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樊振东的励志故事 正文

樊振东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5-05-02 07:23:06

2016年里约奥运马龙与张继科相爱相杀的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2016年里约奥运马龙与张继科相爱相杀的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时间8月12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马龙与张继科对决,最终结果以马龙4:0横扫张继科夺取冠军。其实张继科与马龙年少时便已相识,两人惺惺相惜一起成长。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强的对手。当张继科被问到如果选一个人一起去荒岛会选谁时,他毫不犹豫的选了马龙。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奥运马龙与张继科相爱相杀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马龙决战张继科刘国梁:最幸福也是最残忍

  出征奥运会前谈及队伍目标时,刘国梁曾说,“(金牌)能拿几块是几块”。男单半决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刘国梁坦承队伍在本届奥运会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期望值比较高,压力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

  刘国梁表示,巨大的压力来自于自我要求和国乒的荣耀,自己和队员都承载了很多。“不了解的人会以为我们拿冠军很容易,其实我们自己知道,当全国人民以为你没有问题的时候,某种意义上给我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每个人都想成为世界上最棒的一个,奥运会承载的压力绝不是外界可以想象的。”他说。

  不同于之前的历程,马龙和张继科都在半决赛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困难。刘国梁说,奥运会最后时刻打的和技术无关,最主要还是人的心理,因为是人就会紧张,紧张就会害怕,动作就会变形。“为什么每到奥运会的时候出现这么多冷门?我就提醒队员,如果哪一个球或者哪一秒钟走神,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冷门,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展望马龙和张继科的决赛,刘国梁表示,对自己而言,这是最幸福的时候,也是最残忍的时候。他说,自己特别希望会师,但会师之后特别残忍。单打决赛结束后第二天就是团体赛,赢和输的人,都是创造历史的人,在内心上很难去取舍。“马龙有马龙的坚持,张继科有张继科的艰辛,这一年多时间,张继科承载的压力,包括我给他报名奥运会单打,很多人都不看好,但到了奥运会还是张继科。”

  在刘国梁看来,两位选手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王者,他们之间的对决又放在了奥运会决赛,张继科如果再赢就创造历史(完成“双满贯”),马龙赢了就会成为第五个“大满贯”得主,两人都是为了梦想而战,比赛一定会非常残酷。站在私心的角度,刘国梁甚至不希望比赛像女单决赛那样打到4:3,因为“离冠军越近,往往越残酷”。

  刘国梁说,他听说了之前那个“张继科醒醒”的段子。当时在与日本选手丹羽孝希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张继科首局落败,丢掉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局。一次暂停中,刘国梁对张继科说:“一定要醒醒,这是奥运会!”

  如今回想起这个片段,刘国梁说:“公开赛张继科输多少场我都不计较,奥运会第一局打得跟公开赛一样,我就跟他说,‘继科,如果是公开赛,我就不叫你了,你先迷糊一会儿,奥运会你真不能迷糊’,这一下子把他刺激起来,还是没有看错他。”

  刘国梁说,其实自己给男队定的目标就是两块金牌拿一块就不错,无论之后团体赛打得怎样,运动员和教练员很努力,他为此感到骄傲。

  “其实金牌多拿一块,少拿一块,中国‘乒乓王国’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奉献一些精彩的比赛,让世界和国人唤起对乒乓球的自豪感,是对这些队员努力拼搏的最好回报。”他说。

  我光脚不怕穿鞋的'马龙现场支招张继科

  作为男乒队长,马龙此次团体世乒赛的上场机会并不算多。他表示:“苏州世乒赛后自己不光是技术上得到了提升,对球的理解也更好了。不过我现在年纪不算年轻了,在这样一个场地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我也非常珍惜在世界大赛中展示自己。”

  许昕也表示:“马龙在15年之前也想要释放自己,但是多少有些封闭。苏州之后整个人的境界确实提高了很多,很多东西完全做到了队长的责任,甚至有时候充当一个助理教练的身份。”

