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致从未远去的童年短句 正文

致从未远去的童年短句

时间:2025-04-28 23:32:18

童年,未曾远去的记忆散文

  彼岸花开,触不可及,逝去的韶华,荏苒了岁月,蓦然回首,却已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经意间,时间如沙,在指尖流过,漫步在记忆的长廊里,无情的岁月却在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童年的追逐嬉戏,天真无邪早已珍藏在记忆的深处,童年的快乐时光早已散落在岁月的微风里,化作一缕青烟,盘旋在往事成积的脑海里。

  时光如梭,稚嫩的小手已是铿锵有力的大手,双肩的担子越来越重,为了生计的.奔波,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上,暇之余,每每看到追逐打闹的孩童,勾起儿时的深深记忆,天真烂漫的时光,也许至今都未脱去,也不愿离去,总有那么一些事定格在记忆的画面里。

  曾记得那年秋收,放国庆长假去姨姨家玩的一段快乐时光,历历在目。去姨姨家时,正赶秋忙,姨姨很疼我,怕重活干不动,就安排和表弟放羊,那时候放羊是最轻松的活计,小时候最抢手的计。我表弟收拾好放羊的器具,赶羊上山了,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认羊儿吃,我和表弟商量好在旁边的洋芋地里刨几个洋芋烧着吃,合计好后各自分工,大干起来,不一会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生火烧了,找了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燃起火堆,穿好洋芋,一个劲的烤起来,假如正大光明的生活烤洋芋,就有人告诉家人,回去难免受罚。伴着噼里啪啦的声响,冒着香气的洋芋,顾不得烧糊的洋芋外皮,拉下铁丝架,大啃起来,一顿美味大餐转眼间消灭的干干净净,怕留下痕迹,打扫完战场,一股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羊儿悠闲的吃草,等待天黑回家。

  拖着意犹未尽的身子恋恋不舍和表弟赶着羊儿回家,没想到在山上偷烤吃洋芋的事早让姨姨知道了,回到家姨姨一番训斥,那个唠叨啊,现在回忆起来都头疼。姨姨罚我俩站墙角,不给晚饭吃,最后姨姨看我俩积极认错的份上,让我俩赶紧回屋吃饭去,其实这是我和表弟商量好万一被发现的对策,为以后放羊烧洋芋吃做好长久的打算。那时候家家生活贫困,家口又大,孩子又多就靠那一点庄稼维持生计,假如稍微不管理好,向我们这大的孩子放羊的很多,天天烤洋芋吃,少了收获,避免不了的挨饿。现在想起孩提时的那件事,快乐里伴着深深的回念。

  童年里,有的是永远值得回念敬重的,人的一生,值得怀念的日子除外就是曾经的童年岁月,人之处的童年时光拒绝了的晦涩,阴暗,远离着猜忌、嫉妒、揣摩和斗争,单纯的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没有一丝杂色,半点瑕疵。

  童年,天空永远飘荡着梦想的白云;童年,心灵永远惦念着童话般的诗意世界;童年,生活也永远是无忧无虑,处处阳光明媚。童年,赐予我的幸福,勇气,快乐,信心,是我生命行囊里最为沉重和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童年,是一本阅历不尽的书籍,书里,有着美好的回忆,有着美丽的画面。

  童年,温存的记忆里,有着永恒的怀念。

抒情散文《记忆未曾老去》

  岁月不经意间在面颊上留下沧桑的印痕,光阴悄然斑驳了庭柱的朱漆。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随着光阴渐行渐远。可还会有某个人或某个场景,提示你回首那些留在时间里的痕迹。宛如缤纷在碧波上的落英,幽幽地顺水漂浮着,有意无意地飘散着丝丝缕缕的芬芳。多少往事好象就在昨天,多少老朋友好像就在今夜。许地山先生说过:“记忆不会老去的,在一个人的记忆里,他(她)永远都是那个他(她)。”

  所有不能到达的地方都叫远方。而那些曾经的过往,你又想把它留下的都属于记忆。当所有的人和事都如云如烟,随着时光渐渐散去,而你还站在原地,远远地注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你视线的尽头,直到化为陌生。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只不过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它向远方逃遁。当你再重新打量它的时候,它已老化得如天边的苍山和秋水。

