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迷茫不如专注于一技之长成功励志
当下,不少青年身陷迷茫——有对大学教育的迷茫:感到所学无用,“牛顿方程”不能带来工作、房子;有对社会道德的迷茫:一边躲避崇高、怀疑传统,一边渴望社会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对爱情的迷茫:非常渴望爱情,却没有能力处理好爱情问题;有对前途的迷茫:信仰的缺失,创业、就业的压力,使很多青年对未来充满迷惑。这种迷茫,与处于经济青春期的中国、与快速增长和情绪波动的时代背景都不无关系。
年轻人如何走出这段迷茫,又如何找到心灵归属?做强技能或许是一条出路,即像激光一样,把心聚焦在一点上,对事和物专注研究、反复实践。技能多种多样:生产、营销、服务、行政、财务、研发、艺术……每个专业岗位都对应一门专业技能,但只有在市场中可以与人竞争的技能,才是“有效技能”。
技能还是一个重要纽带,通过它可以交到相关专业的朋友,有共同语言、能相互提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能量的朋友,都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和启发。
做强技能,才会快乐。当你投入地钻研一项技能,内心就有了方向,精力就有了去处,专注使你变得安静、踏实。技能的提升,还伴随着成长的喜悦、内心的快乐,激情和干劲大增后的精神面貌自会迥然不同。
做强技能,需要专注。iPad、iPhone之所以大受欢迎,源于它与众不同的外观、人性化的操作、多点触摸技术等,其背后是对每一项技能的精益求精,是对消费体验的`极致追求,是高度专注技能的完美结晶。
当然,做强技能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书籍、交相关朋友,需要坚定自己的专业和喜好。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往往注意力放在领导甚至上上级考虑的“大事”上,不肯做小事,不愿深入进去。我的建议是,做大事要举重若轻,做小事要如履薄冰,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不是为技能提升,而只是为赚钱而努力,这实际上是职业荣誉感在淡化,功利思想在滋长,最终必定导致精神荒芜、心灵空虚,而且从最实际的角度讲,赚钱也少。强化职业荣誉感势在必行,做强技能才能让青年人找到心灵归属。只有把工作当艺术、当创作的人,才能实现潜能的释放,最终成就自己。
青年的迷茫其实也不是中国独有,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急剧变革的时代,许多国家的青年都曾遇到这种迷茫。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青年,也曾集体迷茫过、探索过——精神的归宿在哪里?嬉皮士、性解放等运动,都曾经是一种解决方案,只不过最后都行不通。
但是,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最终走出了迷茫。方法很简单,就是潜心钻研一门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技能的完美、精湛。哪怕是一个小作坊,也搞得很精致;哪怕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品牌,也追求精细化、个性化。
这种做强技能的价值观,就是职业荣誉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得近乎完美,就会得到充分尊重,自己也能体验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追求最出色的技能,不仅让自己的精神有所追求,同时也能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改变浮躁和短视。全民技能提升之后,必定提升创新的能力,促进变革与发明。
人生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励志文章
情绪中有一种心情,
叫喜怒哀乐;
菜谱有一种味道,
叫酸甜苦辣咸;
人生中有一种智慧,
叫深谋远虑;
爱情中有一种缘份,
叫天长地久;
生活中有一个群体,
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
心灵间有一种心境,
叫顺其自然;
人生的路,风雨坎坷,
要经历的每个人都要经历,
能过去的自然都能成为过往,
拥有的.要珍惜,失去也不必挂怀;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
当我们到了一定年纪,
蓦然回首时,才会发现,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心态;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
不管是美貌天仙还是平凡;
到最后我们还是平平淡淡,
这所有的一切都如同过往云烟,
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
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
最后,你就明白,
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与其抓狂,不如释放美文
传统的智慧会告诉你应该收起你的情绪,但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给自己穿起“内敛”这身铠甲会消磨一个人的志气,使人无法以最佳状态去从事以后的工作。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顺势而行,会使工作比以往更为出色。
我感到:愤怒
机会:把它变为解决问题的契合点
在工作中对别人大发脾气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但如果你和对方都愿意继续相互之间的合作,那么打开情绪的'闸门就有助于解决问题。等自己冷静下来时和其做一次单独交谈,一个特别的时间和一个私下的空间能给双方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使你们的关系更好地保持下去。
我感到:恐惧和忧虑
机会:改善你的计划方法,不再拖拖拉拉
你对分派给自己的任务含糊不清吗?为工作的压力感到不堪重负吗?你要弄清隐藏在你恐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向你的老板询问一下工作的细节,没有哪个老板会介意帮助一名希望学到新东西的上进员工,让所有的老板都会恼火的是不得不干涉一次愚蠢的行动。
我感到:高兴
机会:促进你的创造性和生产力
当你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时,你的大脑真正是思如泉涌的。你的想法会更为深入,你大脑中的多巴胺会增多,这会帮助你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
我感到:想哭
机会:自我评估
在工作中哭鼻子不是懦弱的表现,也不是你不喜欢这个工作的象征。想哭是一面黄颜色的旗子,只是表示你遇到了一个需要发泄一下的困难。要是你发现自己快要哭了,不妨出去散散步。回来之后,你可以定个时间,在第二天和那个让你流泪的人聊聊。尽量少在工作场合哭泣,这很重要。
我是否常常控制自己的情绪_______________
我是否在闹情绪的时候倾听自己的内心______
我是否想过把情绪转化为动力_____________
我以后准备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指责不如鼓励日记
某一天,一个书呆子发表了言论:“蛀虫把树木吞吃,啄木鸟又把蛀虫吞吃,来来去去,啄木鸟还不是吞吃了树木的养分?”啄木鸟家族刚闻消息,就已坐立不安,他们怎能允许他人说自己?立即召集兄弟亲戚,一齐来商讨怎么澄清自己。
“蛀虫把树木吞吃,本已是罪大恶极,我为什么不能把他吞到肚子里?呃……”为了加强语气,啄木鸟认为指责才能解脱自己,“再说树木也不是高风亮节,汲取太阳的光能,狠吸大地的鲜血,我就算直接啄吃他的养分……也不过分!”啄木鸟的'指责暂不评论,但这确实急坏了树木家族。
“太阳的能量无穷无尽,我吸收他一点,有什么不可以?大地那么懦弱,无时无刻不为他人服务,我占用一些,大不了别人少用一些!呃……”树木也抑制不住,讲出了一些不逊的话语,“还有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类,总是砍伐我们的伙伴,他们哪儿知道砍伐我们就等于砍伐他们自己!归根到底,所有的能源其实都被人类占有!”
最后,这话又传到了我这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指责谁来澄清自己,不过,指责前我转念一想,指责来指责去终究会又指责到我这里,我哪如改正过错,做的更好,让指责终止在我这里,也让指责不再来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