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作文 > 中国励志人物作文素材 正文

中国励志人物作文素材

时间:2024-03-29 13:39:09

“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作文人物素材

  他是全国肝胆外科名医,许多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患者每每在他手术刀的“裁剪”下重获新生。5月底的一天,当中国青年网记者初次面对这位外科大夫,一袭白大褂充溢着军人的英姿勃发、坚毅果敢和淡定从容的气韵,虽年过半百却更像一位30多岁的青年。他对医学的执著和对健康生活的普及倡导甚至连名片都不放过,背面赫然印着健康小贴士,这就是在外科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于聪慧教授。

  战火中“熔铸”战友情

  于聪慧的老家在内蒙古集宁市四子王旗。他是长子,下面还有四个弟妹。1979年,于聪慧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医疗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被分到石家庄和平医院当外科大夫,工作两年后,1986年,他放弃了准备了一年的研究生复习考试,第一个报名去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前线的日子里,他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军人,什么是部队,什么是战士。云南前线到处是高山丛林,部队首长看他是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安全起见,特地命令三个战士保护他去阵地上巡诊,每次出去都是前面两个战士后面一个战士,把他夹在中间。于聪慧问战士为什么要这样,一位小战士朴实的话语感动了他:“我们在你的前方是为了给你挡地雷,因为您的安全是我们全连官兵的安全。”于聪慧又问道:“我比你大多了,你的生命更重要,为什么要用你的生命来保护我?”小战士笑着说:“因为你是医生。”从那时起,于聪慧真正知道了一个医生在战士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他被战士的真诚与可爱所感动,也是从那时起他真正地爱上了部队、爱上了战士。

  在前线战斗的日子里,一次一个小战士因为喜欢阵地上飞舞的蝴蝶,不慎在捉蝴蝶时触雷倒在了地上,于聪慧第一个听到了爆炸声,急速跑过去抢球伤员,等到把小战士抬上担架后,他才发现刚才蹲下抢救战士的刹那间,一颗地雷就在他的右脚下,让他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正是因为在前线和部队战士们朝夕相处,和战友们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于聪慧立志要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来报效祖国。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只要一遇到部队的官兵,他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热情。一位部队干部得了腹部的恶性肿瘤,于聪慧为他做了三次手术,因为肿瘤非常容易复发,很多医生对这位病人的治疗失去了信心。这位干部情绪极度低落,几次自杀。于聪慧看到战友的痛苦,经常守候在他的病床前,开导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他的帮助下,这位干部勇敢面对疾病,经过再次手术,重新获得了健康。

  华益慰精神薪火相传

  闻名全国的华益慰主任是医疗战线上的一位模范人物。于聪慧从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那天起,便在华益慰主任的关怀和教导下成长,他的许多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工作理念都受到了华益慰主任的教导和深刻的影响。

  肝脏移植是目前肝脏外科发展的顶级水平,这样的手术需要外科大夫极强的奉献精神和忍耐力、广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技术。一个肝脏移植通常是在下午开始,所以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常常是上午开展常规的外科手术,等到下午开始做肝脏移植,于聪慧常常一天都要在手术室里度过。一个高难度的手术有时要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中间不能吃不能喝,而且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天,他的奉献精神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他做肝移植手术下台后,出手术更衣室的门,在鞋柜里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鞋子,甚至还让门口的同事为他借了一双鞋。等同事把就在他眼前的鞋子拿给他的时候,他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的腿脚严重肿胀已经不能再穿入自己的鞋子,误以为被别人穿走了。

  近年来于聪慧所领导的科室接收了许多危重疾病,有的患者在其它医院已经被宣判为无可救药,他都顶住了压力,凭着一颗悬壶济世,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职业操守,多方为病人积极施治,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59岁的赵凤侠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辗转多家医院被告知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于聪慧认真检查和诊断后,推翻了原来的诊断,诊断为肠道间质瘤。由于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肿瘤已经长到了3公斤多,而且还和其他脏器粘连,手术非常危险,科室很多同志劝阻他放弃手术治疗。于聪慧望着患者高高隆起的腹部和她渴望生命的眼神,决定挑战一次,最终成功地将患者的腹部肿瘤切除,让患者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挽救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当记者问及是什么动力驱使他敢于攻关这一个个手术难题。于聪慧谦和地说“这是在向前辈和同行不断学习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学到了,融合再创新,这一切都得益于华益慰主任多年的教导和培养。”

