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宁静的人生哲理
不时耳闻目睹有些人心不平、气不顺、看不惯,怨这怨那,横挑鼻子竖挑眼。或怨风气不正,流弊盛行,造成人心不古;或怨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导致“端碗吃肉,撂碗骂娘”;或怨前途渺茫、际遇不顺,感到没有奔头;或怨提拔太慢、待遇不高,认为人生总是失意;或怨丈夫无能、妻子不贤、孩子无为等等。凡此种种,怨气十足,心情愤懑,火气很大,要么急火攻心,要么抑郁成疾,全无一点快乐与宁静。
平心而论,抱怨作为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与调节,是可以理解的。人们不平则鸣、不满则怨,敢于畅所欲言,也体现了政治的清明、民主的发展。为政者或可从抱怨中洞悉民情民意,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不失为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倘若抱怨一旦成习成风,成为一种泛滥的负面情绪,不仅会给心灵蒙上阴影,而且也常常于事无补。一味抱怨,以貌似“正确”的眼光挑剔事物,但更多的.却是否定态度,要么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要么求全责备、推倒重来。抱怨虽反映了客观问题,但靠抱怨却解决不了问题。毕竟,“要照亮他人,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他人,自己身上要有火种。”
抱怨过后,还需走出抱怨,探索继续前行的道路。如果剖开抱怨的坚硬“外壳”,往往会看到现实的问题,也会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事实上,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哪种生活会让每个人完全满意。很多时候,欲念无壑,人心无足,势必烦恼困扰、忧戚悲切、抱怨不绝。“不畏红尘遮望眼,月轮穿沼水无痕”,从一定程度上说,抱怨关乎心境。
宁静致远,多一点宁静是化解抱怨的一剂良药。宁静始于安详,让心灵在喧嚣中回归自然;醒悟源于宽容,让心灵在沉思中洞悉世界。宁静多一点,抱怨就会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凡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坚持一点,多流点汗吃点苦,头脑就会更加清醒,心态就会更加平和,也就会多积累一点经验、多增长一些能力,离问题的解决也就更近一点。
“不抱怨是使人获得尊严的一种方式。”在名利面前保持宁静淡泊,知足常乐,面对鲜花掌声不忘形,受到冷嘲热讽不颓废,对待坎坷失意不沮丧,抱怨自会离你而去。为人做到无怨无悔,甘于平凡与寂寞,尽心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这样的人生就达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境界。正如梁启超所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快乐人生从完善自己开始。我们不必抱怨生活的不公,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放下抱怨,以豁达的风度直面人生,就能远离许多烦恼;以谦虚的态度注重学习,就能弥补才识不足;以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就能赢得诚信回报;以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活,就能拓展有限生命。
万物靠阳光生机勃勃,心灵凭修养纯净无瑕。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这正是为人处世的要义所在。
心如止水,可问题是世间之大又有几人可为?
考试考得不好,有人会抱怨;工作碰到不顺心的事,有人会抱怨。他们常常想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总是在说:“为什么会这样?”而有的人,考试考得不好,他们会不言不语,冷静地吸取教训,改善学习方法;工作不顺心,他们会冷静地检讨自己的.缺点,提升工作效率。无论是多么遭糕的事,他们眼里都能看到好的一面,他们总是想着能不能改变问题,他们总是在想:“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两种人,生活中都有,但大多数人属于前者,属于后者的人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他们对待事情的方式不同,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就不同。
记得那一次篮球比赛,我们以一分之差输掉了比赛,一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我们输了。
“都怪他们,一个个像没有吃饭一样,投起球来柔弱无力,像个女生一样。传球也常常传错地方!如果不是他们,这场比赛我们早就赢了。”我一边走一边抱怨。为什么我们会输呢?为什么我们的配合这么差呢?都怪我的队员!如果他们好好配合我,我就能进球,我们就能赢得比赛,是这伙猪一样的队友拖了我的后腿。我越想,心里就越气,胸口就堵得慌。
这时,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你抱怨就有用吗?抱怨就能战胜对手吗?你应该多找找自己的问题。”
朋友的话让我冷静下来,我想到了我看过的这么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科学家,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总是一次次失败,甚至有几次差点把自己炸死。于是,他开始抱怨:为什么我都尝试了这么多次,还是没有成果?难道我命中注定要失败吗?难道我命中注定要放弃吗?难道这一项研究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吗?不过,他没有放弃。抱怨归抱怨,抱怨完了,他还是坚持实验,不断地分析失败原因,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可他还是一次次失败,还是一次次重来。最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赢得了自己的荣誉。如果他当初只是抱怨,而不去改变自己,他就永远不会成功。
所以,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改变,我们就能及时走出失败的阴影,就能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实力,最终一定会成功。
宁静人生哲理
宁静人生哲理1
整体的能量占据了你,你被占据了,你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整体存在。
这个片刻,当宁静穿透你,你可以了解它的意义,因为它跟佛陀所体验到的宁静是一样的,它也跟庄子、菩提达摩、或南泉禅师所体验到的宁静是一样的……那个宁静的味道是一样的。
