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房子的句子
描写老房子的句子1
1、这座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2、这间屋子用栅架隔开,里面的小间外婆住着,也堆放着一些方便拿进拿出的货物。
3、我记得我外婆曾对我说过,我还没出生钱她住的还是老房子,以前的老房子又脏又乱,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但是房间格局极小,一家人只有一间屋子,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4、老屋的阁楼依旧还在,只是都空了,角落的箱子,肚子也敞亮的撕破了衣服,地上睡着古老的秤砣。
5、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6、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
7、我家的老房子,地全部是砖头铺成的,但是在正对着屋檐的下方的砖上你会看到每块砖上都有着深度各不相同的水洞。
8、古街的老房子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雕花的门窗已不再鲜亮,鲜亮的明堂已织上了蛛网。
9、老房子屋前和西边是小菜园,没有小城镇的喧哗和污浊,又得到河水辛勤的灌溉和滋养,因此这片菜园得天独厚,长势颇好。
10、许多房子都是用瓦、草、石头建成的,我家里,只有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电视的图像很花。每间房子里只有几张破破烂烂的旧木床。
11、瞧,有的房屋是由紫檀木所制,房子雕刻精细,步入内堂,就会闻到紫檀木散发出的香味,有的房檐已稍显破旧,仿佛在告诉人们历史的悠久。
描写老房子的句子2
1.这座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2.还是老房子的时候,房子经常漏雨,一下暴雨,水就滴滴答答地淌下来,而家里那时候便遭了灾,搬床的搬床,拿脸盆的拿脸盆,忙得不亦乐乎。
3.我们搬出了那套装修不错的租住房,又租了一套砖混结构的老房子。老房子的下水管有问题,我们住二楼,一楼的住户都家家外接了排水管,二楼接不了,于是,每次下水道堵塞就从二楼开始。
4.以前的老房子又脏又乱,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但是房间格局极小,一家人只有一间屋子,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而且那时候没有电,只有油灯,即使白天夜漆黑一片。
5.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
6.老房子屋前和西边是小菜园,没有小城镇的喧哗和污浊,又得到河水辛勤的灌溉和滋养,因此这片菜园得天独厚,长势颇好。
7.老房子那边的小房子里也有一个垃圾筒,那垃圾筒上面是红色的砖瓦,下面是白色的条砖,干干净净,路过的人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是一个垃圾筒呢。
8.石板路旁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以前这里是很大的集市,后来集市拆迁了,便很少有人走动了。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的,下过雨留下的积水一滴一滴从屋檐上滴下来,走上去很滑,沾得鞋子上全是污泥。于是,便再次加快速度,想摆脱这条巷子的束缚。
9.还记得院子里的那个大草垛字,麦秸秆,四四方方的、好大一座。
10.记忆的扉页是那般透明,我更惊讶的是老屋很美,有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燃着岁月酿成的陈酒般淳淳的香之美,老屋包容着一个世纪的创伤,延续着一个民族不变的精神。
11.老屋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温暖,太多太多的伤感。现在,即使我们的离开,它也不会感觉到寂寞。因为我们把眼泪渗进了土壤,让它去品尝。我们把笑脸掺进了土壤,让它去回味。
12.老屋记载着我的童年,记载着我的梦幻。从我出生起,就生活在老屋中。老屋在我记忆的深处,这里充满着我从小到大的欢声笑语。
13.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
14.江南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
