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学案
《观潮》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大家对诗了解吗?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艨()艟()shū()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sù()迎而上Jiù()赁()看幕如lǚ()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
(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今义:
标枪:古义: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观潮教学案
【教学分析】
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
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
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
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板书设计】
观潮
远潮来前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
近潮过后有声有色
《观潮》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2010年8月18日钱塘潮的壮观场面。钱塘潮以吞云卷月的雄姿和气壮山河的魁力,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钱塘江潮气势非凡,堪称举世奇观,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问:如此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曾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历代文人墨客一睹天下奇观的雄姿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学者周密的《观潮》,一起领略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艨艟数百()如履平地()
罗绮()僦赁看幕()万仞()
2、《观潮》选自《》,作者,代湖州人。
三、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四、疏通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朗读过程中注意品味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气势美。
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挑出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赏读。
4、疏通文意。边读便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用?标出。【出示幻灯片】
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A、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方:倏尔:略:
逝:文:溯迎:出没:
B、翻译句子(可口头翻译):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⑷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C、全文四个段落为我们展示了四幅优美的画图,每幅图画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五、合作探究,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六、共享学习成果。【出示幻灯片】
周密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却引领我们畅游了观潮盛典,笔墨功夫确实高超。他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小结: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以为线索,写景叙事相融合,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其次,描写生动,运用、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七、能力延伸训练【出示幻灯片】
八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江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典的直播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讲述最能打动你,最能吸引你的一幅画面或是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