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最先提到的就是张幼仪了,虽说他们在徐志摩中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那时的张幼仪才15岁,他们在结婚之前素未谋面,可以说得上是靠人介绍而结婚的,当时大多都是听命于父母,而他们的结婚时两家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也可谓是门当户对。
张幼仪18岁时给徐志摩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没过多久徐志摩就留学在外,张幼仪也就随着爱人到了英国,去那边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见了他的第二段爱情,也就是林徽因,他们一见倾心,想要尽快的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于是,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转身回来找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国,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爱情。他最后遇到了陆小曼,没有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可谓好景不长,陆小曼用钱十分的阔绰,挥霍无度,不仅在家里面与徐志摩大吵大闹不知悔改,还在外面与别人整天厮混在一起不务正业,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补贴家里的用钱,直到徐志摩因一场意外逝世,陆小曼才顿然醒悟,改过自新,这便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波折,直到他飞机失事而死,他的爱情都是不圆满的。
徐志摩和赛珍珠的爱情
坊间传闻赛珍珠徐志摩曾经有一段暧昧关系。两人的相识还跟泰戈尔有关系。1924年,泰戈尔接受孙中山的邀请来到中国。徐志摩不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尔。因此,徐志摩充当泰戈尔中国之旅的翻译,同时照顾他的起居。
泰戈尔到达南京后前往东南大学演讲。徐志摩的翻译让大家赞叹不已。而赛珍珠也早就来到了现场,此次她是专门为徐志摩而来。赛珍珠早就通过徐志摩的诗集了解他。在晚上的欢迎宴会上,赛珍珠主动到徐志摩的跟前,与他交谈。有人向徐志摩介绍赛珍珠。在徐志摩的眼中,赛珍珠身材高大,虽然说不上漂亮,但具备一种神秘的魅力。徐志摩在与赛珍珠的谈话中知道她在两年前因为想要补贴家用才开始写作,他衷心地劝诫只有热爱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当时二十八岁的徐志摩比赛珍珠小了三岁,却已经出版诗集,翻译外国诗歌,这大大鼓励了赛珍珠。
赛珍珠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老实木讷,与她的性情并不匹配。而两人在婚后更生下了一个残障女儿,这让赛珍珠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与徐志摩的交谈让赛珍珠的痛苦得到缓解。赛珍珠的父母笃信宗教,尽管她已经动心,但不敢抛弃家庭。不久,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街知巷闻,赛珍珠只好将自己的女儿心思藏匿了起来。赛珍珠着手翻译水浒传时还曾经给徐志摩写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赛珍珠和徐志摩之间保持着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徐志摩出生在商业家庭,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出国游历。在英国他遇见了对他一生都影响巨大的康桥。徐志摩有很多关于康桥的诗,包括《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还有《我所知道的康桥》,这三本书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也反应了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和他的家庭、婚姻和游学经历有关。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商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安排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所以说他们的婚姻是包办的。在国内徐志摩受到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虽然他内心有所想法但是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在他到达英国之后,西方开放的教育让他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抛却最开始的包办婚姻。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林徽因,成就了他对爱情的幻想,林徽因是不知道徐志摩结婚的,所以接受了他,康桥就这样成就了他的爱情。
从传统的教育到西方新式的教学让徐志摩一直躲藏在心中的浪漫因子开始释放,是康桥让徐志摩睁开了自己的双眼来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康桥拨动了他的求知欲望,也是康桥告诉他你应该有自己的意识,不应该固步自封,这样的康桥怎么能让徐志摩不为之动容?康桥是徐志摩的新生地,无论是爱情,还是世界观。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并且对他影响巨大。
徐志摩的动人爱情故事
众所周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等四位民国名媛的感情纠葛当年曾轰动一时,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徐志摩的动人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我们先看一则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报》的报道吧:“19日午后2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本报记者亲往调查,见机身全焚毁,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机二人,全被烧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认......”
这则报道中的乘客就是徐志摩。再看一看当时有四个女人在闻知讯息时的反应吧:当噩耗传到妻子陆小曼耳中时,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林徽因在得知消息后,两眼发黑,双腿一下软了下来。她和丈夫梁思成流着泪,编了个小花圈,中间嵌着志摩的照片,敬悼于徐志摩的灵前。前妻张幼仪在听到噩耗时,她对儿子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
而凌叔华呢,这位与徐志摩的感情似乎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才女当然也是没能忘怀徐志摩。她在《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文中说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吗?谁会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生气的人会死了的?得到这消息时,我就不信,可是问了几处,都答说是真的,回电已证明了。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我骗自己说:‘也许这孩子觉得日子太平凡了,存心弄点玄虚来吓一吓他的朋友吧!再说,他哪里像会死的人呢?’”“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杈,这在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在骗不过自己时,也曾这样胡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
在同一时间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这四个女人,一个是始为道义终被抛弃的原配,一个是追求经年苦恋未果的爱人,一个是爱炽生怨悲胜于欢的.妻子,一个是朦胧暧昧抑或隐秘的红颜,都在为徐志摩“唱悲伤的歌”,为何如此?只为徐志摩曾经有过的深情,他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四月天”!
值得一说的是,这四个女人都非等闲之辈。她们不是名门千金,就是大家闺秀,都更是才女级美女,可谓才色艺倶全。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发奋图强,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林徽因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陆小曼当时被誉为“风华绝代的北京名媛”,名满北京城社交界,擅长绘画和表演,写得一手好诗文;凌叔华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小说方面颇有成就。
徐志摩,这位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毕生都在不懈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只活了34岁,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不仅仅是那些被后人吟诵的优美华丽的不朽诗章,还有那些为后人乐道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浪漫才子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