  本届世乒赛许昕表现尤为突出,在半决赛和决赛中都充当前两号主力。许昕说:“对自己的磨练和价值是非常大的,也是有意识让我在半决赛和决赛冲到前面,压力也很大。当时队内赛我是0胜4负,带着这样的战绩去的吉隆坡。淘汰赛之前的比赛对我心理的磨练和还有自己的纠结都是非常值得总结的。”

  “领导和教练组给我机会去打前两场,其实就是给我一个机会,看我有没有本事抓住。我抓住了,但是没有和最强的对手打。”许昕说。

  在现场,张继科问马龙为什么每次比赛都赢得很轻松?对此马龙表示:“我感觉继科也可以做到。有的时候我也想,你明明可以打的轻松点,但为什么都是残局呢?我觉得我们俩风格不一样,我是属于发动型,习惯给别人出题,张继科比较喜欢给人解题,打法风格不一样,继科在调整状态这方面更强一点。他喜欢有压力的,给他一点劲儿让他掐起来,如果让他轻松点儿那他可能就真觉得输赢无所谓了。”

  对于明年的里约奥运会,马龙直言自己最想交手张继科:“我现在是在一个高点,去冲击另一个更高的目标。我不敢保证里约会打的很完美,我也会做好残局的准备。”

  在现场,刘国梁问许昕,你凭什么去奥运?许昕这样回答:“我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马龙和继科是目前最强的两个人,所以我不会考虑前两号位,就考虑第三号位,这样会更容易放下包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本届世乒赛决赛之前,小将樊振东也主动向教练请战了。“我给刘指导发微信,告诉他一,对于这场比赛我准备好了,二就是希望刘指导给我这个上场的机会。可是后来阵容里还是没有我,刘指导还给我发了几个拳头的表情让我加油。”樊振东回忆道。

  樊振东表示:“所有人都知道半决赛决赛上场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自己上场的话也肯定能为中国队拿下一分,所以刚看到阵容的时候还是有些失落。离里约远近不是我能控制的,决赛上不上场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天当成自己能参加去准备,这是我能做到最多的。”

奥运球星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张继科,2008年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以全胜战绩为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之后,在男单比赛中连胜马琳、王励勤两名奥运冠军,以及奥运亚军王皓一举获得男单冠军。201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乒乓球男单金牌和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2013年世乒赛成功卫冕。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奥运球星张继科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奥运球星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是岛城资深的专业乒乓球教练员。有趣的是,张传铭一开始并不希望张继科子承父业,对足球情有独钟的他原本想把儿子培养成足球运动员,之所以给儿子起名“继科”,是因为“白巫师”济科是他最喜欢的`球星。

  然而,中国男足1993年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爆冷输给也门队,又一次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张传铭失望透顶,他也因此改变了让张继科投身绿茵场的初衷。因为遗传了父亲的运动基因,天赋异禀的张继科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就爱不释手。

  当时,张传铭在家里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一有时间就教张继科打球年,当7岁的张继科来到青岛第二体育场,师从启蒙教练申蓬华接受专业训练时,虽然反手技术尚显稚嫩,但正手技术已然有模有样。

  在申蓬华看来,张继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汗水浇灌的必然结果。每当踏上训练场,张继科都会心无旁骛,练起球来一丝不苟,不像有的孩子教练在时装模作样,教练不在时就趁机偷懒。一次,申蓬华偶然间指出张继科存在“左右摆速不够快”的弱点。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天下午,张继科专门找了一个小队员给自己发球,专练左右摆速。练完后,他找到申蓬华:“教练,你看我现在快不快”这个细节令申蓬华印象深刻。

  永不服输也是张继科登上世界之巅的关键。与其他小队员和大队员交手时抱着“小输即赢”的心态不同,张继科从不认为输给大队员是正常现象,反而会充分吸取失败教训,及时弥补差距。正是凭借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张继科把成长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逐渐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年,张继科勇夺世青赛男单冠军,藉此晋升至国家一队。

  浪子回头金不换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15岁就进入国家一队,与孔令辉等偶像朝夕相处,彼时的张继科意气风发,甚至因此而目空一切。然而自古英雄也多磨难年,张继科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惨重代价,因为违反队纪,他被退回山东队。

