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小红帽的故事短句 正文

小红帽的故事短句

时间:2025-09-08 23:32:30

童话故事手抄报版面

  小红帽自己就是那隻大灰狼,或者童话里红帽是受害者,但在目前现实世界里,谁都是狼!下面是有关童话故事的手抄报版面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童话故事作文600字《银尾巴的故事》

  那只拥有银色尾巴的金鱼生活在普普通通的鱼缸里,就像这只鱼缸似的,这只金鱼也没什么特别的,除了它的银尾巴。于是它便时常看着自己的尾巴幻想着自己有多么的高贵,也因此瞧不起那些红尾巴金鱼。这样一来,它孤立了,那些被它数落过的鱼儿们都对它冷眼相看。在主人喂食时它也因为此而夺不过食物导致它饥肠辘辘。这样饿着一天又一天,银尾巴金鱼几乎昏厥过去,眼毛金星着。而它的银尾巴也随着它营养不良,渐渐一天一天的变成了红色,它这才明白自己其实与别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自己是如此的普通。

  曾有银尾巴的金鱼后悔了起来,“我不应该这样对待其他金鱼呀。”这样懊恼的话在它的脑海中一遍遍的想起。它回头看看自己仿佛褪了色的尾巴,已经失去了银光灿灿的美丽。这样的打击,加上它已经饿了好多天,它眼前一黑,躺了下去……

  “你瞧瞧这只金鱼真是漂亮,平常怎么都没见过它。”

  “怎么还昏过去了,真可怜。看样子是好多天都没吃东西了。”

  “呀…它醒了!”金鱼张开眼观望,自己已经被鱼群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大家咿咿呀呀的议论着这只来历不明的小金鱼。这时,不知是哪只金鱼忽然来了句:“你还没告诉我们你是谁呢!”这一说,其他的小金鱼就跟着起哄:“是啊是啊你是谁?”

  “我…我……”那只金鱼不敢开口说自己是那只曾经有着银尾巴总数落其它鱼的`金鱼。或许在它看到有这么多金鱼围着它看它关心它时,在它心中的那个高傲的自己已经死去了。它需要的是友谊。

  “没关系,无论你是谁,我们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家园!”一只金鱼喊着,其他的鱼儿们便也赞同的跟着它喊起来。金鱼羞红了脸,它默不作声,心中甜滋滋的。

  许久以后的今天,当你定睛看这个普普通通的鱼缸时,你会发现这里面所有的金鱼都是红色的尾巴。可它们却都有一颗银光灿灿的心。

  童话故事的起源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

  而且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

  另外,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

  人类童话发展源远流长,古代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也可算是童话的一种。人类的童话作家两大最杰出的代表都是北欧人,丹麦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尔玛·拉格霍芙。

  关于童话的唯美句子

  1、在童话中长大的人,是脆弱的。长大后,她必将经历至少一场劫难。因为生活比童话残酷一百倍。

  2、童话,一个多让多迷恋的词。就算知道到头来伤的还是自己,却还是飞蛾扑火,即使我们知道那美丽童话下的残酷,却还是不愿相信,因为这会让我们害怕,害怕那所有美好的一切到头来只是个虚假,残酷的梦幻......

  3、听说,人住的街道,是很美丽的。比起鱼和别的动物,人有人情而且心地善良。我们虽然在鱼和别的动物中生活,但我们更接近人,所以我们要到人中间去生活。

  4、童话故事的情节,不会上演

  5、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6、人生的旅途中,你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自己走。总有一天要抬头迎接明媚的阳光。合上书页,不代表就忘记了美好的童话,而是从现在开始,拥抱自己真实美丽的人生。感谢你,陪我每一段独自勇敢的时光,要学会爱惜自己,原来这是件很重要的事。

  7、缘分像一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童话读得太认真又会流干眼泪。

  8、没有浪漫的爱情,只有凄美的童话。

  9、"小红帽自己就是那隻大灰狼,

  或者童话里红帽是受害者,

  但在目前现实世界里,谁都是狼!"

