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英语短句连读规则 正文

英语短句连读规则

时间:2025-05-14 14:59:04

  摘要: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朗读兴趣记忆背诵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紧密相关。“读”是前提,学生必须多读,才能熟练说话,故读是说的基础。目前的新教材,更注重听说和朗读,学生要养成朗读习惯。朗读,需要脑、眼、心、口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突出“读”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谈谈看法。

  一、英语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英语的人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中的重要单词、词组、段落和短文等,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初学者来说,流利说英语较难,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朗读英语,为说和写打基础。教师可以先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范读可在开始、中间、结束,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形式随课文内容而定,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教师可以让语音较好、朗读水平较突出的学生表率朗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二)朗读有助于记忆词汇。

  语言离不开词汇,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词汇的记忆是一件费人心思的事情,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更便于识记。如:Ispendtwodaysreadingthebook。熟读这个句子,学生就会记住spendtimedoingsomething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记。如果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IamgoingtoHainan”这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和实际操练,比如:

  A:GoodmorningB:Goodmorning

  A:Whereareyougoingthisweekend?B:IamgoingtoShenYangbybus.

  A:It’sabeautifulcity.Whenareyougoingtogetup?B:Iamgoingtogetupat5o’clock

  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短语十分有益,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善于通过朗读积累词汇。

  (三)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朗读文章时,脑、眼、心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便于记忆和理解。边读边思考,反复诵读、识记重点词、关键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的发音,读英语时不能正确地掌握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技巧,遇到听力考题时就会影响句子的领会和理解。所以,学生要注重对英语短语、句子正确读音的积累,并且有意识地大声朗读练习发音,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场所,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不怕耻笑、大胆开口,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大声朗读、练习教师当堂所授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录像、录音、投影、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让学生步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这种贴近生活、明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必定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实现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的目标。

  (二)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技巧激发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学生懂得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例如:教学生熟记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开音节的单词中发音、重读闭音节词中的发音,常见字母组合:ea,ee,ou,ow,sh,th,ear,air,tion,sion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朗读英语停顿时,不能把一个短语分开,并列词and前的词读升调,and后的词读降调。

  (四)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技能的培养,并且遵循它的规律,扎实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口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复述,组织各项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觉学习,在宽松、宽容的环境下练习口语,同时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口语模仿课堂活动小组活动评价

  江苏省教育厅从2009年起,全省中考实行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也就是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提高学生真正的口语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去认真地思索。反思我几年来的口语教学实践,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进行有意识的模仿练习,增强学生复述能力

  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不论是什么年龄开始学外语,都要经历与小孩呀呀学语相似的阶段。因而模仿对口语学习十分重要。模仿练习可以采取听、读、背等各种方式。而复述是高级模仿,复述主要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把大意说出来。让学生复述教材里的课文,或讲故事,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经过。复述较长的课文时,我通常都会作一个口头示范,让学生有效地模拟。复述练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述材料的语言精华,增强知识,减少中式英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敢说、愿说

  李阳认为“英语是说出来的。”但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由于经学生思想单纯、性格内向等种种原因,英语口语课堂经常会出现冷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对某事物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于是我每天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让一个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个1~2分钟的“Talkshow”,内容不限,可以是故事、笑话、演讲等,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倾听,讲完后指出其中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老师也要作适当的评价,并打一个分数作为口语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学习9AUnit5AudreyHepburn时,我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找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这样既预习了课文,又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在本单元结束时,我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名人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学生选择的人物有盖茨、布什、姚明、刘翔、周杰伦、S.H.E等。说到盖茨时,学生是这样描述的:Heistherichestmanintheworld.Heisgoodatmakingmoney.Hehasmanycompanies…说到姚明,男生更有发言权:Heisthebestbasketballplayerintheworld.Ilikehimbest.Heisthebestone,虽然在表达中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强烈的表现欲已经使他们充满自信,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三、组织口语活动小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全面的'挖掘他们的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之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4-5人的学习小组。在分组时,既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的特点,又注意到了男女搭配,基础差异,特别是选定小组长非常重要,既要口语基础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又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他们应该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联络、沟通作用。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听说两条线,给每个人开口说话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做主人的自豪感。

