋也实是思想火花的迸射。
哈瑞·爱默生曾感叹:“被风吹动的水面不能平静下来接受美丽的风景。”当我们平静下来以理性态度审视微信与微博,便可兼得微信中的温暖人情与微博中的自由思想,从而在情感的安抚下踏入思想的圣殿。
关于荧光增白剂是否属致癌物质,上诉人原文引用《生活日报》2010年5月26日B12版《小心化学洗涤剂致癌》、《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第9版《合成洗衣粉的毒性不容忽视》的部分内容,《小心化学洗涤剂致癌》原文部分内容为“……洗衣粉中的荧光增白剂也是致癌物质,可使人体细胞发生畸变,引发皮炎和皮肤瘙痒……”,上诉人在微博中原文引用上述内容后,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符合原意、通俗简单的解释和提炼,即荧光增白剂属致癌物质。一审法院认定“以上两文并非标准规范,也非学术讨论,只是媒体针对荧光增白剂提出的生活建议……故该两文不能成为支持被告言论的合法理由”(一审判决书第27页),一审法院的上述认定完全是强词夺理,荧光增白剂属致癌物质不是上诉人给出的定性,而是上诉人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引述和解释,上诉人无需对该引用和解释提供证据支持,只需要指明引用的出处即可。退一步讲,即便上诉人以两篇文章作为发表言论的依据,一审法院亦不应否定两篇文章可作为一种言论或评论的合法理由。一审法院在判决中以被上诉人提交的媒体文章(一审判决书第28页)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却否认上诉人引用媒体文章的合法性,这显然是在案件审理中对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适用不同的审判标准。一审法院对荧光增白剂是否属致癌物质的认定与荧光增白剂是否为化学毒物的认定采用了相同的方式,既未认可荧光增白剂是致癌物质,亦未否认其致癌性,法院仍以此模棱两可的认定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实属认定结论无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如法院认为上诉人关于荧光增白剂属化学毒物、属致癌物质的言论失实,且依此认定上诉人的言论构成对被上诉人名誉权的侵害,则法院亦应有充分的证据证实荧光增白剂是非化学毒物、非致癌物质,属安全环保的工业产品,但一审法院自始至终都有意避开荧光增白剂是否为化学毒物、是否属致癌物质的认定,法院通篇判决,仅牵强的认定上诉人的言论没有证据支持,却没有认定哪一份证据证明上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因此,一审法院关于上诉人言论失实的认定无证据支持。
第三,上诉人未侵犯被上诉人名誉权,不应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一审法院所认定的消除影响的方式以及认定赔偿数额亦没有证据支持。
上诉人对其微博言论内容提供了证据支持,并明确了引用内容的出处,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言论失实无证据支持,故上诉人未构成对被上诉人名誉权的侵犯,不应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退一步讲,即便上诉人构成对被上诉人的侵权,一审判决确定上诉人“……在新浪网新闻中心首页刊登声明,向原告XX有限公司赔礼道歉……”的方式以及赔偿被上诉人消除影响的费用100000元,亦无证据支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答:……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之规定,被上诉人仅在自己的微博中发表了相关言论,其影响仅限于上诉人的微博,至于其他媒体的报道,与上诉人无关,一审法院判决上诉人在新浪网新闻中心首页刊登声明赔礼道歉明显超出了上述规定的范围。关于损失,被上诉人未提供证据证明上诉人所发表得言论给被上诉人造成损失的证据,对于消除影响而产生的费用,不能作为被上诉人损失的证据。首先,被上诉人所提供的用以证明其为消除影响而支付广告费的证据《广东省地方税收通用发票(电子)》,并不能证明其是为消除上诉人言论影响而支付的,其所刊登的广告内容主要是介绍荧光增白剂的`相关知识,而非针对某一言论而做出的,其所做广告和上诉人言论之间并无关联性。其次,即使被上诉人所做广告系用于消除上诉人言论的影响,其亦超出了合理范围和限度。为消除影响支付的费用不是必然产生的,被上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消除影响,上诉人通过微博对被上诉人的产品进行评价,被上诉人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对上诉人的评价进行解释和澄清,但被上诉人却偏偏采用支付高昂广告费用的方式消除影响,这显然超出了合理的必要限度,由此产生的费用与上诉人的言论没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二、上诉人依法行使权利,未构成对被上诉人名誉权的侵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九、问: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答: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