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初春下雪的诗句
雪就像是厚厚的棉袄,给大地穿上一件雪白的.新衣。以下是形容初春下雪的诗句,一起来欣赏吧。
形容初春下雪的诗句1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其动态
5.洒空深巷静,积素方庭宽。(王维)写其静态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可谓侧面描写的传神之作。)
7.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9.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哄落春风里。(李白)
10.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形容初春下雪的诗句2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8.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杜牧《独酌》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11.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1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孟郊《商州客舍》
17.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韦庄《钟陵夜阑作》
1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2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2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26.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西清诗话》
2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1.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3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3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4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初春下雪的诗句
这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如约而至,满天飞舞的雪花像一群群快乐的小精灵在飘飘起舞,我伫立窗前凝望着这个洁白无瑕不染一丝尘埃的`世界,突然觉的那颗疲惫的心早已被忙碌的生活侵蚀的察觉不出身边的极为纯洁的美,以下是“初春下雪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5)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7)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0)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2)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1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1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9)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2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21)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2)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25)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2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7)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29)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3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33)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34)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35)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王士祯《春不雨》
36)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诗》
3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8)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39)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40)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1)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4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4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44)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4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4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7)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48)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49)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屈原《九章》
50)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5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5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3)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54)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55)江上雪,独立钓渔翁。——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5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5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5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59)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60)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61)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62)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63)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64)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苏轼《放鹤亭记》
6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67)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6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9)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7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7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72)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孟郊《洛桥晚望》
7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74)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75)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76)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77)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78)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79)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8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8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2)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83)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84)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85)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86)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87)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88)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89)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90)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91)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92)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93)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9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95)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96)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9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98)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99)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形容下雪了的诗句1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其动态
5.洒空深巷静,积素方庭宽。(王维)写其静态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可谓侧面描写的传神之作。)
7.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9.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哄落春风里。(李白)
10.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形容下雪了的诗句2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8.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杜牧《独酌》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11.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1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孟郊《商州客舍》
17.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韦庄《钟陵夜阑作》
1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2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2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26.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西清诗话》
2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1.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3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3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4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忆江南——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忆江南——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寿秋水——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寿张粹翁——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8、望江南——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9、望江南——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10、忆江南——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1、江南柳——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2、望江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梦江南——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15、宿新市——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16、题觉海寺——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17、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18、韶村夜泊——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19、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0、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拓展:
江南,上古为百越之地,据《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江南地区属扬越、于越境域。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地区说法,据《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秦统一天下时期《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江南,指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隋朝,这一时期江南有时指是湖南、湖北一带。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地区。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浪潮始告消退。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含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