  首创肝脏肿瘤“围栏”切除术

  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疗,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才是一个真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在于聪慧的眼里,我们还有太多的疾病不能治愈,我们有太多的问题无法回答,有太多的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没有搞清。所以创新探索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留。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肝癌病人因为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而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在不断做手术的过程中,于聪慧发现了两个难题:一是因肝脏很容易出血,为了控制出血,有人把进入肝脏的血管全部捆住不让血进去,但这样做,肝脏就处于缺血状态,肝细胞就坏了,病人术后容易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恢复很困难。另外一个难题是,医生在切肝脏肿瘤的时候,要用各种方法把肝脏游离出来,但是这样很容易把肿瘤细胞挤到别的地方去,造成肿瘤转移。想什么办法能拦住肝脏出血和肿瘤细胞呢?

  于聪慧琢磨了许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女儿放学回来,摆弄做手工用的针,一下子来了灵感。“我想起了围栏,就像圈羊一样,在圈之前,先把围栏置好了,在栏里面把肿瘤切掉。这样做,一是不容易出血,二是肝脏在动的时候,远端的出口被围住了,肿瘤细胞很难跑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就能很干净地把肿瘤切掉。”如何围栏?于聪慧想到了女儿用的针。他特制出围栏针,针前面有一个很细的圈。肝脏很大,通过B超定好位后,用一根根围栏针在很多血管之间慢慢穿过去,扎住,用一根根线置好,把扇面全部封住。这样,阻断了远端的血流,但没有阻断入肝的.血流,既保证了肝脏的正常血液供应,又控制了血流,阻断了肿瘤细胞的扩散。凭借这一发明,2007年,于聪慧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原来一个大手术,患者出血要1000毫升左右,现在只要300多毫升,出血少了,手术时间也缩短了,麻醉时间缩短,术后肝功能恢复快。

  肝脏肿瘤预警系统:让更多肝炎患者能预防肝癌

  于聪慧在体会职业成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徒生了很多遗憾。“现在接受治疗的肝癌病人70%都属于晚期,已经没法做手术了,能做手术的那30%是因为发现较早。”于聪慧显得不甘心。“我们为什么总是在病人生病后才去处理这些肿瘤?能否把工作提前,争取在早期发现?如果是3厘米以内的肿瘤(俗称小肝癌),现在的技术完全能够治好,获得非常好的远期疗效。”

  为什么不能早期发现呢?于聪慧解释有两个原因,一是肝癌病人早期基本上无症状,一旦出现诸如肝区疼痛、腹胀、腹部包块、黄疸、腹水等症状时,多已属晚期。二是高危人群没有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于聪慧举了一个很无奈的例子。“有一个山东沂蒙山区的村支书带领农民致富干得有声有色,后发现患上了肝癌。我一问才知道患者已经有20多年的肝病史了,肝硬化也好几年了,从来不体检。他来时,我们已经没办法救他了,感觉很难受。”

  于聪慧说,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肝炎后肝硬化、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关。约7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因此乙肝患者特别是已有肝硬化者属于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这些人进行定期的、连续的追踪检查和观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建一个预警系统,让这些高危人群根据情况每年定期做相关检查,早期发现的比例就会大大提高。”于聪慧宏观上列举了几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的肝炎患者占总人口的10%,有1.3亿多人。这些乙肝病人里,有40%会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转成肝癌,查出肝癌的人,有70%都是晚期。我国现在每年新增肝癌病人36万人,在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在城市仅次于肺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所以我们尝试建设了肝癌预警系统,挂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的网页上,让高危人群自己填信息,每年定期体检。用这个办法,我们还真发现了不少小肝癌,很容易就把肿瘤切除了,术后效果很好。“国内第一家肝脏肿瘤预警系统成了一个专业性强,社会涉及面较广的专科网站,目前已有45万人次的点击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3%到99.4%。

  面对这些成绩,于聪慧动情地说:”作为医务工作者,我的中国梦就是想让我们国家的肝病的发病率能够降到最低,把肝癌预警系统建起来造福老百姓,提高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能够让更多的肝炎患者不要去走到肝癌这一步,这也是我的一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