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书籍,代表一种人生,或宁静、或淡雅、或富贵、或粗犷、或聪慧、或高洁。读书让人变得成熟,让心灵变得轻松,世界读书日,书不可不读!
2、读书少难成大事,知识多方成大器。
3、学习前人是随从,超越前人是突破。
4、最富有之人是有知识,最可贵的之人是有精神。
5、读书认识世界,实践创造世界,创新改造世界。
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7、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见其善,逢抵捂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筐""五经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奚以为?"——刘知几
8、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借给你需要的知识,而且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顾问的次数。一本新书像一艘船,载着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9、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10、夫为学之道,用志不能一,用力不能不专。农民莽而广种,不如狭垦之为实也。工人泛而杂学,不如一技之为精也。——袁桷
11、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张英
12、书,它是灌溉宇宙的河流,智慧的源泉,忧愁的慰藉,律己的缰辔。一俄罗斯《编年序史》
1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4、在阅读方面,智力的标志乃是按照不同书籍的价值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的能力。至于那些好书,关键不在于读了多少本,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本。几个知心朋友胜过一个个泛泛之交。因此,你不因为读了一部鸿篇巨著要比读一张报纸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耐烦。——莫蒂默·阿德勒
15、古人说学以致用,我倒是用而求学。倘说我的读书生活,其实就是一面工作、学习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是为了"用"而"逼"着自己去学的。——冯英子
16、当我明白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严文井
17、学习必须要善于思考,光读书不善于思考是不行哟。每一个问题放在我们面我们要查看许多书籍,这是起码的工作。但仅仅的是查看许多书,显然是不够光读书不思考,结果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治学问题,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姚雪垠
18、"读书捷径"是全然不行的,如果没有初等数学的知识,我们就读不懂高等教学;没有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阅读《资本论》。因此,阅读要遵循一定的次序。我们开始读书时,应该抱着老老实实的态度,按照自己的现有水平顺序地排列阅读的内容。——曹方
19、读书要注意形成一条主心骨,就像一棵树一样,先要有比较巩固的根和本,然后在上面生出繁枝密叶来。——金开诚
20、鼓励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嗜好,每读一本书就能成为我们所需成为的人。——马尔罗尼夫人
21、要对读书有兴趣,阅读时应该对书籍有所选择。一些基本知识的书籍还没有读过,跳过去就啃大部头的书籍,读不懂,不能领会,自然要失望、烦恼,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曹方
22、必须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选择极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的书籍。这是完全对的。假如你想学习农业技术,就选择最好的农业科学书籍;想学习语文,就选择恰当的语文知识读物以及浅显的文学作品。目的明确,书就选得正确,阅读的效果就大。——克鲁普斯卡娅
23、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做起,先谈论不休。有的成天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为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的时间放在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邓拓
24、不要对任何人埋怨生活吧,因为安慰之词很少能包含一个人秘要追求的东西。当一个人同妨碍他生活的事物进行斗争时,生活便会比什么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在斗争中,苦闷无聊的时刻会不知不觉地飞驰而去。
25、凡事须三思而行,在困难中找出路。
26、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27、当你把所读的和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时,阅读马上变得有趣了。
28、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姜艳
2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30、无人阅读的书籍就好比是一块木头。——托·富勒
3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作者:曹操
3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作者:李大钊
33、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作者:(宋)司马光
34、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35、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富兰克林
36、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彭兆荪《读书》
37、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特别意义的部分。 ——[英]贝弗里奇
38、我认为唯一能够影响我们的书籍是那些我们早已为之作好准备那些在我们正在行走的道路上比我们走得略微远一些的书籍。——福斯特
3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
4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1、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4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43、非读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作者:《格言联壁》
44、读书治学,只有苦功,而无捷径。——刘叶秋
45、莫等闲,白了少头,空悲切。——岳飞
46、一道好题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产生其他一些好题。
47、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佚名
48、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是我的教育信奉的真谛之一。
49、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身。
5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5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2、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发奋领悟,不明白真理。
53、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
54、学问是异样可贵的东西,读书人,从任何源泉接收都不可耻。
55、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56、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57、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区思想才行。
58、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行善积德五读书。
59、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或枕着幽窗入梦,梦回一次长安,和某个诗客,裁景对句,片刻光阴即是一世。作者:白落梅 出处:《陈迹·清欢》
60、为了期末考,上个星期我必须不舍昼夜的读书。
6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62、读书是与高尚人谈话。
6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6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作者:刘向
65、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作者:刘向
66、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出处:英国谚语
6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68、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69、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7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71、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
72、学习必须心怀诚实,授业必须心怀希望。
73、读书一定要动手,书读得越慢心灵才会越来越丰富。
74、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作者:庄周
75、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作者:富兰克林
76、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7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8、多看书,等于走向成功。
79、事在人为:一年能够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一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能够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一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一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蔡尚思
80、坏书如同坏兄弟姐妹,能使咱们堕落。——菲尔丁
81、"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82、读书百遍义自见。——裴松之
8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84、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德]皮日休
85、在众多的作品当中,要给伟大的作品一席显赫之地。 [法]莫洛亚