  虽然深受打击,但张继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很快振作精神。因为他深知,只要自己洗心革面,就一定能用出色的成绩再度敲开国家队的大门。那段时间,除了每天三练,张继科深居简出,就算是出门,也往往戴着一顶棒球帽,不想让别人认出他来。更令主管教练尹霄担忧的是,彼时的张继科沉默寡言,好像随时都会憋疯一样。

  为了帮助弟子将心中的压抑情绪完全释放出来,一天,尹霄突然开车带着张继科来到训练馆的后山,从车上搬下来几十个瓷质盘子,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张继科:“把这些盘子都给我摔碎了!”见一头雾水的张继科有所迟疑,尹霄趁机因势利导:“你必须跟以前的自己彻底决裂,如果有决心,就一口气把它们都给我摔碎了!”在张继科把盘子一一摔碎后,尹霄还不算完,连续几天都带着他到后山摔盘子,直到张继科彻底走出这段阴影。

奥运乒乓球冠军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张继科是中国男乒目前唯一一名现役“大满贯”得主,也是完成“大满贯”最快的球员。距离乒乓球运动史上首个“双满贯”仅差一枚里约奥运会男单金牌。今天小编就收集了奥运乒乓球冠军张继科的励志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奥运乒乓球冠军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短短445天内,青岛乒乓球名将张继科以风卷残云之势连夺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男单金牌,成为史上最快成就大满贯伟业的运动员。一路走来,张继科有年少成名后的意气风发,有误入歧途后的迷途知返,也有卧薪尝胆后的蓄势后发。虽然成长经历一波三折,但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从小就不服输

  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是岛城资深的专业乒乓球教练员。有趣的是,张传铭一开始并不希望张继科子承父业,对足球情有独钟的他原本想把儿子培养成足球运动员,之所以给儿子起名“继科”,是因为“白巫师”济科是他最喜欢的.球星。

  然而,中国男足1993年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爆冷输给也门队,又一次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张传铭失望透顶,他也因此改变了让张继科投身绿茵场的初衷。因为遗传了父亲的运动基因,天赋异禀的张继科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就爱不释手。

  当时,张传铭在家里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一有时间就教张继科打球。1995年,当7岁的张继科来到青岛第二体育场,师从启蒙教练申蓬华接受专业训练时,虽然反手技术尚显稚嫩,但正手技术已然有模有样。

  在申蓬华看来,张继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汗水浇灌的必然结果。每当踏上训练场,张继科都会心无旁骛,练起球来一丝不苟,不像有的孩子教练在时装模作样,教练不在时就趁机偷懒。一次,申蓬华偶然间指出张继科存在“左右摆速不够快”的弱点。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天下午,张继科专门找了一个小队员给自己发球,专练左右摆速。练完后,他找到申蓬华:“教练,你看我现在快不快?”这个细节令申蓬华印象深刻。

  永不服输也是张继科登上世界之巅的关键。与其他小队员和大队员交手时抱着“小输即赢”的心态不同,张继科从不认为输给大队员是正常现象,反而会充分吸取失败教训,及时弥补差距。正是凭借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张继科把成长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逐渐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2003年,张继科勇夺世青赛男单冠军,藉此晋升至国家一队。

  浪子回头金不换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15岁就进入国家一队,与孔令辉等偶像朝夕相处,彼时的张继科意气风发,甚至因此而目空一切。然而自古英雄也多磨难。2004年,张继科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惨重代价,因为违反队纪,他被退回山东队。

  虽然深受打击,但张继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很快振作精神。因为他深知,只要自己洗心革面,就一定能用出色的成绩再度敲开国家队的大门。那段时间,除了每天三练,张继科深居简出,就算是出门,也往往戴着一顶棒球帽,不想让别人认出他来。更令主管教练尹霄担忧的是,彼时的张继科沉默寡言,好像随时都会憋疯一样。