唐末的仰山慧寂禅师是沩山灵佑的传人。一次在夏天结束的时候,仰山来看望沩山。沩山:“你整个夏天没见上山,不知在山下干了什么?”仰山:“我在山下开了一片荒地,播了一箩筐种子,每天挑水浇地,锄草施肥。”沩山赞许道:“你这个暑假真没有白过。”仰山问道:“师父,您这个暑假,都做了些什么呀?”沩山笑着答道:“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仰山听后哈哈大笑:“那么,老师您这个暑假,也没有白过。”
宁静人生哲理2
人生需要沉淀,宁静才能致远;人生需要反思,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和目标;向后看是检验和修正。
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抉择,如果能回头一思,可以免去多少错误和遗憾。回头,其实身后也写着前方的路。
我们能够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总是用工作忙来疏离。未来也许会更好,也许没有,家人、亲人、爱人却已是此刻的全部。拥抱身边人吧,从现在开始。感谢生活,感谢绊倒你的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欺瞒你的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人应该带着微笑面对生活,带着激情面对工作,带着真情面对家人,带着热情面对挑战。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苦痛,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收获和快乐;生活中充满了不幸和挫折;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奇迹和机遇。当你可以选择,请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如果你不能选择,请努力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无能为力,于是就保持了沉默。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祥和。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计较,没有一样让你满意。
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向前走。
每次我错过了那个人之后,我才会发现哪些地方我做的不好。我曾经想,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为什么是那么不靠谱。然而成长就是这样,你不断地跟熟悉的东西告别,跟熟悉的人告别。人生中所有漂泊的人不过只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自己的家人。
二胎教育,少一点焦虑多一点智慧
生二胎,是现在很多家庭的选择,但是这其中有幸福必定也会有烦恼。生二胎,两个孩子在成长路上会有个伴,不那么孤独,但是怎么教育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在二胎教育上,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处理问题。
首先,我们说二胎教育的雷区别踩到!父母生二胎会使大孩子缺失安全感,父母对二孩的关心度多余大孩是二胎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雷。
其次,假如父母常常拿两孩子比较也是会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会给两个孩子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
生二胎很常见,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很多,很多时候亲兄弟姐妹之间不合睦,有时是父母埋的“雷”,所以父母在两个孩子之间怎么做怎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二胎教育,应该少一点焦虑多一点智慧,家长应该这么做才对:
爱要平分
作为家长,我们对于任何孩子的爱都应该是平分的。
很多时候,生育二胎以后家长就会把更多的精力都倾注到二胎身上,从而忽略了对大孩的关注,这是不正确的。
忽略了对大孩子的关注往往会给大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伤害,而且对于二胎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也会让二胎不懂如何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父爱和母爱。
经验不可完全复制
孩子的教育要因时因人而异,一胎的教育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二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不要完全把教育一胎时的那些经验完全复制到二胎身上。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去寻找适合的教育方式,生二胎在教育方式上也应该因人而异。
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对于那些年龄稍大再生育二胎的父母而言,因为“来之不易”,总免不了多些溺爱。
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生了二胎之后,父母一定要把握好爱孩子的度,千万不要让爱变成了溺爱,否则,对二孩还是大孩,都是不好的。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性别
有些家长生二胎的目的性太强,在准备二胎的'时候,就抱有“二胎是个男宝宝/女宝宝就好了”这种想法。
太过在意二胎孩子的性别,一旦不能实现,家长就会觉得特别沮丧,这对于养育二胎孩子的情绪会造成影响。
为人父母,我们不应该太过在意孩子的性别,不管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宝宝。
护大不护小
为什么要维护大的孩子呢?也许大家会这么问,但是这是有根据的。
护大不护小的原因是——只有大孩子得到尊重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谦让小的。别委屈了大的,宠坏了小的。
家长要在讲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大的需要(但是大孩犯错也要严肃处理,只是不要当着小孩的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兄则友弟则恭的理想关系。
结语
二胎开放以后,有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考虑准备生育二胎,因此,二胎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课题,二胎教育确实是需要智慧的,也需要大家去摸索出属于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在二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让两个孩子作比较,关于如何做好二胎教育,以上原则一定套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