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与石油相关的短句 正文

与石油相关的短句

时间:2025-04-29 04:39:17

石油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石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然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全句即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此物必大行于世

  (2)盖石油之多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然之如麻:_______________(2)试扫其煤以为墨:_______________

  (3)不若松木有时而竭:___________(4)墨人衣: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用途?(2分)

  1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什么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8.(1)此物/必大行于世

  (2)盖/石油之多

  9.(1)同“燃”,燃烧(2)作为/把……当作(3)尽,完(4)染黑

  10.这种墨一定会在世间广泛流传,从我开始做起吧。

  11.烧火、制墨

  12.“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我不赞成他的看法。(1分)沈括认为石油取之不尽,现代地理学表明石油储量是有限的。(2分)

  示例②:我赞成他的看法。(1分)事实证明,我国有大量的石油蕴藏,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还出口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确实“生于地中无穷”。(2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

  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

  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秩:俸禄

  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咎:责怪

  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切:符合

  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屈:曲解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分)

  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②所至毁*祠数千区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④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⑥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目前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

  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8.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2)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3)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

  参考答案:

  5.【参考答案】D(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

  6.C(①表现的是胡颖聪明好学,⑥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

  7.【参考答案】B(胡颖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事)

  8.(1)【参考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评。(3分,句意通顺1分,类每各1分)

  (2)【参考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4分,句意通顺1分微服志向三鼓各1分)

  (3)【参考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3分,句意通顺1分,檄载以阑槛语序调整1分)

张居正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素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登上第。世以此益恶之。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请贷其死,锢之南京贷:推卸

  B、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恣:放纵

  C、居正请广内阁员内:通“纳”,收进,接纳

  D、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比:及,等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朝下而夕奉行毕礼而归之

  B、居正乃安意去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世以此益恶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及卒,帝为辍朝为天下笑者,何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即使严嵩在任首辅时忌惮徐阶,他也能得到严嵩的`赏识。

  B、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晚年独揽大权,随个人喜好提拔、罢免官员,连冯保的门客徐爵都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D、张居正死后,在张居正父丧其间与他结怨的张四维,弹劾张居正。因此万历皇帝下诏抄了张家并夺去张居正的谥号。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5分)

  (2)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3分)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答案:

  12、A。贷:饶恕,宽恕

  13、A。A、而:表顺接B、乃:于是;竟C、以:因为;凭借D。为:因为;表被动

  14、D。“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且是言官弹劾。

  15、(1)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大臣们议论都觉得这事不好办。张居正提升任用他的儿子,派使臣飞马去捆缚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数”“难”“擢”各一分,句意2分)

  (2)可是由于他掌握的权柄太威猛,差不多要威胁到皇上,结果使灾祸在他死后降临(宾语前置句1分,致“使到达,招致”1分,句意1分)

  16、断句: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①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遂击登闻鼓②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佯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③,鞫④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父为漆工。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盖其天资敏悟,于书法诗格不甚习,而往往造妙,故其艺亦绝出古今也。既不避权奸,为此义举,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有欲授之以官者,不就,遂隐于艺以自高。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

  (节选自明·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

  注:①觇(chān)卒:密探。觇,窥视。②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设置的鼓。③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④鞫(jū):审讯。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怙:依仗

  B.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辟:征召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秩:官品

  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目:看待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达遂以闻会三法司以勇气闻于诸侯

  D.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参考答案:

  8.【答案】B【解析】辟:君主

  9.【答案】A【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B项第一个其代词,代袁彬,第二个其是表揣测的语气副词;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也是介词,凭;D项第一个然是助词,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参考译文1:

  天顺年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恃宠骄横,凡是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就唆使密探暗中罗织罪名,逮捕、拷打他,遭刑讯者即使被冤枉,明知他没有任何证据也不敢反抗。因此他权倾一时,说话的人都噤若寒蝉。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门达用重案陷害,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定案。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认为袁彬冤屈,(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京城里有一个叫杨埙的人,本是一名戍边的战士。他平素并不认识袁彬,却为他上书说:正统十四年,皇上身陷沙漠,朝廷大臣都跑散逃生,只有袁彬一人,(虽然)只是一个校尉罢了,却能保护皇上的人身安全,饱受艰辛困苦。等到皇上驾还重新称帝,授予其官职作为报酬,大家都称赞。现在没有人奏报弹劾,不料却被投入监狱,饱受拷打,先判定罪名,然后才以律法条文胡乱强加,司法部门虽然知道他冤枉,(但)怎么敢辩驳澄明呢。陷害袁彬于死地,虽然只是一个人,然而有伤刑罚的公正和道义的公平,人人都没有自我安全感了。我乞求把袁彬等人交给皇上来审查,希望澄清事实真相,(让)死的人没有遗憾,活着的.人也安然。我本是一个贫民,没有俸禄官品,(但)看见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仍要)冒死上书。于是他打起登闻鼓来进言,仍被送交锦衣卫狱。

  门达因此想全部铲除异己,于是暂缓处死杨埙,让他诬告是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杨埙假装允诺他。门达于是把这件事上报、并召集三法司,在午门前审讯,杨埙于是秉公陈述事实,他说以前所说的一切都发自自己的本意,和李贤没有一点关系。门达的诡计因此不能得逞,但是袁彬还是被降职罢黜,他的宅第都被毁坏了。

  不久,英宗逝世。进言的人弹劾门达的罪行,列举杨埙的案件为例证。门达被贬死于南丹,袁彬恢复了旧职,代替门达总管锦衣卫事务。成化初年,编修《英宗实录》,把杨埙称作义士。

  杨埙字景和,他的祖先是某个地方的人。他的父亲是个漆匠。宣德年间,曾经被派遣到倭国传授金屑画漆的方法,以后回国,杨埙于是就学习这种本领,却能独出心裁,把五色金钿并用,不只是照老方法单纯用金色,所以物件的色彩各自相称,天真烂漫,倭人看见了,也咬着手指头,啧啧称赞,认为这是不可企及的。由于他天资聪颖,(虽然)对于书法诗格不怎么研习,却往往能达到妙境,所以他的技艺也出类拔萃。他既不避让权奸,做出上文所述的这样的义举,人们不敢用一门技艺看他。有个想要授予他官职的人,他不就职,于是就隐于技艺以孤高自守。

  华亭张弼议论说:义,就是不是自己的事而去做,做的事合乎天下公论啊。去做虽然符合公论,但带有私情去做,那么这又是不义了。像杨埙,和袁彬没有恩情,和门达没有嫌隙,他又不是谏官,要完成职责。只是因为被众人的议论所激励,挺身而出而陷身虎口,他没有死是很侥幸啊,怎么这样勇于做仁义之事呢?