  我一直觉得记忆真的是个谜。眼前的一切恍如昨日,可是,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

  他乡,暮色中那一缕炊烟,总会让我想起外祖母那如雪的白发,还有晚风中唤着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此时,那消失的老屋和远在天堂的外祖母,都不再遥远而模糊。那只停在我窗前的红蜻蜓,又把我的思绪带回无忧的童年,青草地,小河边,一群光着小脚丫的娃娃,伴着美丽的蜻蜓追逐着,嬉戏着,那一张张鲜活的汗涔涔的小脸,还在我的眼前晃动。静夜里,偶尔翻开那本泛黄的书页,触摸那枚精致的书签,不由地重温起那段青涩的爱情,那时,懵懵懂懂的我真的没有读懂,那位深沉帅气的大哥哥的爱,他留下这枚小小的书签,遗憾地消失在茫茫人海。而今,我终于明白了他当初的爱。也许,很多错过的和没有错过的相遇都是注定的。

  我记忆中的`人和事都已经远去了,可每次回想起那些镜头时都是崭新的一幕。徜徉在时间的河里,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岁月会苍老人的容颜,时光可以把沧海变为桑田,却不会苍老人的记忆。因为它的实体不复存在,而它的印记常驻在你的心中。平日里沉睡的它,会在不经意间与其他意象会合,再度呈现。历久弥新,深邃到千万个灵魂的每一个角落。如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如落潮后的沙滩,依稀可见当初涌动的痕迹。

  是的,记忆不会老去。那些珍藏在季节里的故事,是收藏在日子里的牵挂,是隔山隔水的思念,是心灵的有约和默契。如果你的记忆未曾老去,那一刻必定是灵魂轻扬,心归远方。

记叙散文:那些远去的童年

  也许是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近些年越来越容易记起一些旧事来,特别是童年时代的一些旧事。这不,“六·一”节到了,这炎热的夏风又把关于童年或者关于“六·一”的一些事情给翻出来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依山傍水的袖珍村庄里度过的,这村名为“新村”,其实是一个屯,总计才几十户人家。这些人家,也包括我家,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从平南县一个叫大鹏镇的地方搬迁而来的,也许是新建之村,故名为“新村”。后来,我出生在这个村庄里,并在那里度过了无知、迷茫、忧伤而又有快乐的童年。

  那些童年时代的“六·一”节是怎么过的,大抵是记不住的。唯一记得的一次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几个学习成绩稍微好一些的同学到乡里中心校去参加知识竞赛和游园活动。在知识竞赛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印着拖拉机的车轮印子,问这拖拉机向那个方向走。“我的天!”我心里感叹道,我连拖拉机都没见过几回,哪里有去研究它的轮子印呢!虽然从乡里通向村委的石渣公路是通上了,但是从村委到到我们新村屯通的还是宽度仅能容一个人行走的九曲羊肠山道。不用说,这次的知识竞赛,我没能获奖。但是能在乡中心小学里参加过竞赛,能和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做活动,还挣了一些糖和饼,特别是能在街上的粉店里吃上一碗时价5毛钱的香喷喷的米粉,我的心里也算是特别的快乐啊!

  或许是那次竞赛,让我想要去了解外面世界更多的事情,也或许是因为我父亲是教师的缘故,家里有很多书,让我想要从书中了解很多山村以外的事情。但是日子总是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简单枯燥地重复着,没有半点惊喜。我每天上学,放学后帮家里煮饭、烧一大锅热水、喂鸡、喂猪、浇菜、摘菜、洗菜、找猪菜……为母亲分担繁重的家务活,好让母亲干农活回家后能停下来歇一歇,我当时俨然感觉自己是一个大人了,我也感觉未来是一个未知,内心充满了迷茫……

