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尊自爱力求的动力却一切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2、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3、男人——百分之八十的那类男人,潜意识里只有两样东西——自尊心和虚荣心。能够掌握到这种心理,叫一个骄傲的大男人站起来、坐下去,都容易得很。——三毛
4、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康德
5、就我所见,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如何避免自己行径妄自尊大。——李奥贝纳
6、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7、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伏尔泰
8、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9、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10、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在脊椎骨上;在神经上;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
11、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12、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谢尔盖?耶维奇
13、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箴言
14、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15、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格外珍惜自尊,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佚名
16、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
17、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18、君子宁为维护尊严而死,不为苟且偷生而寡廉鲜耻。——瓦鲁瓦尔
19、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席勒
20、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这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21、我们绝不去依附那些衣冠楚楚的伪君子来保护自己的清白。——泰戈尔
22、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毛姆
23、一个人要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24、没有自尊的人,既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25、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26、尊重他人是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27、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28、一个人开朗豁达,就会感受到自尊的快乐。——佚名
29、李小龙: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地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
30、虽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数美德的双亲。——柯林斯
31、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李小龙
32、那种必须为之竞争的尊严比争吵更无价值,因为真正的尊严,其本质就是容忍。没有一个人的尊严在竭力维护时会毫无损伤。——泰勒
33、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愿意献出一切。刘成乾
34、在我死后,请将我站立着掩埋,因为我跪着活完了一生。——吉卜赛人
35、任何人都不许轻视自己及其人生。——奥铿
36、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西德尼
37、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须谦虚。的确,人性是有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有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汤因比
38、不可能这三个字只存在与愚人的字典里——拿破仑
39、一个人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百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希腊)亚里士多德
40、一个男人,不管是谁,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都会铤而走险,做出丧失理智的事。——罗布莱斯
41、我自己决不为自己去侵犯人类的尊严。——达尔文
42、个人的体面与尊严,平等,自由等等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没有的。——王小波
43、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44、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桑塔亚那
45、没有哪个人比你的生命重,没有哪场爱情会比你尊严重。——米娜
46、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47、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於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希特勒
48、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于获得的荣誉,而在于本身值得这荣誉。——牛顿
49、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50、擦地板和洗痰盂的工作和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尼克松
51、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52、为了迎合风向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53、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54、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王小波
55、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56、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高尔斯华绥
57、君子之于人也,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程颐
58、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59、生命的尊严使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60、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佚名
怎么跌得有尊严阅读答案
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摩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那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远行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我们没有学过。
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现在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节)
1.作者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
2.文章第二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理解“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句的含义。
4.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1.当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跌倒时,我们社会缺少应有的关爱;我们的教育只教会孩子追求卓越却没有教会孩子怎样面对跌倒;孩子需要学会从跌倒中站立的勇气和智慧。(意思对即可)
2.烘托了孩子自杀前绝望的心情和“我”闻此消息时沉重的心情;为文章奠定一个较为沉重的感情基调;为下文作者对这个男孩自杀事件的思考、追问作铺垫。(意思对,言之有理即可)