86、学问须有本身意思;专法他人,而本身无独立之精力,大为不行。——章太炎
87、常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名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常识,脑子就要枯竭。
88、虚假的学问比蒙昧更糟糕。蒙昧比如一块清闲,可以耕种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险些无法把草拔尽。 —— 康因
8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90、念书假如不与实际团结,常识不外是天空的浮云。
91、不爬高卑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9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内里骨髓方好。
93、相信自我,磨砺自我,充分自我,展示自我,放飞自我。
1、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易·谦》
3、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
5、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6、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
7、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8、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9、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10、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徐学谟
11、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12、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13、谦逊是藏于上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林逋
14、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林逋
1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16、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17、谁穿上谦卑这件衣裳,谁就是最美最俊的人。——蒙哥马利
18、诚实是上策。
19、想摘玫瑰花的人必须注意刺。
20、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21、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房玄龄
22、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23、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24、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
25、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事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6、审慎行事的人,常得机遇之助。——厄里德斯
27、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28、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赫兹里特
29、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30、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佩里安德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1、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32、谦让是身体的良心。——巴尔扎克
33、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利庇得欺
3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35、聪明的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篮子里的。——塞万提斯
36、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37、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淮南子·缪称训》
38、谨慎和自制是智慧的源泉。
39、谨慎即良师。——格罗汉
40、为而不矜,作而不恃。——皮日休
41、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胡宏
42、谦逊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它建立起对抗骄傲的防线。——温刹斯基
43、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44、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他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
45、浅薄无能的人,比谁都自高自大。——谚语
4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47、多虚不如少实。——陈敷
48、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49、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50、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孟德斯鸠
51、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5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53、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54、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鲁迅
55、彭斯图大者,当谨于微。——吕近溪
56、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5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58、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琼瑶佩语·修己》
59、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60、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
61、诚信乃做人之根本,人无信而不立。
6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63、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
64、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65、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申涵光
66、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炫耀自己的。——大卫·汉生
67、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6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69、最大限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70、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三国演义的专题训练试题 篇1
《三国演义》专项训练
一、 填空、
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 刘备,字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一特点的情节是__________、此外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格特点、
4、 关羽,字_____、______,被曹操封为__________,使一把__________,骑______马,____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表现其勇,_____________表现其“义”、
5、 张飞,字______,使用的兵器是______,被吕布称为__________、
6、 周瑜,字_________,东吴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_______、”
7、 曹操,字_________,小字_________,自封汉相,是_________形象,为人_______,惯用________,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称赞的是_______,他的字是________,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那次战役是___________、
10、 被称“三绝”的分别是:_____绝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绝_________、
二、 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⒈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 ⒉怒鞭督邮:_________________
⒊千里走单骑:_____________ ⒋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______
⒌跃马过檀溪:_____________ ⒍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__
⒎群英会:_________________ ⒏巧授连环计:________________
⒐三气周瑜:_______________ ⒑割须弃袍:__________________
⒒七擒孟获:_______________ ⒓木牛流马:__________________
⒔辕门射戟:_______________ ⒕智料华容道:________________
⒖单骑救主:_______________ ⒗义释严颜:__________________
⒘智取瓦口隘:_____________ ⒙拔箭啖睛:__________________
⒚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 ⒛挂印封金:__________________
21、火烧连营七百里:________
三、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人物: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2、“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园睁、一声好似轰雷吼,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首诗称赞的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是对哪个情节的概括?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4、“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说的是哪个情节?