  其实我很忧伤,我并不想重复这样的生活。但是在我考上乡里中心小学的民族班上了两个星期的'课以后,我又被母亲转回到了村里的小学去念书。说的是其他孩子都在外面读书,她一个人在家里顾不过来。我很理解母亲的艰辛,于是更努力地为家里做更多的事情。我也喜欢在放晚学后去菜园里摘菜的时候,在菜篮里放上一本《水浒传》或者《西游记》什么的,坐在菜园里的八角树下伴着斜阳读上一两个章节,待到太阳渡过了家门前的条清澈的河流后,就赶紧摘了青菜回家去。就这样,在念完五年级的时候,我就把《水浒传》上中下三册都读完了,尽管有些东西还读不懂。

  带着忧伤的日子也是有着快乐的。快乐的除了看了很多的“小人书”获得很多课外知识以外,就是和同学们在课间采了艾草叶子做成毽子踢比赛,或者去割了一根根长长的“割麻藤”当绳子,全校学生分成几组跳长绳,那些热闹的笑声、喊声,总是可以让人忘记了家里繁多的家务活。对了,更快乐的是,老师还特别“开通”,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十几个学生围着火塘上课呢!有同学还从家里带来了红薯,下课了,红薯也发出了诱人的香味……还有同学拿来谷粒,放在火堆旁,“嘭、嘭……”新鲜的爆米花,“哈……哈……”

  时隔20余载,这些童年的事情总是如村前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般在心底悠悠流淌。当年,感觉的那些苦涩与快乐,回忆起来也总是如母亲唱的歌谣般温暖。

那些远去的记忆的经典散文

  又逢年关,那浓郁的气氛总会勾起心中太多的记忆,零碎的片段被轻轻串起,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冬天的早晨有些清冷,一抹晨阳升起,空气里流动着年的味道。感觉天气不错,于是,走出家门,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向家里的老房子。走到老房子旁的猪圈停下脚步,呈现在眼前的冷乱与荒凉让自己感觉内心有些凄楚。时光静静流淌,那些如水般的岁月里,很多事物被轻轻带走,许多记忆却被尘封在心底……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去外边打工的时候,便在家干点农活,为了增加点收入,贴补家用,于是便用砖砌了一个猪圈,准备养几头猪。这样可以赚点钱,猪圈的围栏有一米多高,里面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四围还用水泥轻轻刮了一遍。自从有记忆起,就记得猪圈的地面总会被猪拱得不成样子,露出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赤裸裸地摆放在那里。在猪圈的一角,留了一个宽大约六十厘米的猪圈门。猪圈的位置十分巧妙,靠着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柿子树不仅可以遮风挡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提供阴凉。猪圈的另一角种的是竹子,翠绿的竹子长大后能够遮风挡雨提供阴凉,而且还能做一些农用工具。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总是抓了两头小猪,或者说猪圈的空间也只能容纳两头猪。猪仔抓了过来,就开始了特别繁琐的养猪过程。刚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多少食物,到了后来猪渐渐长大了,也就增加了,我也就更累了。那个时候我还是在读小学,爸妈也忙,一般中午给猪喂食也就落在了我的头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给猪喂食的桶是那种农村家庭用的水桶,挺大的,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得费很大的力气。我一个人拎的话,要用两只手,还不能直接拿到猪圈那个地方,中途还要歇几次。有时候,桶里面装的猪食有点满,一晃荡,就泼洒在我的脚上,甚至会溅到身上。有时,我感觉一个人拎太费力了,就会把弟弟叫来,拿根棍子或者用扁担从中间穿过去,两个人抬着走。

  以前家里面养猪,给猪吃的都是些炒菜洗锅水之类的泔水,再在里面加些饲料搅拌一下,加点粥或者是剩余的饭和米糠,直接给猪吃。每次到了我去喂猪的时候,加的糠和粥会多一点,拌出来的猪食也就显得浓稠一点。印象中,以前母亲会用南瓜熬粥给猪吃。要是碰上家里吃了鱼,会把吃剩下的鱼骨头或者其它的骨头之类的加到里面,猪那吃得可香了。有时候觉得,猪在圈里吃食的画面,感觉挺温馨的!