  10、"Ilikeove.发光的女孩,眼睛水灵灵,忽闪忽闪,前前后后,目光跟着她游离,幻想与现实在旋转,蓝色的鱼,在她身后追随。"

  11、流星,注定一闪而逝;浮萍,总是随波逐流;白云,只能在天空漂泊流浪。真实的世界不是一部温婉的童话,或许这些往事会化成最美的那朵云,停泊在记忆里,得到和失去会在这同一源头回响。

  12、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13.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14.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端午手抄报版面

  烈日照,西瓜熟,五月里,初五到,端午节,真激动,米豆枣,来备好,买来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鲜,五谷全,样子俏,裹糖吃,似神仙。

  端午手抄报篇一: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手抄报篇二:赛龙舟

  星期五下午,回到家里,饭已经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打开电视。我拿起遥控器,刚想调到动画片,我爸爸一把抢过遥控器,说:“儿子,你都五年级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动画片了,看点有意义的吧!”我极不情愿地说:“好吧!”。原来,爸爸要看赛龙舟呀!

  只见那些龙舟像一条条龙飞凤舞的神龙在江中游。比赛规则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龙船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分别有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真是壮观啊!

  每艘龙船船长大约为20—30米,船上约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强体壮、力大如牛的人,他们一起划桨,同心协力、不言不语、竭尽全力的在奋勇前行!只见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真是竞争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队的拉拉队,也在台下较起劲来,加油声连绵不断,有人还打起响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赛龙舟的人举起大拇指,心想:“你们真棒!”

  最终红色的龙船在冲刺阶段终于夺取了冠军。太好了!真是如我所愿,“红龙”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里鼓励哪些失败的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赢,我为你们鼓气、加油!”

  看完比赛,我上网了解了关于“赛龙舟”的传统文化:

  原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手抄报篇三: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童话手抄报版面

  “童话”一词,也是作为体裁涵义的“童话”的首次崛起.这套丛书所选的是“为童子之用”的“东西各国”的“特编小说”,目的在于“启发智识,涵养德性”,下面是童话的版面手抄报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童话故事作文《追求自由的气球》

  以前有一个气球,它是属于一个小男孩的。这是小男孩3岁的生日礼物。3岁的他还不懂事呢,他一拿到气球就开始拿着它乱撕、乱咬、乱踩,幸好妈妈过来了,把它放进了阁楼里,它总算逃过了一命。要知道,它的很多小伙伴都在死在了小朋友的脚下。刚开始,气球觉得呆着阁楼还是蛮好的,可是时间一久,它就觉得实在太无聊了。就决定要自由、飞向蓝天、飞向宇宙,气球暗自下决心。它首先得突破这堵墙,于是不停地顶啊顶,顶啊顶,桌子、箱子、椅子们都劝它不要白费力气了。可是气球仍然不灰心,继续顶,因为它实在太想自由了!小男孩找不到气球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大声呼喊:“气球老兄,你在哪?”可是气球哪里听得到,它顶的多认真啊。就这样,气球从早上一直顶到晚上,已经筋疲力尽了。它决定先睡个觉,明天再顶。可是,不停有人走过的声音吵得气球睡不好觉,整一个晚上气球都在半梦半醒之中。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气球顶的都快出脑浆了,墙壁还是毫发未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也慢慢的长大了。有一天小男孩来到了阁楼,气球一眼就认出了小男孩,它想:我要再次被撕扯、踩踏吗?这样我自由的美梦就要破灭了。然后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死亡。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没有撕扯它,而是带着它出去玩了。它飞在高高的蓝天上,试图挣脱小男孩的手心,可是这都是无用功,它只好放弃了。忽然,小男孩一闪手,气球立刻抓住机会飞了出去,正在它得意忘形的时候,它被树枝挂住了。哦,糟糕透了。它这样想着。树下的小男孩看见了,连忙跑回家拿锯子。气球看见亮闪闪的锯子,心里更是心急万分。因为它知道,它是拉不动树的。但此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阵大风吹过,把气球从树枝上吹了起来,气球离开树枝越飞越高。“哦!我终于自由了!”气球欢呼着。

  关于童话的名言

  1、在童话中长大的人,是脆弱的。长大后,她必将经历至少一场劫难。因为生活比童话残酷一百倍。

  2、童话,一个多让多迷恋的词。就算知道到头来伤的还是自己,却还是飞蛾扑火,即使我们知道那美丽童话下的残酷,却还是不愿相信,因为这会让我们害怕,害怕那所有美好的一切到头来只是个虚假,残酷的梦幻......