  四、在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牛津英语教材紧密围绕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动有趣的素材又可以营造出一个个准英语环境,搭建一个个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如学生创设的情境:一群学生在公园里玩耍,公园里美丽的风景,干净的环境,同学们自觉爱护公园的一切,此时河中的小鱼引起大家的兴趣。瞧,同学们正在湖边观赏。对这一情境,同学们编了以下对话:

  A:Look,therearealotoffishinthelake.Hownice!Let’sgofishinginthelake.

  B:Wecan’tfishhere.Look,thereisasign“Nofishing“

  C:Wecan’tfishinthelake.

  A:Nevermind.Look,abigfish,Icatchabigfish.

  Oh,help,help.Thefish’smothercatchesme.

  ……

  同学们的夸张的表演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虽然小品内容很简单,但活动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评价,营造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乐说。老师的评价与学生在口语课中的某些问题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并注意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注重生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而小组同学给予的肯定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的自我评价则让学生有了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机会

  (2)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对各个学生进行横向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对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用肯定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口语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重视和加强,这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成绩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口语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长期坚持。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英语口语的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一句英语谚语“Practicemakesperfect.”,它道出了英语口语教学与训练的真谛。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关于小学诵读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1年我校开始了明德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项目,使用统一发放的“中华古典文化诵读”教材,同时也包括其他课内外的经典古诗、古文。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对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修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哲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背诵必须以熟读为前提,只要把课文读熟了,句子结构、含义、段落关系等就基本理解了。熟读背诵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感受、深化。长久下去,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学习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讲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人,记忆力和模仿力特别强,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就是由于能够模仿现实生活中人的言谈举止,也就是说他们善于学习并模仿别人说的话、做的动作。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优美的语言便能脱口而出。长期积累下去,自然学到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积累知识,发展记忆能力

  通过背诵,不仅记住很多东西,积累知识,而且熟能生巧,在诵读中能逐步领会到记忆的方法。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越不善于记忆,就越记不住。反之,记的东西越多,新的知识也越容易记住。根据知识之间的一定联系,比较记忆很容易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把一篇课文背下来,心里自然高兴。课文中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等,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揣摩、理解、记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所在。同时,学生背诵时要用眼、口、耳、心、手,要求不漏字、添字、错字等,能养成仔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背诵多了,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自身能力也跟着提高。正因为熟读背诵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关于注重背诵的事例。苏秦、孙敬的“悬梁刺股”,孙康的“囊萤映雪”,匡衡的“凿壁借光”等,所以诵读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带动人的思维、情感、语言等多方面。那么,如何背诵呢?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检查,关键是学生自己的理解记忆。

  总结起来,背诵应该:

  (1)弄清字、词、句、篇的含义;

  (2)弄清结构;

  (3)读熟句子,逐段背诵;

  (4)同桌相互检查;

  (5)自己默写。

  法也有许多,如记关键语句、中心词句。课后作业中要求背诵时,提出了几个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根据这些关键语句,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分段背诵,然后连接成篇。抄写背诵、眼观、脑念、耳听、心记、手抄同时进行。当然背诵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背诵是提高语文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更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底蕴。

教学方略初探论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教育理论界对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概念的认识,莫衷一是,甚至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理论自身发展,更误导教育实践。我们尝试分析和梳理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常见术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教学方略结构体系”,希图籍此对这些概念进行初步定位,避免因概念不清而加剧理论混乱。

  一、教学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模式”的: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据此演绎,教学模式可解读为教学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去“教”和“学”的标准样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教学模式:

  1.任何教学模式都基于一定的教育理论并受其指导。这些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等等。例如,程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提出来的。然而,我们并不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只是“某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事实上,一种教学模式也有可能反映几种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

