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好句
导语: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好句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十四节气好句
1、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2、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3、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4、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5、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9、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0、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11、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2、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3、七一,一雷九台来。
14、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5、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8、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19、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0、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1、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22、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4、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2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2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27、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28、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3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31、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32、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3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34、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3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36、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37、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38、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39、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4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4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42、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43、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44、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45、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46、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47、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当圆。廿三四,月暗暝。
48、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49、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50、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拓展阅读】
也许多年在农村生活的习惯,我很喜欢农村的节气。很早就想写一写夏天的节气里,因为我已写过了春天、秋天和冬天的节气,唯独还没写夏天的节气,可能对夏天有点偏见。不觉已进入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了,那就在“小满”这个节气里,给夏天一个小小的满足吧,也好聊以xx罢了,给“二十四节气”一个圆满。
立夏
立夏,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为了先给“立夏”一个确切定位,我先查了《辞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字见解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中国习惯将立夏作夏天开始。但气候学常用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作为夏天开始的标准。”每年过了“立夏”之后,似乎没有夏天的感觉,仿佛还处在晚春的时节。不过,这个时候的气候已没了寒意,“风”和“阳光”都是暖暖的,“立夏”过后,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郊野、走向山峦、走向村庄,隐隐的感觉就不一样,这是“立夏”过后大自然带来的温情。
“立夏”的“夏”在过去表示“大”的意思,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所以叫“立夏”。现实的农村生活正是这样,立夏过后,农作物生长渐渐旺盛起来,眼见着农作物开始长了,乡民们就开始日益繁忙起来,这就是田间精管细作的重要时节。在农村常流行的一句谚语叫:“立夏三朝遍地锄。”实际就是说,过了“立夏”三个晌后,农作物都开始锄了,这也是锄地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锄地,既可使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又可锄掉田间刚刚长出来的杂草。因而有人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立夏过后,田间地头往往都会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不过,现在大多都用除草剂除掉杂草,“立夏”前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忙碌了。
过了“立夏”,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收麦了,小麦似乎心有灵犀,在铆着劲地长。起初三两天一个样,后来就会一天一个样。呲牙咧嘴地露出了笑脸,在告诉人们,快成熟了,期待着收获,这大概是夏季庄稼地里唯一的收获吧。
小满
小满,这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只是小满,还没有大满。这个时候,正是我国北方小麦进入乳熟期,籽粒渐渐饱满,大概因而得名。
昨天,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小满,地下升起的阳气充满地面,是全年最‘接地气’的时候。”其实,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小满”有了质的感受,就说小麦灌浆已达到“小满”的程度了,还没有完全灌浆。小满未满,所以欣欣向荣。儿时见微风吹拂着一片片小麦,就像大海的波浪,不,这是翻滚着一道道的麦浪,麦田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无数的小麦在欢乐的歌唱;麦穗在不住地点头致意,感谢上苍的惠顾,感谢人们的照顾,它终于长成了这样;田野里翻滚着一片片金黄,空气中飘荡着一阵阵麦香,这就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这就是小满的时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独把“小满”说的这样生动传神,让人从字里行间就能进入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芒种
“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年教过我的是一位上过私塾的老教师,他整天教我们背“春雨惊春清谷天”。他对“芒种”是这样解释的:“你要记‘芒种’,你就记着‘忙着种’就行了。”因而,我对“芒种”这个节气记忆犹新。
其实,让我记住的是它字面上的意思,而让我体验深刻的是现实中的意义。那时到了“芒种”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成熟,低下了昂贵的头,等待人们去宰割,玉米、谷子等各种夏播作物就要开始播种,正是播种最忙的时节,也就是刚提到的“忙种”字眼的真实体验。这个时候,乡民们都流行着一句话叫:“春争日,夏争时。”从这句民谚就感受出有多忙。那时,每到“芒种”前后,正是“三夏”大忙季节,即:搞好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真是“样样都忙”。记得那时叫喊的一句口号叫“虎口夺粮”,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要求学生们都放“伏假”,搞好夏收夏种,颗粒归仓。
镰刀,割着的是满满的收获;耧斗播下的是秋天的希望。“芒种”里演绎着的“一收一种”是多么匆忙。
