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词歌赋精选
曹操是汉末动乱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和忠实记录者,他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将见证的历史事实通过自己心灵的痛苦歌唱展示出来。
形容曹操的诗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魏武帝颂
千古奸雄数曹公天下枭强当孟德
义伐黄巾初建功诛讨董贼奉天子
进身丞相执黄牌从此号令从诸侯
扫灭群雄显霸气稳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势创立曹魏开新风
海纳百川招智勇深谋远虑汇英才
治乱四方有文武威镇八面是相将
严肃军纪强士卒整理政令安百姓
纵横一生不称帝乱世谁人谓天子
后人不知时势趋硬将正邪论刘曹
沙场明中飘烟火权谋暗里战刀枪
煮酒谈笑诗词意执戟论兵机势谋
《短歌行》里展文才《观沧海》上见坚志
兵将中军威令严歌舞相府风流乐
骄霸懦雅盖世才非凡乱世真豪人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诗句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论曹操诗歌
曹操是汉末动乱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和忠实记录者,他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将见证的历史事实通过自己心灵的痛苦歌唱展示出来,达到了社会现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管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如何?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单就从文学的角度看,曹操在地位也是当时的一些文人诗客所不能企及的。毫无疑问曹操的诗歌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後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充分说明曹操具有诗人特殊的感发气质,所作诗歌的水平之高,在日常的'诗歌创作后,合乐而能被演唱。从现存的曹操诗歌来看,多为写实抒怀之作,虽落寞而不失豪情,亦有游仙之作,这其中无不贯穿着曹操的真性情与真品格。曹操的诗歌,不仅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观照,还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自己人生的反省和体悟。可以说,曹操不只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哲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所以,他的诗中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和参透天地的心境。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出身低贱与建功立业之间的矛盾;政治理想与现实残酷之间的矛盾;生命短暂与霸业难成之间的矛盾;戎旅生涯与思乡求贤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曹操在其慷慨激昂的背后,有其内在独特的另一面。即在曹操诗文中始终贯穿着其别样的心志与品格:悲凉之气,孤寂之怀。
但是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也有着辩证思维,他尊重自然规律,承认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却提出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建安风骨”充满激情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关于曹操的诗词歌赋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二首)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二首)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秋胡行(二首)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二首)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
《气出唱(三首)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气出唱(三首)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气出唱(三首)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精选诗词歌赋鉴赏
悟道
漫笑人生路,苦觅知音踪。
琴奏难记曲,山叠不知重。
沐雨千般草,论青一样松。
尘多是非处,何争愚与聪!
秋思
赊香入锦句,为爱觅秋思。
眉聚千峰怨,心藏万卷痴。
幽幽窗外月,淡淡案头诗。
迢寄何从去,鸿书拟未知。
秋山晚赋
飘零何必怨秋风,
片片离愁付水中。
落尽残香幽梦断,
相思独钓晚霞红。
会稽山游赋
静夜无声书风华,墨舞龙飞伴天涯。
宣纸叠成千峰醉,卿前明镜咏心花。
晓看炊烟绕田绘,幕落老树藏漆鸦。
闲步绿河青山畔,霞恋清水憩侬家。
岁月
时光犹如园中花,
青春更胜雨后霞。
少年不解愁般味,
空将白发葬流沙!
初冬山景赋
松风荡尽重重雾,碧障联姻鸟雀归。
百尺云天难望断,峰峦景看玉蝶飞。
山川裸露三千浪,大野销魂万里辉。
色引天光夺奇艳,飞雪贪吻红梅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