3.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历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又是孤独的,孤独应该是修炼中的一种常态;我们只有在孤独中学会思考,具备面对挫折的坦然,才能获得生活的智慧。(意思对即可)
4.开放性试题,分别从“教育”、“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明确,阐释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怎么跌得有尊严》阅读理解附答案
怎么跌得有尊严
龙应台
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摩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那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远行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我们没有学过。
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现在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节)
1.作者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
2.文章第二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理解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句的含义。
4.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当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跌倒时,我们社会缺少应有的关爱;我们的教育只教会孩子追求卓越却没有教会孩子怎样面对跌倒;孩子需要学会从跌倒中站立的勇气和智慧。(意思对即可)
2.烘托了孩子自杀前绝望的心情和我闻此消息时沉重的心情;为文章奠定一个较为沉重的感情基调;为下文作者对这个男孩自杀事件的思考、追问作铺垫。(意思对,言之有理即可)
3.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历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又是孤独的,孤独应该是修炼中的一种常态;我们只有在孤独中学会思考,具备面对挫折的坦然,才能获得生活的智慧。(意思对即可)
4.开放性试题,分别从教育、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明确,阐释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林清玄:人要活在当下
我与扬州因缘深刻。8年前,曾经来过“扬州讲坛”。
这20年来,到扬州的情景就像梦一样。今年63岁,再往前回顾,更像梦。
有时,就是因缘所成。
家里穷,要比别人更用功
我出生在台湾一个非常偏远的乡下,是个大家族,家里18个孩子,我排行12,写小说,可以称为“林十二少”。我出生的时候没哭,据说还带着神秘的微笑。爸爸给我取名“清怪”。后来,改为“清奇”。在报户口的过程中,受人启示,改为“清玄”。很多人以为“清玄”是笔名,其实不是。
家里穷苦,我8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读了很感动,立志成为作家。要知道,我们家祖辈都是农夫。爸爸问我,作家是做什么,我说写字,人家就给钱。他说傻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没有人相信我,我会成为一名作家。我写下《和时间赛跑》,立志这一辈子跟时间赛跑。为了成为作家,小学我每天写500字文章,中学1000字,高中2000字,大学3000字。现在,写了200本书。因为家里穷,要比别人更用功。
跟佛学的因缘开始很早。我家到佛光山,坐车半小时,走路一小时,很近。母亲的娘家离得更近。每年夏天,爸妈要我带点水果去,听说有个扬州师父在那里开庙,那就是星云大师。我当时,不满10岁。
有些事,你料想不到。以前在乡下,没有出路,每天想离开。我上初中,环境不好,学英文,发现我的英文老师不大懂英文。学校来了美国人,他们不会英语就躲起来。一天,教today,老师在旁边写了读音“土堆”,yestoday,读“也是土堆”。教单词tomorrow,就是“土马路”。读到这里,我想一定要为我的明天铺一条土马路。
一本书开启觉悟的心路
14岁,我在家里坐不住,要离开家乡。爸爸妈妈很开心,这样家里少一个人吃饭了。妈妈给我一个瓶子,里面有三样东西:泥土、井水、香灰。妈妈说,离开家乡,就会水土不服,带着这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就不会水土不服。这几天,扬州就是我的家乡。
我做了很多的杂事,一边养活自己,一边读书,不停工作,不停写作。乡下孩子,离开家乡以后,会容易迷失,追求物质的成功。我一度觉得,成功就是变成有钱有名有影响力的人。三十岁,我被认为是很成功的人。我做了台湾最大报社总编辑,在电视台、电台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台湾选最成功的十名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在列。
成功带给我的是苦恼和忙碌以及负面的事情。一天,我在报馆,等待看小样,打开抽屉,有一本书,印度哲学很重要的书。书的第一句话就打中我。一个人到了三十岁时,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不这样,就是一步一步在走向死亡的道路。
真正的觉悟来自内心的革命
什么叫“觉悟”,其实是从佛学来的,学习看见我的心,就是觉悟。我要到山上闭关思考,带着书上山。每天早上打坐,阅读经文。我读了2000多部经文。经过3年非常努力的修行,自觉功力大增。
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觉悟来自内心的革命。中国汉字很有寓意,“仙”,心里一直往山上走就是仙,往山谷里走就是“俗”了。
我想,我应该把经文的道义写出来。我写了两幅字挂在墙上,一幅是“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第二幅是大师说的内容。
我开始讲授佛学,第一场5个人听,第二场50个人,第三场500个人。后来,每次演讲都要交通管制。然后写了佛学文章。印刷机器不停印。我到大陆演讲,走了300多个城市,前面17年全是义务演讲,分文未取。只是想告诉大家佛学。
经过千年发展,有人认为佛学与很多人现代生活的融合出了问题。其实,这是误解。关键是不能把学习佛学的心和生活的心分开。我有三个孩子,从来没有打过他们。我相信因果。
心打开了,就明白了。
每天要静心要活在当下
我出了星云大师传记《浩瀚星云》。大家要静心,要把心静下来。禅,单纯的心。一天你的工作是8小时,你用8分钟来静心。找一个地方安静地坐着。8分钟练好了,18分钟,一个小时……每天静心,对这个世界就会看得很清楚。
大家要活在当下。很少人知道,当下是什么东东。一秒钟有3600个当下。活在当下你就会忘记过去的痛苦和未来的烦恼。因为时间对你做了“切割”。
禅宗的祖师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可是,一般人吃饭时百种需索,睡觉时千般计较。没有办法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在生活中,不会心烦意乱。怎么样喝茶?有禅师说,茶禅一味。当端起茶杯时,要有和爱人会面时缠绵的心。喝完,要把茶杯轻轻放下,要有和爱人离别不舍的心。
要快乐,保持欢喜的心。还要知道人生没有完美的境界。很多大师的离去都是痛苦的。因为此刻的圆满,不是终极的完美。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一个老人,年轻时就发誓,要寻找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为妻。20岁出门,寻找到80岁,还没有结婚。他找到过一个满意的,但那个女子在寻找世界上最完美的男子。不会有完美的结局,一辈子只要得一分,这辈子就圆满了。100辈子,就100分了。
院子里,一只蛹变成蝴蝶。蝴蝶一起飞,就很美,在荒野里飞。没有爸爸妈妈教它怎么飞,一飞就飞走了。
现在,我觉得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和忍耐,做到了,就成功了。
每天睡前,可以把自己今天的成功记下来,放在床头,每天写几句,一个月后回头去看,你就发现,你变得更成功了。内在的革新,越来越好。
人生有三种境界
欲望和眼前美好的生活是小美。小美很难长久。第二个更好的境界,是文化的境界。但是,即使你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也很难解决生命的`困难。生老病死,相爱的人都会别离。要解决这样的痛苦,唯有修行。
修行,不断创建内在的美好。这种美好创建起来,生活就不同了,变得从容。人生的追求就是这样,因为从容,步履就会轻巧。践地唯恐地痛。
我经常边读经文边感动,那时记忆力非常好,把这些句子背诵下来。它们就像雨露、闪电、梦幻,都留在我的心里面。心无挂碍,进入内心更美好的境界。我写过一本书,叫《在云上》。人生风景不变,但人的境界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最近,我有三本书出版——《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
我年轻时爱莲花,跑几个小时看莲花。我常买莲花,买完了,正要走,一位老者说:我看你不会挑莲花。现在是早上,莲花开放最好的时光,现在不开,下午晚上也不会开。我感触很深。妈妈要我看芋头花,我看了大吃一惊,芋头的花跟莲花的花一样美。我坐田埂上,双手合十。每一个深刻的状态,就是悟,不要抱怨人生。有愿,就会有缘。
清净、细腻、柔软、坚韧、芳香,祈求内心的莲花开放。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和最有智慧的人,是两条不同的路,要及早选择。每一个人心底都有莲花,我希望大家打开内心的莲花,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记者桂国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本报专访
林清玄:
身为扬州人幸福!