  有时候到农田里帮忙干点农活,母亲看见我把稻田里的鸭舌草拔了丢掉就说道,这些又大又翠的鸭舌草是猪的最爱。猪可喜欢吃这种草了,叶子很大,油绿绿的。猪还喜欢吃其他的草,生长在水边或者是潮湿的地方,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更迭,很多草的名字我都已经忘记了,不过在脑海中,还是能够清晰地记得那些草的模样。站在破旧的猪圈旁,我仿佛还是那个少年,那个会养猪的少年。也正是它们,这些花草,那些给猪喂食的'日子里,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经验,丰盈了我的童年岁月,留下了一串串金色的回忆。

  菜园子里种满了菜,吃不完的时候或者把菜给拔回来了又没空吃,就会把那些大白菜啊,大白萝卜啊之类的剁细,抛到猪圈里,让猪吃。有时候我也懒得弄,直接一棵大白菜、一个大萝卜抛到猪圈里面,让两头猪抢着吃。那个时候,开了一个大冬瓜,吃不完,最后还有点烂了,就捧着这个大冬瓜“嗵”的一声扔进了猪圈。猪看见此物,兴奋地跑过来争抢。这样的情景,仍旧那么熟悉,恍如昨日。

  养猪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单单这样给猪喂食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直接把猪食喂给猪吃,在那种热天还可以,可是冬天呢?冬天可不能这样给猪喂食。冬天天气比较冷,这样给猪喂食,猪根本就不太会吃,就不用说长肉上膘了。所以呢,为了解决冬天猪吃食冷淡的问题,便多加了一道工序,就是——把猪食加热。这样一来,猪就不会“冷淡”了。不过这样一来,就更加麻烦了。以前家里用的都是那种大锅灶,用火钳的递柴火,不好用。就这样,我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烧火,学会了做饭,自力更生。冬天的时候,看着猪在吃食的样子,觉得好可爱。有时候把猪食加热的温度有点高了,那猪食倒下去,饿得咩咩叫的猪看到来了食物,那肯定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冲过来。不过,嘴巴一碰到猪食,大吃一口,紧接着便是听到“嗷”地一声,两头猪同时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瞟了我一眼,似乎能听到了:哼!太坏了。

  后来,我就用大铁勺把猪食给舀起来,在空中稍微凉一会儿再倒下去。在舀猪食进猪槽的时候,也有讲究。猪在进食的时候,你添加不能直接那样加进去,不然猪稍微一动,你手里面舀着的猪食就会洒出来。得从猪槽的侧面慢慢倒进去。有时候我也调皮,悄悄地靠近猪圈,趁猪不注意把猪食倒进去,倒在一头,然后慢慢添加;若是被猪发现了,我就先不喂它们,过一会儿再来。喂完猪食之后,看到猪把猪食全部给吃完了,我才走。看着两头猪吃饱喝足以后,迈着悠然的步子朝着睡觉的地方走去,我的心里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冬天的时候,为了怕猪会着凉,每天都会把稍微弄散了一点的稻草丢进猪圈,以保证猪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可是给猪清理粪便的时候可就特别麻烦了。清理粪便的时候,要人钻到猪圈里面去,用铁铲一铲一铲的弄出来。小时候力气本来就不大,弄这个可费劲了。那些给猪睡的稻草,会把它弄出来进行晒干再用。如果每次都是用新的,家里存放的稻草很快就会用光的。把粪便铲完以后,还要拿扫把把里面扫干净,最后再用水冲。当时提水也不容易,得到湖边去提,还好不是很远,靠近家旁边就有。不过这样提水也很累,把猪圈清洗干净,得要好大几桶水呢。

  清洗猪圈的时候可不容易,你进去得一直半弯着腰,不能站起来。当时为了解决夏天的晚上猪会被蚊子叮咬,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就是把整个的猪圈全部用那种很密很密的网罩住,整个的封闭住,才不会进去蚊子。在夏天,蚊子特别多的时候,还会点一些蚊香,防止有漏网之“鱼”。不然猪可就白长了,吃了那么多的食物,不长肉,不上膘。所以清理粪便、打扫猪圈的时候,就很累了。每次要清理猪圈,得是黄昏的时候,在打扫完以后,看见猪的身上脏兮兮的,便要多提几桶水,顺便也给猪冲个澡,凉快凉快!