5、“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写是哪件事?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
6、“‘豫州’当是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其中的“豫州”“卧龙”分别指谁?本诗写的哪个情节?
7、“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
8、“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几话是什么意思?
9、下面的对联写的是谁?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候公不黍;
徐州降孟德,南群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10、从内容和形成两方面简要评析下面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本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1、对刘备、诸葛亮、曹操三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你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三国演义答案
三国演义答案
一、1、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演义
2、拥刘反曹黄巾农民起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3、玄德刘皇叔仁善携民过江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4、云长美髯公关公汉寿亭侯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忠义斩华雄、斩六将义释曹操
5、翼德丈八蛇矛环眼贼
6、公瑾水陆大都督“既生瑜,何生亮”
7、孟德阿瞒奸雄奸诈残酷惯用权术与机诈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8、赵云子龙勇武忠诚、正直有谋略
9、赤壁之战
10、智诸葛亮奸曹操义关羽
⒈刘备关羽张飞
⒉张飞
⒊关羽
⒋关羽
⒌刘备
⒍诸葛亮
⒎周瑜蒋干
⒏庞统
⒐诸葛亮
⒑曹操
⒒诸葛亮
⒓诸葛亮
⒔吕布
⒕诸葛亮
⒖赵云
⒗张飞
⒘张飞
⒙夏侯墩
⒚诸葛亮
⒛关羽
21、陆逊
1、刘备仁义善良能礼贤下士
2、关羽忠义为人光明磊落
3、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4、张飞勇武鲁莽耿直豪爽
5、曹操奸诈狡猾残酷多疑
6、吕布没有主见、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1、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张飞勇武鲁莽耿直豪爽
3、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
4、三英战吕布
5、辕门射戟吕布刘备纪灵
6、豫州:刘备;卧龙:诸葛亮。三顾茅庐
7、关羽刘备曹操
8、董卓将大难临头
9、关羽
10、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东西南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
11、略
三国演义的专题训练试题 篇2
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
答: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或: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如何看待有道理即可。)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着,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为什么?
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4、《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6、诸葛亮何以《三国演义》中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请举例说明诸葛亮的智慧。
答:“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火烧博望新野;赤壁之战,最能体现孔明军事才能;七擒盂获;空缄计;八卦阵。(能写出五个即可)
7、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其他略。
8、《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9、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10、《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11、《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12、《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答:层层烘托。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1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关羽一向被誉为“义薄云天”的典型,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参考答案:如关羽和刘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曹”,尽管受到曹操的优待,但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立即“挂印封金”而去,保着嫂嫂去寻刘备。
14、《蜀相》诗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典故?请简要叙述。 答: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叙述完整、大意对即可。
15、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举例: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16、“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答:曹操和刘备。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望梅止渴———曹操;欲擒故纵——诸葛亮,孟获。故事略。
17、《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答: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18、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
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19、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20、“空城计”是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答:诸葛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阳平城中。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
扫。他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
21、简述空城汁的主要内容。
答: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这时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诸葛亮当即传令,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不准出入城门和高声讲话,大开四个城门。诸葛亮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丝毫不乱。司马懿看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22、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23、简述威震长坂桥的故事。
答: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24、简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情节。
答:曹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诸葛亮却预遣赵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25、简述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26、“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27、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8、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如果有试作 具体说明。
答: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长厚仁明的君主形象。但是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他虚伪。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浴血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太不合人情。连作者也说其“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了。诸葛亮形象里,确实存在着某些“近妖”的分子,他能算定大雾天气,草船借箭,能祭东风而呼风唤雨,能预见庞统之死,早在人川时就预摆石阵,后来困陷陆逊(他自己说等于预伏10万兵),还能祈天出泉、祭泸水解鬼怨、五出祁山驱使六丁六甲、五丈原禳星祈寿等。其中除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可以解释成诸葛亮深通气象,筑坛祭风乃故意装神弄鬼以求脱身外,其他皆具有非人力因素所能为的意味,批其“近妖”恰是中肯之语。
29、简述曹操杀吕伯奢的经过。
答: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30、请用四个四字句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答: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用人、奸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