夏至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日。《辞海》中解释说:“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天文学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日渐缩短,儿时经常听到:“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冬至长、夏至短。”的说法,是说“夏至”是一年中天气长短的分界线,夏至过后,一天比一天短。
“夏至”过后,因南方暖湿空气势力较强,与北方渐渐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于江淮流域,形成梅雨带。这个时候易暴发洪涝灾害。夏至时节,农作物生长很旺盛,杂草、病虫之类的也迅速生长、繁衍,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俗语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形象地说明了夏至期间田间管理的重要。
过去,在农村还常听说“不过夏至不热”“过了夏至热死人”的口头禅,说的是“夏至”过后,虽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但气温就像攀比似的,一天比一天高,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人们普遍“苦夏”,不爱吃饭。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从夏天开始改变饮食,“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就开了头炮,在民间很有讲究。
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说的是,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大地上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还不是十分热,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因而称为“小暑”。在民间常流传着:“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说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
根据近年来的判断,小暑前后,我国许多地区都进入暴雨季节,常有山洪暴发,甚而引起泥石流,这是防洪的关键时期。小暑前后,正是全国的农作物进入迅速成长阶段,而这个时候,随着高温的持续攀升,也是病虫害盛发的时节,也是田间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
大暑
大暑,是夏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夏天的收尾,也是夏季最热的一个节气,就是因最热而得名。大暑,每年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最为频繁,也是抢收的关键时期。
在炎热的大暑里,大自然用生花妙笔安排的非常妥帖,为炎热的酷暑天带来清凉。每年酷暑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携带相机,徜徉在小城荷花桥畔,只见一池池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暴晒,晨开暮敛,生机勃勃,正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特别招人喜欢。我一边观赏着荷花,一边拍摄着荷花,暑热的烦恼早已抛之脑后。我想,荷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专来人间消暑纳凉的。
生活在夏天的节气里,感受着气象的变化,物象的不同,品味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享用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古诗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下面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01
立春
万物复苏,耕耘播种,啼莺舞燕,
绿芽萌动,蛰虫始振阳气生。
02
雨水
潇潇细雨天渐暖,
雨水纷纷送肥忙。
03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
天气回暖雨水降。
04
春分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依依拂心田,
白天黑夜两均分,春意融融燕子归。
05
清明
细雨纷纷,春茶正香,扫墓祭祖,
春游踏青,植树造林,杨柳长青。
06
谷雨
雨生百谷,谷雨断霜,
祈福消灾祭仓颉。
07
立夏
蝼蝈鸣,蚯蚓出,
田埂野菜日日长。
08
小满
鸟衔樱红笑插秧,
垄头麦穗始灌浆。
09
芒种
芒种时节样样忙,
梅雨潇潇涨池塘。
10
夏至
鹿角脱落,蝉鸣不休,
江南梅雨连绵,池荷锦鲤畅游。
11
小暑
炎热温风至,雪糕解暑凉,
行人外出皆遮伞,开胃靠饺子解馋。
12
大暑
高温酷热三伏天,懒摇风扇纳清凉,
池塘嬉戏避炎热,西瓜味美正甘甜。
13
立秋
暑去凉来,落叶知秋,
寒蝉凄切禾谷成熟。
14
处暑
秋雨寒凉,禾谷满仓,
秋高气爽,人间雷降。
15
白露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鸿雁归,正值柑橘肥美时。
16
秋分
秋分祭月,昼夜均长,
水涸田龟裂,桂子飘香。
17
寒露
袅袅凉风,饮菊煮酒,
夜色凉如水,草木梧桐黄。
18
霜降
天气渐冷,露水凝霜,
红柿甘甜绵软,枫叶如火似锦。
19
立冬
江水初凝,冬雷震震,
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20
小雪
太行初飘雪,千山鸟飞绝,
农户忙贮菜,蓄以御冬寒。
21
大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寒地冻,腊肉熏香。
22
冬至
暴雪低温,万旅不商,
南火锅北饺子,腊梅竞开放。
23
小寒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幽阖大雪红炉暖。
24
大寒
雨雪纷飞,腊八飘香,
炮竹声声,年味浓浓。
二十四节气大雪诗歌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而且也有许多古籍记录着大雪节气的诗歌,那么有关大雪节气的诗歌都有哪些呢?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雨水手抄报欣赏
雨水含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雨水墙纸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降水对作物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节气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春天。除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雨水不仅表明降雨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气息激励着身心。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在雨水节气15天里雨水到,草木萌动,我们从"七九"第六天走到"九九"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西北、东北、西南高原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由冬转春过渡,在春风雨水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繁忙景象。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春捂"。
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穿衣方面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这种变化无常天气,容易引起人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消除这些不利因素,除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作用。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补品。这时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气候特点,总趋势是由冬末寒冷向初春温暖过渡。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这时冷暖空气交锋,带来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降临。此时这一地区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降雪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返青阶段,这时小麦对水分要求较高。而此时雨量又是全年最少时段。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西北、东北地区雨水节气期间,我国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范畴。从2月份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西南、江南地区雨水期间,除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按照四季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春分"时节才能到来。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2004年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春季,时间足足提前1个月。根据1月和2月份多年平均雨量显示:长沙66.1、95.2毫米,南昌74.0、100.7毫米,福建48.0、86.6毫米,可见上述地方雨量,2月份相对1月份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小麦、油菜生长需要。华南地区: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局部地区,这一时期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春天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