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养成习惯的25个句子
1、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
2、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3、习惯是我们强有力的偶像,我们都得臣服于它。
4、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
5、恶习知道自己委实很丑陋,所以往往戴了假面具。
6、人喜爱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7、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8、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
9、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10、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11、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
12、你的态度跟这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13、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
14、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
15、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然后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
16、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7、对我们的习惯不加节制,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它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账目,并且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
18、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
19、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
20、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
21、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22、习惯十倍于自然。
23、习惯成自然是个魔术师。它对美丽的东西是残酷的,但是对丑陋的东西却是仁慈的。
24、我们耐得住习以为常的恶习,我们非难新发现的恶习。
25、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
引导语:梁实秋的《养成好习惯》中列举了几种好习惯?大家了解哪些?下面是原文与相关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原文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阅读答案
1.通读全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2.文中第2段画线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3.请简述第3段的论证思路。(3分)
4.文章第5段中引用陆放翁的“待饭未来还读书”,告诉我们“时间即是生命”。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B.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C.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D.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5.“好的习惯千头万绪”,读罢此文,我们受益匪浅。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再举一例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我认为,▲也是一种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因为,▲,比如▲,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
1.(2分)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或者: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2.(3分)举祖狄、刘琨早起奋励的例子,充当事实论据(进行事实论证),(1分)从正面证明“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1分)使得论证更全面,让人信服。(1分)
(或: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1分),并且和上文“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形成对比(对比论证)(1分),有力地论证了“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1分)。)
3.(3分)作者先摆明观点:“礼是行为的规范”,要养成礼貌的习惯。(1分)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述我们应对长辈有起码的礼;然后,再从反面举例,强调无礼的危害。(正反对比举例,论述应对长辈有礼,以及无礼的危害)(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1分)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仅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维持相当的礼貌。”(1分)
4.(3分)D
5.(3分)要点:先摆出正确、鲜明的观点;(1分)接着,要进行道理论证,紧扣观点分析阐述;(1分)然后,举例进行事实论证。(1分)
示例:我认为,节约也是需要养成的一种习惯。(1分)因为,节约,既是继承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又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意义深远。(1分)比如周总理经常在餐桌上是豆腐,青菜,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的节约的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1分)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中列举了五种好习惯
一、清晨早起
二、尊重长辈,礼貌待人
三、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
四、珍惜时间
五、吃苦耐劳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很不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及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大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识。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Aurelius(马可·奥勒留),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摩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于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建立了不朽的事业。这是很值得令人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导语: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好习惯得自小养成
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但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后常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
我看见有些个孩子,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著,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都不知不觉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马可•奥里略(Marcus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
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