15.五间大瓦房,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小间的厨房,院子的东边是爷爷最好的伙伴住的地方——骡子住的地方,院子的南边是邻居的房子,和一截不高的土墙。
16.古街的老房子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雕花的门窗已不再鲜亮,鲜亮的明堂已织上了蛛网。若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透过雕花的门窗,映在明堂的地上,还可窥见老人安详的脸庞,漫步街上,亦可闻到扑鼻的酱香。
17.马路旁一座老房子很精致,用红砖和水泥砌成,屋顶是白色,上面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
18.从远处看,老房子在树荫的遮挡下忽隐忽现,在阳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正是秋末,墙边积着许多大白菜,白菜旁是一丛丛茂盛的灌木,灌木下闲逛着一群野猫。
19.当我再次仔细端详它时,他显得更沧桑了,生锈的铁栅栏,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
20.绕过生锈的铁栅栏,在尽头,便是大大的后院,空荡荡的,墙角的飞檐仿佛将在下一秒腐烂,唯有一些杂草野花还开放着。爬藤的植物显得特别青翠,攀着墙,努力地伸展着,枝藤与清冷缠绕着,遍布整个墙,用自己的躯体,固执地守护着这个院子。
21.在汉口,中山大道一元路附近,我曾一度以为看到了几年前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老建筑多为民国时期建造,砖木结构,富有欧美、日式建筑色彩,极为坚固。
22.老校区的宿舍在一楼,面北所以潮湿而阴暗。现在经常做梦还是住在那里,一屋子的青春吵闹,或者慵懒沉默。留了一张大一的照片,灿烂的笑容,青涩单纯。
23.老房子在这里是特指徽州一带的皖南古民居,它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黛瓦、粉墙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24.老房子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它伴随明清时期徽商演绎出“无徽不成镇”的传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
25.在济南,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一片古老的砖墙,上面盖有刻着花纹的墙头砖和枯萎的爬藤植物。
26.这间屋子用栅架隔开,里面的小间外婆住着,也堆放着一些方便拿进拿出的货物。
27.我家的老房子,地全部是砖头铺成的,但是在正对着屋檐的下方的砖上你会看到每块砖上都有着深度各不相同的水洞。
28.虽然是白天,但这栋老房子里的光线暗的惊人,在手电筒的照耀下,走廊墙壁上的花纹才一一现了原形。
29.我看见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危危地立在陌旁,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一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
30.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老房子诗歌
那一年,雨真大
淋着泥墙,我家的烟囱轰然倒塌
米缸是空得,竟然还有吱吱吱的老鼠
那一年,风好大
屋顶的茅草在飞
爷爷听风的样子坐在门槛
竟然打着呼噜——
雨中的.泥娃娃
一个个拎回
让我们围着火炉,一堆枣树的枯叶,野菜糊糊、滋滋的作响——香,香
父亲捏着戒尺
捧着一本泛黄的书
让其空瘪的肚子,听着父亲讲故事
奶奶送来了一支支甜甜的芦根!
昏暗的桅灯
闪烁
闪烁着,墙壁上的“鱼汤馒头”冒着热气
闻到了鱼香?
母亲的针线
咬破了手指
旧的棉袄
弟弟妹妹欢天喜地倚在母亲的身旁!
雨一下好多年呀,屋檐下的青石深深的凹痕!
可父亲终究让屋顶终于变成了红瓦,墙壁变成了青砖
我们兄妹,各奔前程,有深圳,上海
缭绕的缠烟
父亲依然守着火炉
呆滞的目光
不再有奶奶的叨扰少了爷爷门槛的呼噜声!
母亲却倚着门楣
雨中
枣树悄悄的又在开花
热乎乎的馒头,热气腾腾的鱼汤,桌上
父亲
一杯小酒
一本泛黄的书
一个故事,一个瞌睡
偶尔抬头,老房子的屋檐上
一排听得入迷的娃娃,流着长长的鼻涕,滴答,滴答!
老房子的经典散文
