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朱伯庐《治家格言》 正文

朱伯庐《治家格言》

时间:2025-04-30 03:37:27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详解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着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此《朱子家训》实际应为《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应该分清楚。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专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3、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13、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阳明《教条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责任编辑:技术中心)

17、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2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23、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25、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第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饱经风霜的青花罐,价值在历史的花纹里;流传百世的祖训,价值在智慧的字句里。然而就我看来,最具价值的传家宝是那几枚小小勋章,它们承载着家史、国史,家魂、国魂。

爷爷的勋章之所以成为小杜家的传家宝,一个直观且重要的原因是与勋章的基本功用密切相关——褒扬优秀。勋章里或许有爷爷鲜血点染,又或许由爷爷的汗水铸成,无论内容是什么,它都凝结着上老一辈的奋斗、奉献和牺牲的历史,是一段让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豪的记忆,其为国建功的精神也是值得家族传承的家风。因而,其被视为“传家宝”无可争议。

诚然,青花罐较之于勋章,所承载的家族符号更为悠久而跌宕,不过,勋章的意义已越过了家族的边界,上升至民族、国家之高度。所谓的“我与共和国同成长”,勋章的颁发,与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这勋章,也可能见证着国家的创立与发展。这样一来,勋章的价值不再归于一家一姓,而归于千千万万正经历着创造历史的人。这价值,难道还小吗?

显而易见的是,勋章的价值绝不止于对历史的复述,而更多的.在于对未来的镜鉴与激励。

和家训一样,勋章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意义。不可否认,家训中闪现的忠厚、敏学的高尚家风确对家族成员的人生大有裨益,但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勋章,似乎更具激励作用。勋章象征荣誉,给人以强烈的自豪感,在这种强烈的自豪感下,人的积极心态得以激发,这时,勋章里的奋斗、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会自然地融入这种心态从而被接纳。同时,勋章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它不是那种被龙飞凤舞地写下并高高裱起的艺术品。奋斗、奉献和牺牲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历史的事件中来,到未来的事件中去,到为国立功的事件中去。在忠实记录下,人对于何谓崇高、何谓家魂,了如指掌,这样一来,家风才不会流于空谈。

而当“魂”的意义由微小上升至宏大时,勋章又胜其它二者一筹:其强烈的社会效能得以显露。青花罐显示的是家族的文化传承,而“家训”的内容好像更关注于修身和齐家,在个人与社会高度结合的当代,囿于家庭的小圈子似有不妥。勋章记录的是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从这里发散开来,使原本限于家庭的美德有了社会性、民族性的意义。

勋里勋外,家史国魂。价值之大,非青花罐可比,也非一个祖训能敌!

第二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诚哉斯言,家训是家族绵延兴旺的根本,唯有铭记家训,我们方可在纷繁世界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一言以行。小程的家训历久弥新,福泽万代,因此我认为它是三个传家宝之中最具价值的。

青花罐典雅精致,荡涤历史旧迹,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其市场价值想必不菲,但却也只可观其形,人们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勋章光华灿烂,见证着先辈的荣耀,诠释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后代却只能瞻仰观摩,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虽无形,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教导人们忠厚持家,勤学笃志。它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逝,也不会在天灾人祸中泯灭,它将作为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福泽千秋万代。其言虽轻,其立德树人之效却重如泰山。

回望历史,有周公教子吐哺,有司马谈哭嘱《命子迁》,有朱伯庐著《朱子家训》,可见家训于人,是多么重要。在小程的家训中,“忠厚传家久”是立德,“诗书继世长”是长才,司马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谨记家训,我们方可成为德才兼备的“圣人”。可见,小程的家训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实则意味深远,它是先人总结的人生智慧,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家训是一盏指引子孙前进的明灯,只有时刻铭记家训,我们才不会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现如今,贪官污吏落马无数,若他们铭记忠厚廉洁的祖训,又怎会因为利益而“失其本心”?因此,我们应始终将家训奉为圭臬,无论如何都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且不断识习诗书来充实自我。如此,我们才可成为司马光笔下的才德全尽之人。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忠厚传家久”是让我们忠于自己,忠于他人,忠于国家;“诗书继世长”则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知识,锐意进取,两句结合便是要我们知善进取,立身报国,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王豫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

第三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水墨气息的青花罐,古朴典雅,不失为宝;勋章高悬,彰显家族荣耀,堪称是宝。纵然如此,我却更陶醉于小程家那一句精辟,发人深思的祖训,不过只言片语却微言大义,其间体现的人文价值,令我不禁点赞。

青花罐有其文物价值,然大多时候却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式”的观赏品;勋章的辉煌从上辈照耀至今,却只供人瞻仰,其激励性亦乏善可陈。相较而言,一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来令后世之人口齿噙香,可谓普世价值观中别具风格的个性产物。从可持续发展性这一角度来说,祖训相较于青花罐与勋章自然更胜一筹。

首先,祖训的存在方式有别于青花罐和勋章,其没有物质表现,属精神观念范围,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决定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思维观念。瓷罐与勋章作为物质,与直接的精神领域未免存在屏障,其渗透作用亦有局限之处。再者,物质难保其对人造成的印象不会为时间所冲淡,而祖训一旦植入个人的价值观,其必于每日生活中反复践行,影响自然更为久远,更具“传世”的特征。

进而谈及祖训为传家宝的更为广泛的意义所在,不妨先分析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作为社会集约体的组成单位,其家风“吹”向“社会风”,其价值观引领社会普遍价值的走向。由此可观,家庭之于社会,意义重大。习主席亦强调了家庭作用,呼吁人们专注家庭。但不难看出,小张与小杜家的传家宝更多偏至于家庭的价值与荣耀,而小程将与外界交往的“忠厚”与对自身修养的“诗书”巧妙糅合,其中体现了家庭将个人与社会相牵连的独特作用。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人文价值正是每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源之所。设想若每个家庭均有一套蕴含丰厚人文价值的祖训,代代传承,那么中华文化的传承便无忧“短节”,文化复兴亦可计日以待。

另一方面,从家庭成员的心理也可看见,程家传家宝的人文价值。转型社会发展迅猛,新式生活方式将原有观念进行“破坏式重创”,“文化焦虑”在这一时期显得格外突出。于是有了“淘宝剁手族”、“稻米”这些人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而加入的团体组织。但是,众生却为何偏偏忘却了家庭这一团体?没有在家庭找到文化归属感?这些现象恐是由于许多家庭缺少如程家般可以让家庭成员依靠的“文化支柱”。如若每个家庭都有一套体现为人处世之有人文价值的祖训,那么众生的心理焦虑便可大为缓解,不易出现高速发展社会造成的“文化脱节”问题。如此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具备这一功能。而小张家的、小杜家的不免相形见微绌了,毕竟其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纵使能提炼出一些观念,亦不如程家的“忠厚”、“诗书”更为纯粹、精辟、成熟。

家家之宝均有闪光之处,然虑及其中的内涵韵味,思及其宏观价值,余偏崇体现人文价值的程氏传家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