  2.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鲜明的目的指向和情景要求。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例。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一定的学习问题;情景或条件要求即是创设问题情景。论文发表。

  3.教学模式具有稳定的程序和结构,并且包含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便于操作和推广,具有可参照性。但是,绝对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普及范围。

  4.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使用有两种情形。一是自上而下形成的教学模式。这往往是教育专家根据间接经验、依据相关理论创立或设计的,是有意识的创建。一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形成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方式。经过有关人员总结和整理,从无意识的状态上升到有意识状态。论文发表。这是自下而上的情形。

  5.教学模式存在并服务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充满变数,教学模式因此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这一体系是教学方略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之所以将此两者并列论述,是因为这两者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分析,便于人们对照辨析。

  先说教学策略。“策略”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指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2]在教育领域,“策略”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3]具体说来,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以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4]这一定义指出了教学策略的综合性、可操作性以及灵活性等主要特征。尽管如此,它却并不完美,因为它只是把教学策略当作静态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是动态的静态结果。事实上,我们认为,教学策略还应该有其动态的一面,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究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使用,而不是方法或策略本身。这也正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相互混淆的地方。

  较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概念所指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用军事术语比拟的话,前者是“战略层面”的方法、谋划,后者属于“战术”层面的手段、方式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只是教学策略的一部分,后者包含对教学过程中其他相关资源的合理组织、调控和管理。

  我们认为,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什么目的,它以教学目的为自己的目的;教学方法是分层的,有特别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有相对综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虽然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但是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是教师教授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简单相加和并列,而是两者的有机整合,甚或说是教师教(指导)学生如何学的方法。

  三、教学技能

  西方学者对教学技能的探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目前,有关教学技能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学者在综合分析国外有关教学技能的种种说法后,将教学技能定义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5]

  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太抽象、太片面,有所欠缺。首先,教学技能不仅指“大”的教学能力,比如处理教材的能力,更多的是非常具体甚至艺术化的东西,具体到教师上课时眼神的使用,音调的掌握,情感的控制,等等,体现于教师举手投足之间。其次,这一定义并没有指明教学技能的行为主体。事实上,教学技能一般是对教师的教授而言,不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样包含教和学。再次,很多教学技能并不是单一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技能都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有不少教学技能的运用要求教师达到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做到无意识运用。另外,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最具体、最下位的概念,一种教学方法的熟练使用,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并综合运用很多教学技能。当然,教学技能也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有阐释的技能,示范的技能,提问的技能等。

  四、教学方略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依次置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中。不妨称之为“教学方略体系”。具体来说,采用某一教学模式,就会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此时的教学策略未必唯一;教学策略的推行离不开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运用得熟练、成功与否,还要依赖教师多方面教学技能的综合发挥。

  当然,就教学模式来说,有两种价值取向: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这反映和体现着不同的教育哲学价值追求。论文发表。然而,不管何种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一旦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制定、选取和组织一般都由该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来完成和实现。

  我们知道,无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都有不同类别。例如教学方法,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方法就有讨论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等等。因此,必须说明的是,这一结构体系并不反映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即:教学模式并不涵盖所有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并不涵盖所有的教学方法;同样道理,教学方法并不涵盖所有教学技能。前者只是选用后者的筛子,后者为前者的最优化服务(同时制约前者)。

  既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教学方略体系,这就意味着相互之间是彼此互动的关系。层级与层级之间并不是截然不可逾越的关系。我们认为,制定何种教学策略、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同样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过是广义上的教学技能。另外,这个体系也应该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因为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且我们深信,就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最优化而言,教学的普遍范围里,没有最好的教学方略;只是在某一特定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存在着最适合的教学方略。

  参考文献

  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黄甫全.关于教学、课程等几个术语含义的中外比较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3(7):54-57.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二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p.80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二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p.110.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pp.261.

  [4]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p.390.

  [5]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