老房子有多老?我不得而知。自从我出生,便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听父亲说,是爷爷的父亲传下来的,从我这代算起,老房子已经有四代人的历史了。爷爷、父亲以及我都出生在这栋老房子里。
老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我们屯的山脚下,一幢四合院样式老宅。从一道公用的木大门进去,九间土木结构的青灰色大瓦房,加上连着的五间偏房,把一个200平方米的小院子围得严严实实。一个小院的8家人都是本家,有着相同的一个姓氏,听说都是老公公的儿子儿孙。听爷爷辈的说,400年前,不知道是清朝还是明朝,老公公当时是个将军之类的官,他置建了这栋四合院的老房子,后代分家就都住在这栋四合院的老房子里,8家人都和祖上的老公公,有着割不断的血脉的联系。我家的老房子就在这个四合院的里,不过我家只分到一间房子。到我七八岁时,父亲带着母亲和我搬出了这间老房子,在外面的空地上又重新建盖了三间瓦房。我家的这间老房子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父亲以70元的价格卖给了隔壁的叔叔家。至到去年,我每次回老家,或者去叔叔家吃杀猪饭时,仍然能够看到我家曾经的老房子。
我家的老房子位于四合院的中部,坐西朝东的方位使它显得光线先天不足,左边连着叔叔家,右边连着大伯家的老房子。从厚重的大城砖支砌的'八凳坎子走上去,便到了我小时的家里。坎子是大城砖横着支砌的,缝隙里见不到一丁点沙子和水泥的印迹,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白色的石灰变黄的斑驳印迹。裸露的砖缝之间,长着小块小块绿色的青苔。上了坎子,左边连着土墙的地方,有人腰高的一个鸡圈,小时候我经常蹲着身子爬到里面,抓住鸡圈里唯一的一只黄母鸡,从它的屁股里伸进去两个指头,摸摸老母鸡屁股里面是否还藏着我爱吃的白蛋。推开赫红色拉扣的单木门,便是长长的一条垓檐。垓檐的左边有一眼土灶,黑黑的一口大铁锅支砌在上面。灶台的后边靠近堂屋十子梅花格子窗下面,堆放着一些干柴和秸秆,这是妈妈日常做饭所在地。中部靠外墙皮的地方,一个圆型的瓦缸,一对铁皮大桶,常年四季放在那里,地面四周常常被水弄得湿漉漉的样子。右边的房门背后,横七竖八地放着些锄头、扁担之类的农具。发黄的石灰墙上,挂着一些蓑衣、斗笠等避雨的用具。灶台上边的瓦顶下,常常铛放着一些插干豆树豆用的木杠子。推开两扇黑色的木门,这就是我家的堂屋了,黑色的长方型木板自然构成了放中堂挂画的位置,两边是镂空的木头格子装饰。左边放着一把太师椅,厚重的黑色太师靠背上,镂空木板雕刻成精美的图案。中间放中一张黑色土漆的八仙桌子,右边同样放着和左边同等模样的太师椅,它们如同两个站岗卫兵,常年四季保持着它们顾有的姿势。
抬头往高处看,一根根同样粗细的楼楞排列有序,黑黑的木板之间保持着对等的宽度,从两边墙里露出的木头顶部,一个龙型的图案威严地张着大嘴。每年快到过年时,父亲总要去村委会要些废旧的报纸,让母亲用小麦面温些浆糊,把我家黑黑的楼海底装饰一新,以展示我家过年的喜庆气氛。沿着堂屋右边黄色的石灰墙,走过一道只有木门框的小门,便到了我家睡觉的卧室,我们都叫这半间屋子为睡屋。靠中堂板壁的地方,顺直放着一张大木床,那是妈妈和妹妹睡觉的领地。靠山墙的楼梯下面,放着一张矮矮的小木床,那是我和爸爸睡觉的地方。两张床的过道尽头,放着两个木质的箱子,那是爸爸和妈妈结婚时,外婆搭配给妈妈的嫁妆。正中央过道上,一盏15瓦的电灯挂在楼海底上。我小时候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爸爸便常常对着楼海底上裱的报纸,给我念一段又一段的文字,让我在幼小的记忆里,留下了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公社、大跃进、学大寨以及雷锋、王进喜等等一个个事件和名字。从漆黑的楼梯爬上去,就到了我家二层的楼上。上楼梯口,楼板上固定着一个木头做的大仓,梭开大仓带着木头凸起的盖子,大仓里面用木头隔成形状不一的小仓,存放着怕老鼠偷吃的大米及包谷等东西。这个大仓足有1米高,1.5米长的样子。我们小孩不用凳子垫着脚,眼睛是跟本看不到大仓里面装着些什么东西的。靠近院台的窗子边,靠墙处放着一张空闲的木床,那是我家给亲戚预备的休息之地。打开木质花纹的窗子,我们便可以看到屋子外面的四合院子,以及更远处的田地。从四合院往我家看,屋顶上一片片青灰的瓦砾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瓦片上深深地印着些花鸟虫鱼的图案。圆型瓦片的钩脚处,还印着一个正楷的福字。瓦片之间没有任何砂浆和水泥建盖的痕迹,即便裸露处,也只能依稀看到淡黄的石灰浇筑的样子。瓦沟里,偶尔有一两株长着厚实小叶片的植物,我们都叫它们“瓦花”的名字,也许是这种淡绿色的瓦花生长在瓦砾缝隙里的缘故,远远看去,如同人为地有意在瓦砾上添置了一点绿的东西。