  随着猪一天天长大,季节也在时光中更迭,转眼便到了秋天。秋天的时候,猪圈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也就慢慢成熟了。乌鸦看到红彤彤的柿子,也来咬上一口。有时候,柿子已经成熟了,乌鸦轻轻啄了一下,整个的柿子便“啪”的一声,掉进了猪圈里。正在熟睡的猪听见声响被惊醒了,看着眼前红红的柿子,便一骨碌爬起来,把红彤彤的柿子娴熟地一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如同一个孩子。当然,有时候乌鸦也不服输,眼看着到嘴的柿子飞进了猪圈,很不服气,便想要把它给夺回来。每每乌鸦悄悄地溜进猪圈,嘴里叼着柿子准备逃跑的时候,猪也会一声怒吼,乌鸦便有些害怕了,丢下柿子仓皇逃走,猪猪便有滋有味地享受着它的战利品。

  记得有一次,猪饲料吃完了便到集市上去购买。事也巧,原先的那种饲料刚好卖完了,于是就随便拎了一袋回来。可是这种饲料不怎么好,里面没有添加防止猪跳栏的成分。也就是这个秋天,猪圈里的猪开始了胜利大逃亡,从猪圈里面跳出来了。这一下子可不得了,猪一跳出来,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四处跑。刚好我家边上是自己家的稻田,但不远的地方就是别人家的菜园子。这一下,猪把别人家的菜园子里的菜给拱得东倒西歪,还留下了一连串的痕迹作为证据,那足迹“定格”在别人家的菜上。之后父亲在几位邻居叔叔的帮忙下,费了好多力气才算把猪给弄回来,把他关进了“牢笼”的时候,父亲坐在猪圈旁的石头上长长出了口气。

  要过年的时候,猪也就可以出栏了。那时候,我家养猪在村子里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养出来的猪总会比别人家的好,个个膘肥体壮,足有三四百斤重。当时村子里的很多人问我妈,给猪吃了啥,长得这么大,年年猪圈里养出这么膘肥体壮的年猪?这时候母亲总会笑着说,没啥,就是每天俺多喂一遍。到了年关,处理猪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省事一点,直接估卖给村子里或附近的屠夫,或赚或赔一点;二是自己家请屠夫帮忙杀,猪肉在村子里卖掉。后来觉得第一种方法划不来,就沿用了第二种方法。每年自己家杀猪的时候,都要打爆竹。把肉卖完了,中午还会请那些买了猪肉的亲戚朋友到家里吃饭。于是,小时候总会盼着杀猪,因为杀猪的时候,就要过年了。如今想想,那时候过年才有年的味道。

  这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家里面早已经不养猪了,就连整个村子养猪的也寥寥无几了。虽然现在吃猪肉非常的便利,可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吃不出原来的那种感觉。而关于养猪的一段段记忆,也成为了记忆深处甜蜜的回忆,那岁月里的痕迹,在这个冬日里被我轻轻拾起,依旧是那么的清晰、亲切。用手轻轻触碰猪圈的墙壁,上面布满青苔与杂草干涸的痕迹。猪圈上面盖的那个棚子,也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木头。随着风雨的侵袭,岁月的无情,如今用手轻轻一碰,竟然可以掉下碎末来,是的,记忆犹在,猪圈却老了。

  沿着一缕冬阳的光线,望了望头顶的那颗柿子树,静默地伫立在北风中,凝重的目光写满了沧桑。那光秃秃的柿子树枝丫,在犀利的风中摇曳着。似乎也在嘲笑那破败的猪圈,经不起岁月的无情,一缕怅然浸染了我的心境。

  记忆如一柱檀香,在这样一个冬日里悄然无息地被点燃。那些曾经的记忆在心海,轻轻划过,携思绪飞向远方。一抹冬阳洒在脸上,光晕若即若离。那暖暖的光线下我仿佛再次看到曾经熟悉而温馨的场景,也是在这个晨阳升起的时刻,我站在猪圈外的石板上,看着猪圈里的猪“吧唧吧唧”吃食的样子,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