  为了帮助弟子将心中的压抑情绪完全释放出来,一天,尹霄突然开车带着张继科来到训练馆的后山,从车上搬下来几十个瓷质盘子,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张继科:“把这些盘子都给我摔碎了!”见一头雾水的张继科有所迟疑,尹霄趁机因势利导:“你必须跟以前的自己彻底决裂,如果有决心,就一口气把它们都给我摔碎了!”在张继科把盘子一一摔碎后,尹霄还不算完,连续几天都带着他到后山摔盘子,直到张继科彻底走出这段阴影。

 

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张继科是中国男乒目前唯一一名现役“大满贯”得主,也是完成“大满贯”最快的球员。距离乒乓球运动史上首个“双满贯”仅差一枚里约奥运会男单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张继科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张继科的励志故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首次征战世乒赛男单比赛就举夺魁,张继科迎接自己首冠的方式有些特别,他先是躺倒在地双手掩面,随后怒吼着撕开了上衣领口,将衣服撕成两半,赤身跑上看台与教练拥抱。那一股子狂野和肢体上的行为艺术霎时让球迷们震惊了,这无疑是颠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传统形象的一个举动。在国家乒乓球队的精英中,藏着这么一只"藏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为什么说他像藏獒呢?就是说不讲理,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的这个潜力,在我看来是最可贵的。"从主教练刘国梁的话中,不难看出张继科在赛场上的特点,"他属于那种反差比较大、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好的时候像藏獒,老虎都不怕,谁都敢咬;差的时候就木木的,像只大笨狗,那种慢啊、笨啊、重啊,两面的反差比较极端。"

  张继科确实只是在场上比较张扬,而且是有选择性的,只在大赛的赛场上霸气外露,"我就是那种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潜能的人,越到大比赛整体状态越好,所以刘导说我像藏獒吧。"长得眉清目秀,赛场之下话也不多,但张继科那强大的.心脏却似乎就为了大赛而生。因此他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男单比赛就扳倒王励勤、波尔、王皓等世界顶级球员夺冠,"在我的印象中,世锦赛是空白的,没有失败过,也没有成功过。因为未知,所以才造就了我今天的胜利。"直到半决赛击败波尔之后,张继科都没想过自己会夺冠,他在世乒赛之前给自己定的任务只是进入前八,"但一上来就以2比0领先,到第六局还以10比5领先,那时候才确实觉得有希望了。"

  张继科的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辈子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相隔约七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再有了。这50年里的七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五次了,这五次机会里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三次机会了。"在浪费了六个赛点之后,张继科最终还是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但这时,他才只有23岁。

  "要只是正常赢,没有那么艰难惊心的话,我想我不会有(撕球衣)那样的举动的。"张继科坦承他确实过于激动了,结果太完美,让他退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有点儿语无伦次:"我有撕球衣吗?"事后,张继科说撕球衣都是突发奇想的,"就是想释放一下自己,因为很渴望拿这个冠军,拿到了特别激动。"但夺冠后的那个晚上,张继科睡觉做了个梦,梦到这一切都是假的,他惊醒过来,跑到厕所拿了把剪子一顿猛扎自己的胳膊,看会不会疼,"当然是没扎出血的那种。"

  肌肉是这样练成的

  18年前,父亲张传铭带着只有五岁的张继科开始打乒乓。球童的小时候,比同龄人少很多玩的时间,更何况是在中国万里挑一出人才的国球乒乓。

  张继科的童年很少有玩具,全国比赛拿了冠军,爸爸给买了自行车。家里还有可玩的,就只剩乒乓球拍和一个足球了。

  "继科"的名字源自"白巫师"济科,父亲希望儿子能喜欢上足球。可不到一年,张传铭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让儿子放弃足球,转项乒乓球。

  父亲的严格训练培养了小继科钢铁般的意志,母亲徐锡英就曾多次对人讲:"我儿子从来不会撒娇,还在读小学时,他的自理能力就已经很强了,做事特别有主心骨。"

  为了让他练出好的体魄,张传铭让张继科每天晚上练完一整套蛙跳、单腿跳、交叉步、并步、跨跳,"那绝对是被逼的啊!"张继科七岁时,张传铭就带他到海里游泳,锻炼协调性,以致后来张继科"见了大海就想吐"。