今年我回家,听母亲说,叔叔家正在拆除我家卖给他家的老房子。叔叔家把雕花的木头窗子拆下来,仅仅一扇梅花形状的木头窗子,便卖了200多元,太师椅则以1000元一个的价格卖给了收购旧家具的人。母亲叹息着说,当时一大格的房子,我家才70元就卖给了叔叔家,现在还不值一扇窗子的价格。看着叔叔家正在拆除的老房子,我多了些伤感的惋惜。住了近四代人的老房子,多多少少留下了一些曾经的点滴回忆。我脑海里还依稀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到大队上去出公分,把我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那时我饿了,自己便能垫着脚在八仙桌的木甑子里用手抓饭吃,困了便睡在爸爸妈妈为我在堂屋里铺就的蓑衣里睡上几个小时。我一个人很熟悉地便扶着墙到垓檐的灶台边,捡些黑色的小煤块,津津有味地吃起。眼前仿佛又出现那个流着长长的口水,用刚长齐的小牙在嘴里把煤嚼得磕磕响的样子。我想走出房子到院子里玩,怕误了爸妈交待我看门的事,我矮矮的个头抓不到门上的铁扣子,只能从灶台边搬运些柴火棍子等东西,把我家的房门严严实实地拦起,自己才放心地溜到院子里玩。看着一片片瓦砾从老屋的顶上抛下,听着一声声巨响砸着老屋的墙壁,我知道,我家的老屋将从此在我的视线里消失,那间承载着我记忆的老屋,将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快速地夷为平地,我无法阻止老屋的逝去,我只能带着惋惜的心理,用我笨笨的文字,为我家的老屋留下只言片语。
神秘的老房子散文
一条曲折幽深的小径被掩映在茂密的丛林里,在小径的尽头有一幢古老的白墙灰瓦的老房子,它的历史早已无从考证,远离群居的它静静地仁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它多种版本的神秘传说在乡间流传甚广,因此无人敢去住,任其荒废着。虽无人居住,但它的优雅和遗世独立的风姿深深地吸引着儿时的我。
矗立在风雨中几十载的老房子,早已呈现出疲惫之色。万物皆有灵,在人去房空后,它仿佛如疏于照顾的老人,在无人的陪伴下尽显颓废老态之色。它在承载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后,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渐渐失去了昔日光鲜华丽的外表,喧嚣的华年仿佛已如昨日黄花一去不返。
少小离家的我站立在老房子的面前,已无法用双眼辨认出它原有的模样,它已越发破败不堪了,曾经虽陈旧但依然完整的外表,替而代之的是断垣残壁,难道这就是我儿时曾经淘气玩耍的寓所吗?我抚慰喟叹。
回首前尘,追怀往事,无忧无虑的童年里,与它有关的一切欢乐记忆渐次浮现在眼前。因在大人们迷信色彩的灌输下,关于老房子种种神秘的传说已深扎心间,故这所神秘的老房子一直是小孩子们玩耍的禁地。
最终有一天,在比较大一些伙伴的怂恿下,膨胀的好奇心迫使我们蠢蠢欲动,开始准备实施我们渴盼已久的行动计划。考虑到我们女孩子胆小怕事,于是就规定不愿参加者可提前撤出,以免影响整个行动方案。它肃穆庄严的外表早已把我的胃口吊的足足的,我已在梦中无数次地走进过这幢老房子,而今正好圆了我期待已久的梦,我岂有不同前往之理。而另两个女孩子看我如此有胆魄,也不甘落后,就这样一行七八个人,由男孩子打头阵,女孩子随后鱼贯而入,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探险。
在风霜雪雨的侵袭下,漆迹班驳的大门已分辨不出原有的色泽了,而对称的铜制的锁眼也已残缺不全,只用一个普通的长柄锁象征性地挂在上面,只消轻轻向上移开长柄锁,沉重的、古老的神秘之门便被推开了。就这样稚嫩的孩童,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终于如愿以偿地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
进去后大家屏气凝神蹑手蹑脚地往前挪,这时双眼还未适应漆黑空荡的老房子,一股浓重发霉的沉旧气息,在空气的缓缓流动中扑鼻而来。摸索着前进时,只觉得脚下似有东西在乱窜,这时一声凄历的惨叫打破了黑暗中的沉寂,结果把伙伴们吓得迅速逃离现场,这就是我们以失败告终的第一次探险。随后的日子里,在男孩子的再次鼓动和带领下,禁不住诱惑,我们再一次跃跃欲试。最终经过周密计划,在大家手拉着手肩并肩的情况下,闯关终于成功。在后来的岁月里,神秘的老房子就成了伙伴们秘密的游乐场所。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一晃多年过去了,当我重新踏上故土,去寻觅让我魂牵梦萦的老房子时,才发现早已是人陌物非,仿佛儿时的一切记忆只是梦中的一个小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