  3、听说,人住的街道,是很美丽的。比起鱼和别的动物,人有人情而且心地善良。我们虽然在鱼和别的动物中生活,但我们更接近人,所以我们要到人中间去生活。

  4、童话故事的情节,不会上演

  5、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6、人生的旅途中,你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自己走。总有一天要抬头迎接明媚的阳光。合上书页,不代表就忘记了美好的童话,而是从现在开始,拥抱自己真实美丽的人生。感谢你,陪我每一段独自勇敢的时光,要学会爱惜自己,原来这是件很重要的事。

  7、缘分像一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童话读得太认真又会流干眼泪。

  8、没有浪漫的爱情,只有凄美的童话。

  9、"小红帽自己就是那隻大灰狼,

  或者童话里红帽是受害者,

  但在目前现实世界里,谁都是狼!"

  10、"Ilikeove.发光的女孩,眼睛水灵灵,忽闪忽闪,前前后后,目光跟着她游离,幻想与现实在旋转,蓝色的鱼,在她身后追随。"

  11、流星,注定一闪而逝;浮萍,总是随波逐流;白云,只能在天空漂泊流浪。真实的世界不是一部温婉的童话,或许这些往事会化成最美的那朵云,停泊在记忆里,得到和失去会在这同一源头回响。

  12、童话并不真实,但其中含义深长!

  13、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与真实。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总是相聚也无法合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14、我想送给你那一朵握紧在手里的花,还不够完成一个童话,所以看着你浅笑安然,匆匆走过有我的年华。

  15、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16、有时候我们总在熙熙攘攘的过往里,体会着爱与被爱的故事,只是走到故事的背后,我们又在某一个时刻发现,爱与被爱,就在那么一瞬间的流失里,有的人有的事却成了经过,谁又不想和谁在爱情里天长地久谁又不想和谁,在时光的岁月长河里相依相伴只是时间经历,还包括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学会了理智,丢失了浪漫,不是现代人的.爱情童话无法延伸过去,而是现代人的重负与压力,让我们彼此都没有办法学会为谁而等。

  童话故事作文:许愿树的故事

  传说中的深山里,存在着一株幼小的小树苗,它的枝叶鲜绿,树干呈浅褐色,姿态十分诱人。它不是平常的小树,因为它市一棵许愿树。许愿树的幼叶可让人长生不老,果实可让人美梦成真,花朵异常美丽,于是就成为许多人处心积虑,渴望挖掘的宝贝。

  有一天,我去爬山的时候,在山顶上的树上发现一颗果实是金黄色的,花瓣粉绿,看了太漂亮,不知不觉中就把它採回家了。养了一阵子后,结果有一天,树突然发出万丈金光,果实里面跳出了一个又一个我想要的愿望,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颗许愿树。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赶紧跪下来许了一大堆愿望,结果这些愿望非但没有实现,而且树还奄奄一息,好像快要枯萎了。我赶紧浇更多水希望它起死回生。

  第二天,树还是一样没有好起来,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太贪心,而许愿树精灵不给我许愿了呢?”我诚心诚意,低头向许愿树认错、忏悔。

  隔天,我的许愿树又再次的活了起来,活得绿意盎然,活得苍翠参天。我马上又再一次的许了一个愿望,希望获得一匹骏马。第二天,那个愿望果然实现了,一匹俊俏的白驹活生生的在我眼前,叫我不敢置信,但它是真实的。我一时被高兴冲昏了头,又再次贪得无厌的许下了更多愿望,但这次许愿树真的枯萎了,任凭我再怎么抢救,再也不会恢复生机了。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痛哭流涕,但也无济于事。突然一道金光四射,出现了一位白衣仙子,她对我说:“你实在犯了太多错,我无法原谅你了!”说着就消失了。这时我才发现,做人不能太贪心,要知足常乐,这样的生活态度才是最快乐的!

端午手抄报版面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的手抄报该画什么呢?

  端午节的由来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四,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五,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员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六,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天。

  端午节民风民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利,驱病邪。在城市很少看到这个习俗了。雄黄酒市场上有售的,但咱可从来没有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