20年,扬州在林清玄的脑海里,铭刻下深刻的记忆之痕。他难忘20年前,自己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惊奇和激动。昨天,林清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我觉得身为扬州人是幸福的。”
扬州有历史的情怀
“我喜欢这里,因为扬州有历史的情怀。”林清玄很是怀旧,“记得20年前自己第一次来扬州,有人力车,5元钱就可以在城里兜一圈了。而且,街头有作画的,有刻印章的。”他爱浸润这座城市的文化味道。
他说,扬州人与人,人与土地的关系是那么地密切而美好。这也是一座孕育无限梦想的城市。
林清玄说,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了儿童绘画第一名,还进行了巡回演讲。长大后,发现最喜爱的还是文字。
林清玄习惯于几本书一同开工。“这要求作者对生命有很高的热情。”说起爱好,旅行、美食、文学、音乐、艺术、禅宗等等,都是他所徜徉的世界。
创作的时候,林清玄更享受一种随心的状态,“哪本先交稿,就先出哪本。”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回想起人生中最难的时光,林清玄说,应该是想要放弃世俗生活状态的那个阶段。“当时,外界的人觉得我很成功,其实,我的内心很挣扎。最终,我放弃了世俗的挣扎,跑到了山上。”林清玄说,自己几次大转弯,每一次转弯在外界看来都是不可思议。“我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正如,14岁就离开家乡闯天下;30岁辞掉所有的工作闭关修行;45岁又开始了一次婚姻。
“我是单纯的人,不会压抑和隐藏自己。”
不会背负太多的社会评价
林清玄与台湾文学圈中的诸多著名人士都是挚友。
“当年,我和三毛常常见面吃饭,她是一个情感丰沛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开导别人,自己却背负了别人的很多烦恼。”林清玄说,三毛当时还想把房子卖给他。“但是因为柠檬花开了,不卖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乐趣的人。”
说起自己,林清玄说:“看过我的书的人知道,我从来没说自己了不起。”自己只是一个乡下的孩子,走了很多不同的路。“我不是完美的人,我不会背负太多的社会评价。就像奥运会第一名,听不到掌声和嘘声,因为他跑得快。我也希望自己能这样。”
记者桂国
现场问答
问:您如何看待写作?会遇到思路堵塞吗?
答:写作对我来讲是修行的一部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写作需要灵感,灵感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一定要把握住。我在路上,下起大雨,突然有灵感了,来不及走到屋檐下,夹着伞就写。一二十分钟,当我抬起头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围着三圈的人。我思考习作的方式不是一篇文章。每次我五六本书,七八本书一起想,一起写。有点像奥运选手赛跑,看谁先跑到终点,先出版。比较重要的是,建立起思想的树,你的思想如果像一棵树,你就不用担心有没有水果,因为上面会结很多的水果。
问:您对孩子的教育持什么观点?
答:我曾经读过科学报告。报告是研究社会最顶尖的人。调查发现,最顶尖的人,读书时在班上7名到17名。因为7名到17名,人际关系好;不会把时间全部用来读书,有创造力,也是压力最小的一群。我读了这个报告,感动得不得了,我一直在寻找自己成功的原因。(笑)终于找到了!不要以为成绩就是一切。一段时间,我在美国访问,哈佛大学校长给毕业生致辞,恭喜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将来会充实学校的研究力量,同时恭喜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从创建开始,都是成绩不好的人捐建的。我们家兄弟姐妹18人,每个人都做了不同的事情,我的一个弟弟是非常好的厨师,我有一个哥哥是富翁,一个哥哥是农夫。儿孙自有儿孙福,小孩自己会找出路,不要担心。
问:请问如何观心?
答:观不是看,也不是见。观照到细腻的分别,才是观。关注自己内心的起伏,不一定要特别的场景和时空。比如跟太太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回转自己的心,写一张纸条,不存隔夜之气。如果一直往前冲,不懂得回转,就不可能回转,回到内心的自在。现在的人,关手机,自在。
问:何为灵性?
答:我讲过生命的三个层次,生活中的欲望,文化的满足,灵性则是第三个层次,如果你走过了身体的追寻,再走过心的追寻,就会走到灵性。不会因为生命的起伏、成败、高低,有所不同,一直保持在生命的高点,不会因为你受到挫折,失去灵性。灵性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你找到,就永远不会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