  直到长大之后,张继科才真正理解父亲当年的苦心。在国家队里,张继科的身体素质相当过硬,他的卧推成绩只比成绩最好的王励勤少两公斤,其他队员的成绩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此外张继科击球瞬间的爆发力也是国家队里最强的。世乒赛夺冠后在全世界电视观众前秀出的那一身完美的肌肉,都不得不归功于从小就开始的身体训练。

  新生代,冒得最快

  2004年,正当张继科在国家队崭露头角时,却因队内违规被退回山东省队,这一退就是两年。"回省队的第一天,我就剃了光头,戴上帽子,谁也不想见。但第二天早上我又想通了,我想不行,现在所有人都说我不行,越到这会儿,就越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能够重返国家队。"于是他拼命训练,经常熬夜苦战。

  经过在省队的两年磨炼和沉淀,张继科终于又回到了国家队。两进国家队的张继科依旧少不了被骂,世乒赛前在厦门封闭训练,刘国梁曾骂张继科,"再不好好练就滚蛋!"不过张继科很了解自己,"刘指导越骂我,我就越来劲,越觉得我不行,我就越要证明我行。"

  今年初,张继科几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得世乒赛资格。从德国公开赛到队内直通选拔赛,他在半个月内豪取14连胜,从夺得本赛季首个职业巡回赛男单冠军,到四天内两胜德国名将波尔,再到一路淘汰三位北京奥运会夺冠功臣,张继科在队内直通赛最后一战与马琳激战至决胜盘,一向"铁血"的马琳在"更铁血"的张继科的攻势下崩溃了。赛后,刘国梁说张继科是打疯了,因为决胜局中,能让马琳崩盘的人还真不多,可是张继科却做到了。张继科给刘国梁的惊喜并没有到此为止,新一代"拼命三郎"首次参加世乒赛男单比赛就拼下了冠军。

  少说话多做事

  赛场下的张继科,人们无论如何不能把他和"藏獒"联系起来。"性格?我觉得我属于正常吧,不是太外向也不是太内向,年轻人基本都是那样子了。"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词去概括自己,或许也是当下年轻人的基本特征,他们在熟人面前是话痨,跟陌生人讲话则不温不火不咸不淡。

  他的主管教练肖战则认为张继科性格内秀,目标坚定,做事执著,勤于思考,但并不多说话。"封闭训练时,我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多,我们俩约定好,在封闭训练中苦练,争取有更大的突破。结果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说,手都疼得抬不起来了。"肖战吓了一跳,指责张继科怎么不早说,肩膀有伤还坚持大强度的训练。张继科没有解释,只是一直说:"真的太疼了,抬不起来手。"这么说着,眼睛还不离开训练计划表。肖战看到他这样,顿时明白了,他又犯了毛病,有事不好意思说出口。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作了约定:一起扛过这一阶段的封闭训练。"他追求的是完美,就是答应什么都要做到。"

  张继科喜欢照顾人,说起这个优点他还一脸坏笑:"照顾人能攒点人品,对打比赛可能有帮助。"他对队友够义气,集训时,跑到超市买东西,张继科也不忘打电话给同寝室的队友问想吃什么,最后方便面、饮料、零食买了一大堆,还特意给肖战拎了一箱他爱喝的苏打水。对球迷也同样如是。有一次,一球迷在球馆外拦住张继科要签名,签完了,球迷说他还有一朋友在路上正赶过来见他,请求他等一等,这一等就是十分钟,张继科没吭一声直到等到人来。

  "拿冠军的瞬间还有激动的成分在里面,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拿着这个冠军,我就会想去拿下一个,比这个冠军更重要的一个。"在国乒历史上,世乒赛冠军都会参加来年的奥运会,张继科的伦敦前景也很明朗。不过张继科对此倒是很坦然:"距离伦敦奥运会还有一年多,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我对自己的优缺点都非常清楚。赛前我就跟自己说,12年不行还有16年,没必要将事情看得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